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
定价:39.00元
售价:32.0元,便宜7.0元,折扣82
作者:徐荣谦,张伯礼,高学敏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8083513
字数:
页码:32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选择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小儿厌食症、惊厥等疾病。以西医病名为纲、中医证候为目,详细介绍具体病种的中成药辨证论治规律和方法,很好地体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既有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又有现代应用研究的支持,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目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支气管炎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支气管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支气管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小儿厌食症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小儿腹泻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小儿腹泻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消化不良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消化不良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消化不良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营养不良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营养不良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营养不良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惊厥
热性惊厥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热性惊厥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热性惊厥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无热惊厥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无热惊厥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无热惊厥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睡惊症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睡惊症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睡惊症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流行性腮腺炎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常见证型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三、用药注意
附一 常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药品介绍
附二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常用中成药简表
作者介绍
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国的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主编。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临床标准起草及中成药部颁标准、地标转正整顿工作。从事中医药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多年。
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中艮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张院士从医40余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连续承担两批973项目,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获何粱何利基金医学药学奖;还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工作者、全嘲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荣谦,名老中医,“小儿王”刘弼臣的开山大弟子,“臣字门学术流派”第六代嫡系传人,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从事中医事业50余栽,专门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35年,擅长诊治小儿感冒、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厌食、便秘、腹泻、多发性抽动症等多种病证。
文摘
保齐丸(口服液)
序言
我是一名在中医儿科领域从业多年的医生,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儿童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权威著作。这部《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临床参考。书中由徐荣谦、张伯礼、高学敏等名家倾力编撰,其学术严谨性和临床经验的深度可见一斑。它不仅汇集了当前儿科中成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更在药物的鉴别、选择、配伍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小儿哮喘的中成药治疗部分,书中不仅列举了常用的几类药物,还结合不同证型、不同病程阶段,给出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并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中成药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书中还非常注重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对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警,这对于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性都非常高,对于提升儿科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儿科常见病。这部《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对我而言,简直是及时雨。它系统地梳理了儿童各类常见病的中成药治疗方案,并且充分结合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临床指导。过去,在面对一些基层患者,特别是对于中成药的使用,我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而产生一些犹豫,担心用药不准确,或者效果不理想。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它详细列举了不同病症、不同证型的中成药选择,并且对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禁忌都做了清晰的阐述。特别是一些儿科特有的病证,如夜啼、惊风、积滞等,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和推荐用药。这本书也强调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在某些情况下,建议如何将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这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供了处理建议,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非常有帮助。总之,这本书为我们基层医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权威的临床参考,能够帮助我们更规范、更有效地运用中成药,服务好辖区内的儿童健康。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中医养生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解答日常健康困惑,又能让我了解中医药博大精深的入门读物。这部《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虽然名字听起来偏向专业,但其内容对于我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和启发。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儿童常见疾病的中成药介绍,比如孩子容易拉肚子、咳嗽,我常常不知道该用哪种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会先从孩子的体质讲起,然后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症状,最后才介绍适合这个症状和体质的中成药。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食积”导致的腹泻,提供了几种不同的中成药选择,并且解释了它们在成分和作用上的细微差别,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看似相似的症状,也可以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我能更容易地理解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学问,而是贴近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健康有了更科学的认知,也让我对中医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子女健康的家长,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合理地为孩子选择和使用中成药的指导书籍。这款《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正是这样一个我期盼已久的产品。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翻阅了目录,发现其内容覆盖了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皮肤问题,甚至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的中成药治疗。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罗列了药物名称,更深入地剖析了每种药物的药理、药性,以及在不同病症、不同体质患儿身上的具体应用。书中对于辨证论治的讲解也十分清晰,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疾病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配合医生用药。比如,对于小儿感冒,书中详细阐述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类型,并对应推荐了不同的中成药,这对于我过去常常“一刀切”的用药方式来说,是颠覆性的认知。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药物的剂量、用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处理方法,这些细节对于保障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强调中成药的“无副作用”,而是用一种非常客观的态度,提示了潜在的风险,这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和可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权威性、实用性和易懂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用药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孩子健康的家庭。
评分作为一位对中医儿科历史和发展感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关注相关领域的权威著作。这部《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儿科分册》无疑是该领域的力作之一。它不仅汇集了徐荣谦、张伯礼、高学敏等当代中医儿科名家的智慧结晶,更在内容编排和学术深度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本书对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其亮点在于,它不局限于药物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药物的炮制工艺、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药物,书中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此外,本书对于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阐述,以及在用药时需要注意的特殊性,也做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儿科中成药的临床使用至关重要。书中的参考文献和引证也十分丰富,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的重要著作,对于推动儿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