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

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群,田燕 著
图书标签:
  • 按摩
  • 颈椎
  • 肩周炎
  • 腰痛
  • 背痛
  • 图解
  • 养生
  • 保健
  • 健康
  • 手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3891
商品编码:296582921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

定价:17.00元

作者:艾群,田燕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82738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按摩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摩有保健和治疗的功效,其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又无不良反应,这一点已被当今社会所认可。《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详细介绍了颈肩腰背部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常用颈肩腰背部的按摩穴位、按摩工具和器材,按摩前的准备工作,常用的颈肩腰背部的按摩手法,并配有按摩操作示意图300余幅。本书由艾群,田燕主编。

内容提要


《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详细介绍了颈肩腰背部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常用颈肩腰背部的按摩穴位、按摩工具和器材,按摩前的准备工作,常用 的颈肩腰背部的按摩手法,并配有按摩操作示意图300余幅。其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图文并茂,《颈肩腰背部按摩图解》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和 广大群众阅读参考。本书由艾群,田燕主编。

目录


作者介绍


艾群,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3年,擅长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中医疑难病症和针灸美容及亚健康的中医调治。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

文摘


序言



《全身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 一、 序言:探索人体健康的古老智慧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养生理论犹如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精湛的操作技艺,在维护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全身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将这门古老而实用的技艺,以一种清晰、系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我们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康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许多人面临着各种身体不适的困扰,从疲惫乏力到疼痛僵硬,从消化不良到睡眠不佳,这些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而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温和、自然、无创的解决方案。它并非仅仅局限于缓解一时的症状,更注重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根本上改善身体机能,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 本书的编写,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经络、穴位、气血等中医基础理论,让读者理解推拿疗法的科学原理,而非仅仅停留在“照猫画虎”的层面。同时,本书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详细介绍各种推拿手法和点穴技巧,配以清晰、逼真的插图,力求让读者能够准确掌握操作要领,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或为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系统性与全面性: 本书将涵盖全身主要的经络走向、关键穴位的功能及其主治病症,并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的常见不适,设计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推拿疗法。从头面部到四肢躯干,从内脏调理到情志疏导,力求做到全面覆盖,满足读者在不同健康需求下的学习和应用。 3. 易学易用: 我们摒弃了过于专业和晦涩的医学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注重图文并茂,力求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学习和掌握。本书的设计,既是供给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从业者的学习宝典,也是为普通家庭提供的一份实用健康指南。 4. 科学严谨: 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参考了大量中医经典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确保所介绍的经络、穴位、手法和疗效都有科学依据。我们强调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提醒读者在实践中要量力而行,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们希望,《全身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能够成为您打开人体健康之门的钥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调理身心的秘诀,从而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充实、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索人体奥秘、拥抱健康生活的奇妙旅程吧! 二、 目录概览:全景式解读身体健康密码 本书的编排结构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应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框架,确保您能系统而深入地掌握全身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的精髓。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认识身体的运作法则 第一章:经络学说——人体运行的生命线 1.1 什么是经络?经络的组成与功能 1.2 十二正经的循行与联系 1.3 奇经八脉的作用与意义 1.4 经络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 1.5 经络不通的表现与危害 第二章:穴位学说——点亮身体的健康开关 2.1 什么是穴位?穴位的定位方法 2.2 常见骨骼标志、肌肉标志与体表标志 2.3 穴位的分类与主治功能 2.4 穴位保健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气血津液——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1 什么是气?气的运行与功能 3.2 什么是血?血的生成与运行 3.3 什么是津液?津液的生成与代谢 3.4 气血津液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章:推拿手法概述——指尖上的艺术 4.1 推拿的定义、特点与作用 4.2 基本推拿手法详解(包括但不限于:推、拿、揉、按、摩、掐、捏、拍、打等) 4.3 手法力度、频率与节奏的掌握 4.4 推拿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全身点穴与推拿疗法——实践操作指南 第五章:头面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5.1 头面部经络循行与主要穴位介绍 5.2 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的穴位按摩法 5.3 改善面部气色、消除面部疲劳的推拿手法 5.4 提神醒脑、预防感冒的特定穴位按摩 5.5 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的手法 5.6 牙痛、鼻塞等常见不适的穴位疗法 第六章:颈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6.1 颈部经络循行与主要穴位介绍 6.2 缓解颈部僵硬、疼痛的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 6.3 改善颈椎不适、肩背酸痛的重点推拿区域 6.4 疏通颈部气血、缓解疲劳的自我按摩技巧 第七章:肩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7.1 肩部经络循行与主要穴位介绍 7.2 缓解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推拿手法 7.3 改善肩周炎、五十肩的辅助疗法 7.4 疏通肩部经络、舒展筋骨的动作练习 第八章:上肢经络点穴与推拿 8.1 手臂、肘部、腕部的主要经络与穴位 8.2 缓解手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的推拿方法 8.3 改善网球肘、鼠标手等常见手部疾病的穴位按压 8.4 促进手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的按摩手法 第九章:胸腹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9.1 胸腹部重要经络与穴位的功能介绍 9.2 调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的腹部推拿 9.3 缓解胸闷、心悸、咳嗽的穴位按压 9.4 促进呼吸系统健康、改善体质的胸部按摩 9.5 疏通腹部经络、缓解腹胀、便秘的技巧 第十章:腰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10.1 腰部经络循行与主要穴位的重要性 10.2 缓解腰肌劳损、腰椎疼痛的推拿手法 10.3 改善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的常用穴位 10.4 固肾强腰、缓解腰酸背痛的自我按摩法 第十一章:下肢经络点穴与推拿 11.1 腿部、膝部、踝部的重要经络与穴位 11.2 缓解腿部疲劳、酸胀、麻木的推拿方法 11.3 改善膝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疗法 11.4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的按摩技巧 11.5 足部反射区与足部保健按摩 第三部分:综合保健与应用——将健康带入生活 第十二章:特定人群的经络点穴与推拿 12.1 办公室人群的肩颈腰背舒缓方案 12.2 运动爱好者的运动损伤预防与恢复 12.3 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推拿 12.4 孕期与产后妇女的适宜推拿方法 第十三章:常见疾病的经络点穴与推拿辅助疗法 13.1 缓解失眠多梦的穴位组合 13.2 改善疲劳乏力的推拿方案 13.3 辅助调节血压、血糖的经络保健 13.4 缓解感冒症状的穴位按摩 13.5 调节情志、改善焦虑抑郁的推拿方法 第十四章: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推拿方案 14.1 识别身体不适的信号 14.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和手法 14.3 推拿保健的频率与疗程建议 14.4 推拿养生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第十五章:附录 15.1 全身穴位速查表 15.2 经络循行简图 15.3 参考文献 15.4 常用中药泡脚方(可选) 三、 内容详情示例: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解析(以“颈部经络点穴与推拿”为例) 第六章:颈部经络点穴与推拿 颈部,连接头部与躯干,是人体至关重要的枢纽,其中汇聚了大量与头部、颈部、肩部乃至全身脏腑相关的经络与重要穴位。长期的不良姿势、长时间低头工作、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容易导致颈部气血运行不畅,引发颈部僵硬、酸痛、活动受限,甚至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不适。本章将系统介绍颈部经络的特点、关键穴位的定位与功效,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颈部推拿手法,帮助您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重获颈部的轻松与灵活。 6.1 颈部经络循行与主要穴位介绍 颈部共有多条重要经络经过,其中最为关键的包括: 督脉(Du Meridian): 乃“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位于颈部正中。督脉的循行经过颈项后,上达头部。其上的穴位对于振奋阳气、治疗颈项强直、头痛等有重要作用。 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 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其分支从颈部两侧向上与督脉相交,并沿头部两侧下行。颈部的膀胱经穴位主要分布在颈椎两侧,对于舒缓颈部肌肉、缓解颈项强痛、头痛等有显著效果。 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大肠经的循行经过颈部,其上的穴位与缓解肩臂疼痛、颈部僵硬有关。 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小肠经的循行也经过颈部,其部分穴位可用于治疗颈部及肩部的酸痛。 三焦经(San Jiao Meridian): 三焦经循行于人体侧面,包括颈部,其穴位有助于疏通全身气机,缓解颈部及肩部的麻木、疼痛。 主要穴位详解: 1. 风池穴(Fengchi EX-HN1): 定位: 在颈部后发际内,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部之间的凹陷中。可用手指触摸,在枕骨下方能摸到的两个明显凹陷处即是。 功效: 疏风解表、益智明目、醒脑开窍。是治疗头痛、头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的要穴。 2. 风府穴(Fengfu GV16): 定位: 在颈部后正中线,一寸(约一个半横指)的距离,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功效: 息风止痉、疏风清热、开窍通语。主治头痛、眩晕、项强、中风、失语等。 3. 大椎穴(Dazhui GV14): 定位: 在颈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方的凹陷中。当颈部后仰时,最突出的骨头即是第七颈椎,其下方凹陷处即是大椎穴。 功效: 益气壮阳、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是“阳维脉”的会穴,对颈项强痛、肩背疼痛、发热、感冒等有显著疗效。 4. 天柱穴(Tianzhu BL10): 定位: 在颈部后正中线,大椎穴旁开1.3寸(约两个横指),后发际内。 功效: 舒筋活络、散风止痛。常用于治疗颈项强痛、头痛、落枕、眩晕等。 5. 肩井穴(Jianjing GB21): 定位: 在颈部侧面,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通俗地说,就是乳头正上方,肩部最高处。 功效: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散寒。对于缓解颈肩疼痛、肩部僵硬、落枕、乳腺增生等有很好的效果。 6. 曲池穴(Quchi LI11): 定位: 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当肱骨外上髁内缘的凹陷中。 功效: 清热泻火、疏风解表、调和气血。虽然位于肘部,但其对缓解颈部僵硬、肩臂疼痛也有辅助作用。 6.2 缓解颈部僵硬、疼痛的常用穴位与推拿手法 手法一:指揉法(点按法) 操作: 坐在椅子上,身体放松,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以轻柔、均匀的力度,按揉上述介绍的颈部主要穴位。 要领: 按揉时,以穴位为中心,进行圆形或点状的揉动,感觉穴位处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揉按1-3分钟,可根据个人感受调整。 注意: 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局部肌肉。 手法二:推法(长推法) 操作: 用双手掌根部或拇指,沿着颈部两侧的肌肉纹理,从上往下(从发际线到颈肩连接处)进行来回推抚。 要领: 推抚时,动作要连贯、有力,但也要柔和。可以用少量按摩油或乳液,以增加滑润度,减少摩擦。 重点区域: 重点推抚颈部后方的肌肉群,以及肩颈连接处的区域。 次数: 每次推抚10-20次,可根据个人感受进行调整。 手法三:拿法(捏脊法) 操作: 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从颈部下方(靠近肩膀处)开始,向上提捏颈部两侧的肌肉。 要领: 捏起肌肉,稍加用力,然后放松,感觉肌肉被揉捏开。整个过程要连贯,力度要适中。 注意: 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手法四:滚法(掌根滚动法) 操作: 用掌根部,沿着颈部两侧的肌肉,进行上下或环绕的滚动按摩。 要领: 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感觉肌肉得到舒展。 6.3 改善颈椎不适、肩背酸痛的重点推拿区域 除了针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我们还需要关注颈部周围的重点区域: 1. 颈椎棘突及两侧肌肉: 沿着颈椎棘突(骨头突起),用拇指轻轻点按棘突周围的凹陷,可以缓解颈椎的僵硬感。然后,用指腹或掌根部,在颈椎两侧的肌肉上进行上下推抚和点揉,以放松紧张的肌肉。 2. 肩井穴区域: 这个区域是许多人肌肉紧张的汇集点。可以用拇指或掌根部,对肩井穴进行深层按揉,然后向周围肌肉扩散,进行推抚和点按。 3. 颈肩连接处: 这个区域连接着颈部和肩部,是容易出现劳损的地方。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对该区域进行揉捏和提拿,以放松紧绷的肌肉。 4. 上背部肌肉: 适当地对上背部的肌肉进行推抚和点揉,可以进一步缓解肩颈部的压力。 6.4 疏通颈部气血、缓解疲劳的自我按摩技巧 1. 头部转动与后仰: 轻轻地向左、向右转动头部,然后缓慢地向后仰头,感受颈部肌肉的拉伸。每次停留数秒,重复数次。 2. 耸肩动作: 向上耸起双肩,然后放松下沉,可以帮助舒缓肩颈部的紧张。 3. 颈部伸展: 将一只手放在头侧,轻轻向同侧倾斜头部,感觉颈部侧面的拉伸。另一侧重复。 4. 十指梳头: 用十指的指腹,从前发际线向后发际线,像梳头一样,轻轻梳理头皮。这个动作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面部疲劳,同时也能间接舒缓颈部。 5. 肩部环绕: 向前、向后环绕肩部,可以放松肩部肌肉,减轻对颈部的牵拉。 6.5 推拿时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初学者应从轻柔的力度开始,逐渐增加力度,以适应自己的承受能力。 持之以恒: 推拿保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显著的效果。 避免过度: 避免用力过猛或在骨骼突起处强力按压。 个体差异: 不同人对推拿的反应不同,请根据自身感觉调整手法和力度。 特殊人群: 颈部有严重疾病(如颈椎骨折、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肿瘤等)或皮肤有破损、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温和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温暖的环境进行推拿,有助于身心放松。 配合呼吸: 在推拿过程中,尽量配合深呼吸,有助于气血的运行。 通过以上对颈部经络穴位和推拿手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掌握一套简单有效的颈部自我保健方法,摆脱颈部不适的困扰,拥有健康轻松的颈部! (本书其余章节内容同样会以如此详尽、系统、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涵盖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点穴与推拿疗法,并提供综合性的保健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里面的图解,找到一些能直接帮助我缓解颈肩腰背疼痛的方法。毕竟,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颈椎和腰部常常感到僵硬和酸痛。我设想的是,打开书,看到清晰的穴位图,然后跟着步骤进行按摩。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有点意外。它似乎更像是一本关于身体整体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引导书,而不是一本专注于按摩技巧的实用指南。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态调整”,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椅子,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及一些伸展运动的建议。这些内容固然有益,但对于我这样希望立刻获得一些“手工疗法”的人来说,感觉有些不够直接。我并没有在书中找到我期望的那种“哪里痛,就按哪里”的明确指导,也没有看到详细的手法分解图,比如如何用力,推揉的方向,频率等等。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些普遍的健康原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我倒是学习了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和姿势纠正的知识,但感觉离我想要的那种“按摩术”还是有点距离。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体验,可以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科普之旅”,而不是我最初设想的“按摩宝典”。我当初购买的初衷,完全是基于“图解”二字,期望它能像一个详尽的按摩教程,为我这个常年被颈肩腰背疼痛困扰的人提供一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并非是色彩鲜艳、步骤清晰的按摩手法示范,而是一系列关于人体结构、生物力学原理的讲解。书中大量篇幅都在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受力点、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原理,以及不良体态对身体造成的长期影响。它像是在给我上一堂生动的解剖学和运动学课程,让我了解疼痛的根源可能在哪里,身体是如何运作的。但对于我这种急于寻求缓解疼痛方法的人来说,这种“理论先行”的模式,显得有些“空中楼阁”。我期待的是能直接上手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找到特定的穴位,如何运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去刺激它们,如何控制力度和节奏。这本书虽然也提到了“运动”和“调整”,但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建议,而非具体的、可操作的按摩步骤。

评分

这本书我买来确实是冲着它那个“图解”来的,想着至少能直观地看到一些动作要领,哪里酸痛就照着来。然而,翻开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于具体某个穴位的按摩手法,或者某个部位的疼痛如何通过手法来缓解。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身体力学和整体健康的科普读物。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向,以及这些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受到压力影响的。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种“你这里痛,就按这里,这样按”的直接指导,结果却是在学习“为什么”你会痛,以及你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它提到了一些姿势不良的常见原因,比如长时间电脑工作对颈椎的压力,久坐对腰部的负担等等。但它并没有提供详细的按摩步骤,比如用什么力度、推揉的方向、持续多久。更多的是在告诉你,你的疼痛很可能是因为某个肌肉群紧张,或者某个关节的活动度受限,然后建议你去“调整体态”或者“进行日常的伸展运动”。我倒是学到了不少关于“体态”和“生物力学”的知识,但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只想立刻缓解颈肩腰背酸痛的人来说,这些信息显得有些“隔靴搔痒”,我还是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按摩手法图谱和清晰的解说。

评分

我购入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图解”的信任,以为能获得一本实用的按摩指南,帮助我缓解日益严重的颈肩腰背不适。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倾向于对身体整体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阐述,而非我所期待的详尽按摩手法教学。书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人体结构、肌肉功能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带来的身体问题,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对脊柱的压力,或者不正确的睡姿对颈部的影响。这些内容对于增进健康意识很有帮助,但对我来说,并没有提供直接的、可操作的按摩技巧。我并没有在书中找到我所期望的那种,能够一步一步指导我如何找到特定穴位、如何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按摩的图文并茂的教程。书中更多的是一些关于“如何避免损伤”以及“日常保健”的笼统建议,缺乏具体到每个动作的细致指导和力度说明。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按压”、“揉捏”、“拍打”等具体按摩动作的图示和解释,从而能够自行进行有效的自我按摩,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评分

我原本抱着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按摩技巧,来缓解我长期以来困扰的颈肩酸痛的期望买下了这本书。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与我的预期有了相当大的偏差。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提供详尽的图解,一步一步教我如何找到穴位、如何运用手法,以及不同手法针对不同疼痛的适用性。相反,它更侧重于对人体解剖学的介绍,以及一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泛泛而谈。书中穿插了一些看似专业的医学术语,讲解了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基本知识,但这些知识对于一个只想快速解决疼痛问题的人来说,显得有些过于理论化,甚至有点枯燥。我期待的是能立刻上手、直接有效的按摩方法,能够帮助我放松紧绷的肌肉,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但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宏观的健康理论框架,它告诉你“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比如不良的坐姿会导致脊柱压力过大,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通过按摩来直接纠正这些问题。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一些具体的手法提示,但发现它们更多地是出现在关于“如何避免损伤”或者“日常保健”的章节中,而且描述得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图示和操作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