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法/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王献枢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620210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国际法》是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7章,系统地论述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主要内容有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律责任、国家领土、国际环境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国际组织法等。 本书对外语专业、新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师生,外交、外事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
章 导论
节 国际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四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五节 国际法与法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
第三节 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 国际法律责任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第三节 国际损害行为的责任
第四节 国际组织行为的责任
第五节 国际罪行
第六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履行和免除
第五章 国家领土
节 概说
第二节 河流、运河与湖泊
第三节 领土的变更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地区
第六章 海洋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内水
第三节 领海与毗连区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六节 群岛水域
第七节 公海
第八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七章 国际航空法
节 国际航空法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国际民用航空制度
第四节 制止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法规则
第八章 外层空间法
节 外层空间法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分界问题
第三节 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第五节 有关几项外空活动的法律问题
第九章 国际环境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节 国际水道的国际保护
第四节 海洋环境的国际保护
第五节 空气空间环境的国际保护
第六节 对海洋生物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第七节 处理废弃物制度
第十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第四节 难民
第十一章 国际人权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四节 人权问题的性质
第五节 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第十二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外交关系法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
第十三章 条约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和解释
第四节 条约的修正与修改
第五节 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
第十四章 国际组织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组织制度
第三节 联合国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国际经济组织
第十六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节 概说
第二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方法
第三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四节 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
第十七章 战争法
节 战争与战争法
第二节 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
第三节 战争法规的内容
第四节 战时中立
第五节 战争的结束及其法律后果
第六节 战争罪犯及其责任
第七节 前南国际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
附录
王献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长江海商法学会副会长。参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国际法》、《当代国际法》,主编和副主编《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海商法》、《海事法律词典》、《国际法》等。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密度相当惊人,但又并非难以消化。我一开始拿到它的时候,看着厚厚的篇幅,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但很快我就被它严谨又不失活泼的逻辑所吸引。作者在梳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时,并没有采用教科书那种线性的、从A到B的推进方式,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章节的内容相互呼应,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加深读者对某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国际责任的时候,它不仅阐述了国家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还深入分析了国家责任豁免的例外情况,并且结合了具体的国际法院判例,这让我对“国家是否能为自己的行为逃避责任”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外,书中关于国际组织的章节,我觉得写得特别棒。它不仅仅列举了联合国、WTO等主要国际组织,更重要的是剖析了它们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们内部的运作机制和面临的挑战。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让我觉得很有条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有一种“越读越想读”的冲动。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法律条文的解读,更侧重于分析国际法背后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因素。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国际法书籍,大多比较侧重于法律技术层面,而这本书则能将法律置于更广阔的国际关系背景下进行审视。例如,在讨论国际安全法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武力使用规则的分析,而是深入探讨了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对国际法的影响,以及大国博弈如何在条约的制定和解释中留下痕迹。这种历史纵深感和宏观视野,让我对国际法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规则”本身,而是认识到它是一个在复杂国际互动中不断塑造和被塑造的产物。而且,这本书在论述时,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让我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思路。书中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国际法律问题的分析,也十分客观公正,既阐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也给出了作者自己的判断,引人深思。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国际法的本质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评分我之前一直觉得国际法离我很远,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它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没有那种冰冷、刻板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作者在讲述国际法规则的时候,不仅仅是告知“是什么”,更会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比如,在讲解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公约和协议,而是通过讲述气候变化对岛屿国家生存的威胁,以及国际社会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国际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如何在国际法中发挥作用,比如通过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或者直接参与国际诉讼等方式,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贡献力量。读完这本书,我对国际法的印象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条文,而是一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能够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提供法律保障的强大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
评分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国际法的看法。我之前一直觉得这玩意儿枯燥乏味,充其量不过是外交官们在幕后敲敲打打的玩意儿,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认识的那个模糊的国际社会。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把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讲得活灵活现。比如,关于国家主权的那一部分,我以前只是死记硬背“国家主权是最高的”,看完书里的关于二战后国家地位演变,以及人权干涉的讨论,我才真正理解了主权并非绝对,它是在国际交往中不断被协商和界定的一个动态概念。书中对国际条约的形成和解释过程也描写得十分细致,让人感觉好像亲眼见证了一个个重要的国际协定是如何诞生的,背后蕴含了多少博弈和妥协。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还穿插了大量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和合作案例,比如海洋权益的争端,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等等,让我意识到国际法原来是如此贴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知识的探索之旅,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国际法感到好奇,但又害怕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抽象理论会把我劝退。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把我领进了国际法的大门。他避免了使用过多的法律术语,或者即使使用了,也会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搭配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记得在讲到国际人权法的时候,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公约条文,而是通过描述一些具体的侵犯人权事件,以及国际社会是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制止和追究责任的,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权法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承诺,更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国际法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书中对国际法新领域的探讨,比如网络空间和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让我看到了国际法在面对新技术和新挑战时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国际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初步但扎实的理解框架,这对于我今后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