动物药理(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动物药理(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喜斌 著
图书标签:
  • 动物药理学
  • 兽药
  • 动物医学
  • 高职教材
  • 农业教育
  • 药物作用
  • 药物代谢
  • 用药技术
  • 畜牧兽医
  • 兽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9072
商品编码:296565570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动物药理(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5.00元

作者:胡喜斌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1989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动物药理》在编写过程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突出药物应用能力,注重实践用药综合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内容上增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保证其先进性;在结构体系上力求遵循教学规律,又方便实际工作应用,以保证其实用性;在阐述上力求精练,并尽可能加大信息量,以保证其完整性。

目录


项目一 动物药理总论
任务一 动物药理概述
一、动物药理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二、学习动物药理的目的与方法
三、动物药理课程的定位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任务二 药物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基本概念
二、药物的来源
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
四、药物的保管与储存
五、药物管理的一般知识
任务三 药物对动物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的机制
四、药物的构效关系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任务四 动物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一、药物的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
三、药物的分布
四、药物的转化
五、药物的排泄
六、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任务五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动物方面的因素
三、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任务六 处方
一、处方概述
二、处方的内容与结构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 消毒防腐药
任务一 消毒防腐药概述
一、消毒防腐药的概念
二、理想消毒防腐药的条件
三、消毒防腐药作用机制
四、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
任务二 主要用于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防腐药
一、酚类
二、碱类
三、醛类
四、过氧化物类
五、卤素类
任务三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防腐消毒药
一、醇类
二、酸类
三、卤素类
四、表面活性剂
五、氧化剂
六、染料类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项目四 抗寄生虫药
项目五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项目六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项目七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项目八 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
项目九 调节组织代谢药物
项目十 体液补充药与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
项目十一 解毒药
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动物药理学》是一部面向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旨在为畜牧兽医、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扎实的动物药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本书内容聚焦于动物体内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畜牧兽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教材。 第一篇 动物药理学总论 本篇重点阐述动物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趋势,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动物药理学概述 1.1 动物药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详细介绍动物药理学的定义,强调其研究对象是作用于动物体的药物,以及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并探讨药物对动物体产生的各种效应。 阐述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毒性、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以及药物的处方与使用等。 强调动物药理学在动物保健、疾病防治、食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 1.2 动物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回顾动物药理学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关键历史时期和重要里程碑。 介绍早期经验医学时期对药物应用的观察,以及近代药理学发展的奠基性工作。 重点梳理20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飞速发展,动物药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例如抗生素、疫苗、激素类药物等的发现与应用。 展望未来动物药理学的发展方向,如分子药理学、基因药理学、个体化用药等前沿领域。 1.3 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基本过程 1.3.1 药物的吸收 详细讲解药物进入动物体循环的各种途径,包括口服、注射(静脉、肌肉、皮下)、吸入、外用等。 深入阐述药物跨越生物膜的吸收机制,如被动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转运、膜转位等,并分析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如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水溶性、解离度)、剂型、给药部位、血流供应、pH值等。 特别关注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特点,包括胃肠道pH值、酶解、肠道菌群、首过效应等。 1.3.2 药物的分布 阐释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如何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分析影响药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如血流灌注量、组织渗透性、蛋白质结合率、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等。 讲解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场所,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以及这些屏障对药物分布的限制作用。 介绍药物的组织蓄积现象及其原因。 1.3.3 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 深入剖析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形成更易于排泄的代谢物的过程。 重点介绍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以及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在药物代谢中的核心作用。 详细阐述药物代谢的主要类型,包括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如葡醛酸化、硫酸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等)。 分析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肝肾功能、诱导剂和抑制剂等。 1.3.4 药物的排泄 讲解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详细阐述肾脏作为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以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等机制。 介绍药物通过胆汁、乳汁、汗液、呼出气体等途径的排泄方式。 分析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如肾功能、肝功能、尿液pH值、药物的分子量和极性等。 1.4 药物的作用机制 1.4.1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详细阐述药物作用于细胞膜、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特异性大分子——受体,从而引发生理效应的机制。 讲解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等不同类型的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及其产生的效应。 分析受体调节机制,如受体上调、下调、脱敏等。 1.4.2 药物作用于离子通道 阐述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影响细胞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的机制。 例如,局部麻醉药阻滞钠离子通道,钙通道阻滞剂影响钙离子通道。 1.4.3 药物作用于酶 讲解药物通过抑制或激活酶的活性,从而干扰体内生化反应的机制。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抑制环氧合酶(COX),有机磷类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1.4.4 药物作用于转运体 介绍药物通过竞争性或非竞争性地结合载体蛋白,影响物质跨膜转运的机制。 例如,一些抗抑郁药物作用于单胺类转运体。 1.4.5 其他作用机制 包括药物对核酸、蛋白质等的直接作用,以及物理化学作用等。 1.5 药物的药效学 1.5.1 药物效应的强度与效能 定义药物效应的强度(效力)与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之间的关系。 讲解剂量-效应曲线,包括阈剂量、最大效应、效能(Emax)和效价(potency)等概念。 1.5.2 药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自单独应用时作用之和。详细介绍协同作用的类型,如相加作用、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一种药物减弱或抵消另一种药物的作用。详细介绍拮抗作用的类型,如生理性拮抗、药理学拮抗(竞争性拮抗、非竞争性拮抗)。 1.5.3 药物的治疗窗口与毒性 定义治疗窗口,即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 分析治疗指数(TI)和有效剂量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等概念,以及它们在评价药物安全性和选择性方面的意义。 强调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超剂量或长期使用,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第二篇 常用药物的药理学 本篇是教材的核心内容,系统介绍各类常用兽药的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二章 镇痛药与抗炎药 2.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作用机制: 详细讲解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X-2)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代表药物: 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酮洛芬、塞来昔布等。 药代动力学: 各类NSAIDs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 药效学: 镇痛、抗炎、解热作用的强度和持久性。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疼痛、发热的治疗,如关节炎、肌肉损伤、术后疼痛等。 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和溃疡、肾损伤、肝损伤、血液学异常、过敏反应等。 注意事项: 慎用于胃肠道溃疡、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妊娠期动物。 2.2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 阐述糖皮质激素在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调节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多重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药代动力学: 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效学: 强效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炎症反应、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不良反应: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免疫抑制、库欣综合征、消化道溃疡、高血糖、骨质疏松、生长迟缓、感染易感性增加等。 注意事项: 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2.3 阿片类镇痛药 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产生强效镇痛作用。 代表药物: 吗啡、可待因、芬太尼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疼痛,如术后剧痛、癌性疼痛等。 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便秘、恶心呕吐、镇静、成瘾性。 注意事项: 严格管理,防止滥用。 第三章 抗生素 3.1 青霉素类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代表药物: 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 临床应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 注意事项: 严格注意过敏史。 3.2 头孢菌素类 作用机制: 与青霉素类类似,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代表药物: 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根据代分类别详细介绍)。 临床应用: 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不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有所差异。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部分药物)。 注意事项: 警惕交叉过敏。 3.3 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菌核糖体亚单位功能。 代表药物: 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 临床应用: 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有效。 不良反应: 肾毒性、耳毒性(可导致听力损害)、神经肌肉阻滞。 注意事项: 监测血药浓度,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 3.4 四环素类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 代表药物: 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 临床应用: 广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效。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牙齿和骨骼发育异常(幼龄动物)、肝损伤、光敏性。 注意事项: 避免与含钙、镁、铝离子的药物或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 3.5 大环内酯类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 代表药物: 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等。 临床应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效,是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肝损伤。 注意事项: 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动物。 3.6 喹诺酮类(包括氟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DNA旋转酶(Gyrase)和拓扑异构酶IV,阻止DNA复制。 代表药物: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药物(单独成章或在此章节内介绍)等。 临床应用: 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 不良反应: 关节软骨发育异常(幼龄动物)、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 注意事项: 避免用于生长发育期的动物,特别注意关节毒性。 3.7 其他类抗生素 例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等,根据其重要性进行介绍。 第四章 抗寄生虫药 4.1 驱虫药 4.1.1 驱线虫药 作用机制: 干扰线虫的神经肌肉功能、能量代谢或细胞骨架合成。 代表药物: 苯咪唑类(如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大环内酯类(如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哌嗪、左旋咪唑等。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消化道和组织线虫感染。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某些药物)。 注意事项: 关注药物对宿主的安全性,特别是妊娠期和幼龄动物。 4.1.2 驱绦虫药 作用机制: 干扰绦虫的能量代谢或破坏其体表结构。 代表药物: 吡喹酮、布吡咯等。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消化道绦虫感染。 4.1.3 驱吸虫药 作用机制: 干扰吸虫的能量代谢。 代表药物: 三氯苯达唑、氯氮脒等。 临床应用: 治疗肝片吸虫、血吸虫等感染。 4.2 抗原虫药 作用机制: 干扰原虫的代谢过程。 代表药物: 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嘧啶)、甲硝唑、氯羟吡啶等。 临床应用: 治疗球虫病、滴虫病、焦虫病等。 第五章 消毒剂与防腐剂 5.1 消毒剂 作用机制: 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过程。 代表药物: 醇类: 乙醇、异丙醇(杀菌、灭活病毒)。 酚类: 苯酚、百菌清(强效杀菌)。 醛类: 戊二醛、甲醛(广谱杀菌,灭活病毒)。 氧化剂: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广谱杀菌)。 卤素类: 碘酊、氯己定(广谱杀菌)。 季铵盐类: 苯扎氯铵(表面活性剂,杀菌)。 酸类/碱类: 苛性钠、石灰(强效杀菌)。 临床应用: 畜禽舍、器械、伤口等的消毒。 注意事项: 浓度、作用时间、pH值、温度等影响消毒效果。 5.2 防腐剂 作用机制: 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腐败。 代表药物: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钠等。 临床应用: 用于饲料、食品、药物的防腐。 第六章 影响动物生理功能的药物 6.1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6.1.1 促胃肠动力药: 如甲氧氯普胺。 6.1.2 止吐药: 如昂丹司琼。 6.1.3 泻药与止泻药: 如乳果糖、洛哌丁胺。 6.1.4 胃酸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 6.2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6.2.1 强心药: 如地高辛。 6.2.2 降压药: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 6.2.3 抗心律失常药: 如β-受体阻滞剂。 6.3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6.3.1 支气管扩张药: 如沙丁胺醇。 6.3.2 镇咳药: 如右美沙芬。 6.4 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6.4.1 利尿药: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6.5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6.5.1 激素类药物: 如胰岛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等。 6.5.2 降血糖药: 如二甲双胍。 第七章 兽用疫苗与免疫调节剂 7.1 兽用疫苗 分类: 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 作用机制: 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传染病。 临床应用: 预防动物传染病,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注意事项: 疫苗的储存、接种程序、不良反应。 7.2 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 如左旋咪唑(用于调节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篇 动物药理学应用与发展 本篇将药理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八章 药物的联合应用与相互作用 8.1 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 协同增效、减毒减毒、避免拮抗。 8.2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拮抗)。 8.3 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 强调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九章 药物的毒性与中毒防治 9.1 药物毒性的基本概念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等。 9.2 常见兽药的中毒症状与诊断 根据不同药物类别,分析中毒症状,并介绍诊断方法。 9.3 药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解毒剂的应用、对症支持治疗、催吐、洗胃、导泻等。 9.4 毒性物质的检测与监测 介绍兽药残留检测、环境毒性监测等。 第十章 动物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0.1 处方学基础 处方构成要素、书写规范。 药物选择原则(疗效、安全性、经济性)。 10.2 临床常用药物处方举例 针对不同动物、不同疾病,提供经典处方,并进行分析。 10.3 药物合理应用 强调个体化用药、给药途径的选择、剂量与疗程的控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耐药性产生。 非处方药(OTC)的合理应用。 第十一章 动物药理学前沿与发展趋势 11.1 分子药理学与基因药理学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11.2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基于遗传背景、疾病状态的个体化药物选择。 11.3 兽药的研发与创新 新靶点药物、缓释制剂、纳米药物等。 11.4 动物药理学与食品安全 兽药残留的监管与控制。 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书以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形式,力求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动物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地将其应用于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践中,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兽医的学习一直有些迷茫,总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动物药理》,我才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药理学知识,更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方案。书中对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的讲解,都非常系统和条理清晰。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指导意义。比如,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如何合理地选择多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如何根据动物的生理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这些都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让我不再是凭感觉去用药,而是有理有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过量的处理章节,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用药风险。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提升动物诊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在兽医行业摸索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动物药理》这本书,是我近年来遇到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了动物临床实践的需求。书中对各类药物的介绍,不仅包括了它们的药理作用,更强调了在不同病症下的应用策略,比如如何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如何针对内科疾病选择合适的内分泌药物,以及在外科手术中如何使用麻醉药和镇痛药。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这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更审慎地考虑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而且,书中还对一些常见误区进行了纠正,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这对于我们更新知识、提升专业水平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兽医,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分享了最宝贵的临床经验,是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动物身体如何应对药物,以及如何利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读者来说,《动物药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起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物名称和作用,而是从分子层面、细胞层面,甚至器官系统层面,去解释药物是如何工作的。书中对药物进入身体后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讲解得非常细致,这对于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药物疗效差异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药物副作用时,并没有止步于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副作用的内在机制,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预防。而且,书中还引入了一些前沿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让我能够了解到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逻辑性很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混乱。它让我对动物药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兽医从业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接触的药理学书籍,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内容陈旧,很难与实际应用结合。拿到这本《动物药理》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气”。书里不仅系统地讲解了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不同疾病状态下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以及联合用药的原则。比如,在讲到抗生素时,它没有简单罗列,而是结合了常见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还有关于解毒剂的部分,那些在紧急情况下至关重要的信息,都讲解得清晰明了,配上一些简单的图示,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的章节,这对于避免用药风险、保障动物健康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典的病例分析,这让我们这些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读者,能够通过别人的经验来学习,少走弯路。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药物,是动物诊疗工作者案头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个对动物健康领域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至于枯燥的教材。在众多选择中,《动物药理》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贴近实际的案例,成功地吸引了我。一开始,我对药理学这个科目是有些畏惧的,觉得它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生化过程。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友好,它会从基础概念讲起,循序渐进,让读者能够逐步理解。书中对于药物作用原理的阐述,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表来辅助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大量引用了现实中的临床应用,比如针对不同动物品种的用药特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差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等。这让我认识到,动物药理学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与动物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动物的用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同样的药物在不同动物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激发了我深入研究的兴趣,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