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独身名人的爱情
定价:38.00元
作者:赵凤山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8745596
字数:260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独身名人爱情生活的传记,书中的20位欧美独身名人,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有着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他们终生未婚却有五彩斑斓的情史,他们在情感世界的韵事,或惊世骇俗,或痴情不改,或屡次悔婚。 书中以情爱生活为经线,以事业成就为纬线,在经纬交织中,多侧面地展现独身名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爱情秘闻,艺术创作等,多角度地捕捉他们独其一生的缘由,通过斑斓的罗曼史,揭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凤山(1941),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京城某报总编辑,获过中国新闻奖等奖项。著有《赵普演义》、《谁持彩练当空舞》等多部书籍,编著书籍10余部。发表在几十家中央级报刊中的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被收入20余部书中。
赵海梅(1970)文学硕士,主任编辑。在京城某报任职。著有《李清照》等,选注有《中国古代词曲精华》等。小说、诗歌、散文、通讯、评论等文章散见各大报刊。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开篇的铺陈并不急于展现核心冲突,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主人公在都市生活中那种游刃有余却又暗藏空虚的状态。那种精致的孤独感,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比如主角对家中陈设的偏爱、对特定时间点咖啡香气的执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会感觉到,这个人物虽然身处名利场中心,但精神世界却像一个精心布置却少有人踏足的画廊。作者对环境的渲染力极强,光影的变幻、都市的喧嚣与主角内心的沉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看到中间部分,情节的转折点处理得非常自然,不是那种突兀的戏剧性爆发,而是像冰山消融一样,一点点显露出情感的裂痕。特别是当他试图去打破那种既定生活模式时,那种笨拙和不适应,反而让他这个“名人”形象显得异常真实和可爱。这本书没有贩卖廉价的浪漫,而是深入探讨了“被看见”与“被理解”之间的巨大鸿沟,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象征意义运用得炉火纯青。它巧妙地将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物品或场景,赋予了深层的内涵。比如反复出现的某种古典音乐片段,或者特定季节的风景描写,它们不仅仅是背景装饰,更像是主角内心波动的情绪标记,是解读其潜意识的关键钥匙。作者似乎很擅长用具象化的表达来处理抽象的情感,使得阅读体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解读的乐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做笔记,标注下那些一闪而过却意味深长的比喻。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扔掉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层次的文学作品。它成功地在商业性的叙事流畅度和严肃文学的思辨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绝对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有着老派知识分子的那种克制和韵味,但又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极其现代的讽刺感。大量的内心独白,并非是那种絮絮叨叨的自我审视,而是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犀利剖析。比如作者描述那些围着主角打转的各色人物时,那种笔触是冷静的、带着一种疏离的幽默,仿佛作者本人就是站在高处俯瞰众生的一位哲人。这种写作手法,使得整本书的质感非常高级,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快餐文学的廉价感。尤其是一些关于“公众人物的自我边界”的探讨,写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中那些光环下的真实困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情感爆发时的克制,情绪的累积不是通过呐喊,而是通过一次微妙的眼神交汇或者一个停顿的动作来完成,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去填充和感受。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的细腻描摹。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描写王子与灰姑娘式的爱情,而是探讨了在两个同样拥有强大社会资源的个体之间,如何维系一种对等的、不被“名气”所绑架的关系。书中几段关于沟通的段落,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展示了当两个人都习惯于被世界“顺从”时,如何在对方面前放下铠甲,进行最真实的、也最容易受伤的对话。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十分立体,她们不是依附于主角光环的背景板,而是拥有独立意志和强大内在的个体。这种多维度的角色构建,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爱情,或许就是在两个同样坚硬的内核找到可以温柔碰撞的角度。这远超出了普通言情小说的范畴,更像是一篇关于现代人情感哲学的深度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它不是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多棱镜一样,从不同时间轴和不同的外部视角,折射出主角复杂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每一次视角切换,都会为之前的一些模糊的情节增添新的解读,这种构建世界的复杂性让人赞叹。它让读者从一开始的“旁观者”逐渐变成了“共谋者”,我们不得不参与到对主角动机的猜测中去。作者在关键情节的布局上,有着极高的成熟度,比如某次重要的宴会场景,表面上是各色名流的交际,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的权力与情感的博弈,那种紧张感是从文字的缝隙中渗透出来的。读完一个章节,你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那个细节,思考它在整体结构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本书的后劲很足,合上书本后,那种故事的余韵还在脑海中盘旋不去,久久不能散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