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决战库尔斯克
定价:26.00元
作者: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13216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13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爆发了一场会战。参战双方共投入了400多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12000余架,创下了史上规模*的坦克会战和*规模单日空战的记录······成千上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汇集成钢铁巨流,展开了一场撼天动地的金属大撞击。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的流动声令人心惊胆战,、炸弹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流血······
内容提要
本书用纪实的笔法、以全景扫描的方式对库尔斯克会战进行了介绍。不仅展现了苏德战场及其库尔斯克会战的壮阔画卷,而且也提供了库尔斯克会战前后双方决策的细节;不仅汇集了大量散见于各国军事档案中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
目录
作者介绍
二战经典战役编委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名为《决战库尔斯克》,如同一把锋利的钥匙,开启了我在二战史研究领域的一扇新门。从拿到它伊始,我就被其厚重的封面和严谨的编委会名称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震撼人心的黑白照片,它们仿佛穿越时空,将我直接带到了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坦克履带碾过的泥泞,还是士兵们疲惫而坚毅的面容,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编委会的严谨态度体现在对史料的细致考证上,每一场战斗的规模、兵力部署、战术运用,都力求精确,让人读来信服。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战报堆砌,而是通过对关键人物的深入刻画,展现了战役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挣扎。那些指挥官的决策、士兵的勇气、甚至普通民众的命运,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整本书的叙事流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在娓娓道来,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决战库尔斯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为军事爱好者量身打造的百科全书。我一直对库尔斯克会战这一二战的转折点充满了好奇,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全面和深入。它不仅仅罗列了参战双方的兵力、武器装备,更详细地分析了双方在战术上的优劣势,以及战役初期、中期、后期各个阶段的战略意图。那些精密的地图和示意图,让复杂的战局变得一目了然,仿佛我亲身站在指挥部,审阅着每一份作战报告。书中对双方指挥官的分析尤为精彩,既有对他们的战略眼光的高度评价,也有对其失误的深刻剖析,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虎式”坦克和T-34坦克在战场上较量的章节,各种数据和实战案例的对比,让我对这两种经典坦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专业,用词准确,逻辑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军事术语和复杂的战略部署。
评分翻开《决战库尔斯克》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宏大战场。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叙事张力,仿佛每一次翻页都能听到炮火的轰鸣。书中对战斗场面的描绘极其生动,无论是步兵的冲锋陷阵,还是坦克部队的正面交锋,亦或是空中力量的激烈对抗,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没有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那些关于士兵牺牲的细节,虽然令人心痛,却也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本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防御战工事建设和反击战的战术部署的描写印象深刻,那些关于如何利用地形、如何组织兵力、如何进行协同作战的论述,都让我领略到了军事指挥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具感染力,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沉静反思,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情绪也随之起伏,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时代。
评分《决战库尔斯克》这本书,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我惊叹于编委会对于史实细节的执着追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地名、每一次战斗的发生时间,都经过了反复的核实。读这本书,就像在与无数在库尔斯克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灵魂进行交流。我看到了苏联红军在巨大压力下的坚韧不拔,也看到了德军在战术上的创新与困境。书中对于双方军队的士气、后勤补给、以及战略决策失误的分析,都让我对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战役结束后,对双方得失以及对整个二战格局影响的深入探讨。这种“全局观”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单一战役的局限,更宏观地理解库尔斯克会战的深远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对那些为了和平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的致敬。
评分当我对二战的历史进程感到一丝迷茫时,《决战库尔斯克》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它并非简单地描述战役的胜负,而是将库尔斯克会战置于整个二战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深入剖析了这场战役为何会成为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战略转折点。书中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战役前后国际形势变化的阐释,都让我对历史的宏观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战役双方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最终未能实现的野心的探讨,这种“如果当初”的假设性分析,虽然带有主观色彩,却更能激发读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战术细节和武器研发背后的故事,这些“幕后花絮”般的叙述,为冰冷的战争史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也让我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奉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