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肠子的小心思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德】朱莉娅恩德斯 【德】吉尔恩德斯 插画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537551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吃喝拉撒那点事儿,居然让全世界的读者看得放不下。
这书有毒有雷有屎尿屁,胆小者慎入!!
2014年德国*畅销图书,超过170万册,荣获读者选择奖金奖,是德国人居家旅游馈赠亲朋必备良品。
授权36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版美、英、日、法、西等版本,全球销售狂飙500万册
2015年美国图书肠道健康分类排名**,被《纽约时报》评选为Bestseller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和排泄的管道。
肠道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
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所有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能量回来,正是小肠让“逛吃逛吃”的人生变得如此有意义。
肠道健康了,不吃药病也好了,皮肤变光滑了,身材更有线条了,这都是肠道默默为我们做的好事。
想到还有肠子这样不求回报地深爱着我们,是不是感觉人生也变得更美好了呢?
前方高能预警!再说一次,这不是演习,正在进食的各位请小心!!!
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千奇百怪,拉出来的物体却千篇一律?
金黄、暗绿、浅棕、深褐,羊粪蛋、香肠、牙膏、蛋花汤,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粑粑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健康信息?
让我们跟随一坨粑粑的生命历程,去了解赐予我们洪荒之力的消化道是如何工作的吧!
美食欢迎光临——牙齿的研磨——舌头的搅拌——食道的推送——胃的摇晃拌匀——胃酸的腐蚀进攻——小肠的分解细化——大肠的压榨挤干——括约肌的死守和放行——便便拜拜~~~
内容提要
《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祸首;如此现代化的今天,蹲坑这种看似原始的行为竟然还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保留着,而且这才是大便的正确解锁方式;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觉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谁能想到这些奇葩欢乐的内容,竟是一位软萌妹子所写,还一举俘获36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心。让我们跟着这本新鲜出炉带着屎味的书,一起开启神奇的消化道之旅吧。
目录
作者介绍
【德】朱莉娅恩德斯(Giulia Enders)
《肠子的小心思》的作者,一位明明可以靠颜值但偏偏要靠才华征服读者的德国妹子,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两次获得Wilhelm UndelseHeraeus Foundation基金的支持。2012年,她的演讲《肠子的小心思》在弗莱堡科学脱口秀中获得一等奖,并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被广为传播。在演讲基础上完善的新书《肠子的小心思》,一举打破德国健康科普类图书纪录,成为年度受欢迎图书,版权销售至全球36个国家,成为全球畅销书。
【德】吉尔恩德斯(Jill Enders)
《肠子的小心思》一书雷萌雷萌的插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树一帜的画风,让各国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都欲罢不能。插画师吉尔是作者的妹妹,她同时也是平面设计师,致力于传播科学,作品曾获得海因里希赫兹协会奖学金。2013年,她成立了一个设计师和科学家的协作网络。
钱为
80后女生,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食品化学系硕士,2003年起居住德国至今,目前在一家国际保健品公司担任欧盟食品法规顾问。“自来水”一词诞生之前,她就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内容过硬”对一本书的重要性:联系德国出版社建议对方将本书推广至中国,得知版权已出售后,联系国内出版社,毛遂自荐翻译本书,让出版社三易译者之后,终神还原了原书的精彩。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对十九世纪末的欧洲艺术史,特别是象征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的交汇点特别感兴趣。那些流亡海外的艺术家们,在异国他乡对故土记忆的重构,以及他们在流离失所中对“美”的终极追问,让我着迷。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细致描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像的书籍,最好能结合当时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进行剖析,那种厚重而有年代感的叙事风格,是任何轻飘飘的网络文章都无法替代的。我设想中的那本书,应该像一台老式留声机,播放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略带沙哑却无比真实的旋律。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感极强的类型小说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现在更偏爱那种叙事节奏缓慢、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挖掘和环境氛围营造的作品。我希望新读到的书能让我感觉像是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被雾气笼罩的小镇上,每一个角色的动作和对话都蕴含着深层的、未言明的意义。我追求的是一种沉浸式的、近乎冥想的阅读体验,那种需要反复回味才能咂摸出其中滋味的文字,才能真正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那种仿佛能穿透纸张的文字排版,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我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很足,感觉作者是下了真功夫的,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快餐读物。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时的那种期待感,书页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以及油墨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书香,都加深了这次阅读体验的仪式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光是这种装帧上的用心,就足以让我对它抱有极高的期望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地摩挲。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种非常小众的哲学流派,它强调“存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读起来特别烧脑,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去理解那些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链条。我一直在寻找能与这种思考方式产生共鸣的文本,那种能提供新视角、拓宽思维边界的作品。我希望找到的下一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人类心智的边界,挑战我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好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去解构宏大的命题。现在手头的几本书都感觉在重复老生常谈,缺少那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震撼力,所以对于下一本“精神食粮”的挑选,我简直是吹毛求疵,每一个标题、每一段推荐语都在我的“审查”之下。
评分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需要经常接触到一些关于复杂系统和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我一直认为,最好的科普读物,不应该只是堆砌公式和概念,而应该能将那些抽象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或者历史事件的叙事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规律的伟大。我期待下一本能提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用生动的故事作为载体,去承载那些严谨的科学内核,读完之后,感觉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