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 曹连莆,孔广超 9787509614099

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 曹连莆,孔广超 978750961409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连莆,孔广超 著
图书标签:
  • 小黑麦
  • 生理生态
  • 遗传育种
  • 作物育种
  • 黑麦
  • 农学
  • 植物学
  • 生物学
  • 农业科技
  • 新品种选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14099
商品编码:296910263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

定价:50.00元

作者:曹连莆,孔广超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096140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各类关于小黑麦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教育厅及石河子大学等单位多项专项科研基金的资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衣业重点实验室为上述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目录


作者介绍


  曹连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建成石河子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和作物育种学*精品课程,培养硕士生及博士生40多名,获*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先后主持引育成功小麦、大麦及小黑麦新品种21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5部。另外,还先后获*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农业科教奖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等1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及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孔广超,博士,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和研究。参加引育了7个小黑麦新品种、4个小麦新品种和8个啤酒大麦新品种。主持完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及厅局级课题6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4项。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4部。主持制定了3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农业标准。

文摘


序言



《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图书简介 引言 小黑麦(Triticum aestivum L. subsp. spelta),作为一种古老而珍贵的农作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遗传背景、优良的营养品质以及在生态适应性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重焕生机,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书《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由曹连莆与孔广超两位资深专家倾力编著,集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于一体,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小黑麦在生理生态学、遗传育种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本书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是从事小黑麦研究、生产、推广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重要参考书籍。 第一部分:小黑麦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学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小黑麦的生物学基础,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小黑麦的起源、演化与分类地位:本章将追溯小黑麦的起源历史,探讨其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解析其在演化过程中的独特地位。通过对古文献、考古学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梳理,揭示小黑麦从野生状态驯化为栽培种的漫长历程,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分布。同时,将详细介绍小黑麦的分类学特征,包括其在属、种、亚种等层面的划分,与其他小麦类群的区分要点,为读者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 第二章 小黑麦的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规律:本章将细致描绘小黑麦植株的各个器官,包括根、茎、叶、穗、籽粒等,并阐述其形态特征的独特性。通过对小黑麦不同生育期(如发芽期、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系统性描述,分析各个发育阶段的关键生理生化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 小黑麦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本章聚焦小黑麦的能量转化与物质积累过程。将深入探讨小黑麦的光合色素组成、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对光合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阐述小黑麦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等关键生理指标。并通过模型分析,揭示小黑麦的生物量生产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调控生理过程来提高其物质生产能力。 第四章 小黑麦的逆境生理与抗性机制:小黑麦以其卓越的生态适应性而闻名。本章将重点研究小黑麦在干旱、盐碱、高温、低温、养分胁迫等不利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响应。详细阐述其损伤机制,并深入挖掘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理,包括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膜脂质的保护、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等。这将为培育和选育具有高抗逆性的小黑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章 小黑麦的养分吸收与利用:本章关注小黑麦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与利用效率。将分析小黑麦对氮、磷、钾等宏量元素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动态和转运机制。探讨其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模式,以及其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这将有助于指导小黑麦的科学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部分:小黑麦的遗传资源与遗传育种 本部分将聚焦小黑麦的遗传基础,介绍其丰富的遗传资源,并阐述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在小黑麦改良中的应用。 第六章 小黑麦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本章将系统梳理当前世界范围内收集、保存和利用的小黑麦种质资源。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如SSR、ISSR、AFLP、SNP等)和形态学鉴定,评估小黑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析其遗传变异的来源和分布特征。将介绍主要的小黑麦种质库及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发掘、评价和利用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 第七章 小黑麦的遗传基础与育种目标:本章将深入探讨与小黑麦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及其遗传规律。包括籽粒产量、品质(如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抗病性、抗逆性、生育期等性状的遗传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明确当前小黑麦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包括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特定生态环境、克服现有品种的缺点等。 第八章 传统育种技术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本章将介绍并分析传统的小黑麦育种方法,如选择、杂交、回交、系谱选育等。详细阐述这些育种技术在小黑麦育种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如何通过杂交组合亲本、进行后代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系。将探讨传统育种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其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地位。 第九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标记辅助选择(MAS)加速优良基因的传递。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分子标记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实际效果,如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提高产量、抗病性等关键性状。 第十章 基因组学与转基因技术在小黑麦育种中的前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学为小黑麦育种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章将探讨小黑麦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组信息解析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同时,将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传统的转基因技术在小黑麦新品种创制中的潜力与挑战,以及其在提高小黑麦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小黑麦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小黑麦的实际应用价值,探讨其在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的开发与推广。 第十一章 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及其加工特性:本章将深入分析小黑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包括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如铁、锌、镁)、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并与其他谷物进行比较。详细介绍小黑麦的加工特性,如其籽粒的硬度、面粉的蛋白质组成(特别是麦麸蛋白)、淀粉糊化特性等,以及这些特性对其作为食品原料的影响。 第十二章 小黑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章将系统介绍小黑麦在食品工业中的多样化应用。包括其在面包、饼干、面条、早餐谷物、发酵食品等传统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开发中的潜力。将探讨如何通过加工技术优化小黑麦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第十三章 小黑麦在饲料及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食品,小黑麦也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本章将探讨小黑麦作为畜禽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健康方面的作用。还将拓展小黑麦在医药(如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生物能源以及生态农业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第十四章 小黑麦的产业化生产与市场前景:本章将分析小黑麦的产业化生产现状,包括种植模式、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流程等。同时,将对国内外小黑麦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需求、消费趋势、政策支持等,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探讨如何克服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促进小黑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十五章 小黑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对小黑麦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整合基因组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实现小黑麦的精准育种;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小黑麦产品,拓展其应用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小黑麦的全球化发展等。 结语 《小黑麦生理生态及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一书,不仅梳理了小黑麦的科学研究现状,更指明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曹连莆和孔广超教授团队的深入研究与系统梳理,为小黑麦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推动小黑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为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这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和深入。我是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史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深知作物育种的艰辛与辉煌。小黑麦作为一个相对小众但潜力巨大的作物,其研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与创新。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遗传育种的部分,这涉及到基因的奥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去挖掘和利用这些基因。想象一下,育种家们如何在实验室里,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精准地解析小黑麦的遗传密码,然后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育种策略,最终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品种。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实践的结晶。我对书中可能提及的案例和数据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一窥小黑麦品种改良的科学路径,以及这些研究成果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最终实现应用的。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从书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学术研究风格。我是一名对基础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对于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一个物种生理机制的著作,总是会倍加青睐。小黑麦的生理生态,听起来就是一个充满探索意味的领域。我很好奇,小黑麦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比如干旱、贫瘠、甚至带有一定盐碱的土地上,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它的根系结构有什么特点?叶片的蒸腾作用是如何调控的?光合作用的效率又有多高?这些基础的生理学问题,往往是理解一个作物特性的关键。而遗传育种部分,更是将这种理解升华为实践。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育种专家们如何根据小黑麦的生理生态特点,设计育种目标,运用哪些经典的或现代的育种技术,来克服其潜在的弱点,强化其优势。

评分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深知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性。因此,当看到“研究与应用”这几个字时,我便立刻被这本书所吸引。小黑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作物,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如何通过遗传育种来优化其表现,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小黑麦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它在哪些地区被成功推广?解决了当地哪些农业生产上的难题?它的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相比传统作物有什么优势?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关于遗传育种如何具体指导实际生产的内容,比如,育种专家是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和自然条件,来定向选育适合当地的品种的?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对于我们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素,但那种沉静的绿色和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总能让人联想到广袤的田野和辛勤耕耘的身影。我一直对农作物改良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适应恶劣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品种。小黑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坚韧和生命力,似乎预示着它在各种条件下都能顽强生长。读这本书,我期待能深入了解小黑麦在不同土壤、气候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比如它如何汲取养分,如何应对干旱或盐碱,这些细微的生理机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适应性至关重要。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育种专家的智慧,他们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从无数的个体中筛选出优良的基因,培育出能够真正造福农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部关于生命科学与农业实践相结合的生动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从“生理生态”到“遗传育种”,再到“研究与应用”,层层递进,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作物科学研究图谱。我尤其对“应用”这部分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个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读者,我深知优良品种的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小黑麦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用途上的具体应用价值,比如它是否适合作为饲料作物,或者在特殊食品领域有开发潜力?在遗传育种方面,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具体的育种案例,展现育种家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有效地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小黑麦新品种。而“生理生态”部分,则为理解这些育种成果提供了科学基础,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小黑麦的生理特性如何影响其生态适应性,以及这些特性又是如何被育种家所利用和改良的,整个过程逻辑清晰,内容详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