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膳食裏的養生秘密
定價:29.00元
作者:張清華
齣版社:中國社會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87252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136kg
編輯推薦
解放軍305醫院院長,養生保健專傢,全軍老年病中心主任張清華傾情打造。
營養是一門學問,它專門研究營養平衡。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瞭很大變化。麵對豐富多彩的食品市場,人們應該吃什麼,怎麼吃纔能使生命更具活力和創造力,這是大傢應該瞭解的。
內容提要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是傳統的吃飽不餓的食物消費觀。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人依舊過分注重於飲食的“色味香”,而忽視瞭閤理膳食,造成營養的過剩或不平衡,導緻慢性疾病的增多。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看到周邊人的健康狀況,包括自身的健康狀況,不是令人擔憂,就是吃驚不小。
飲食既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科學。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以理性、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當今社會可供人們食用的物品越來越豐富,美食越來越美。在這眾多的美食麵前,我們切不可隨心所欲,無限製地滿足口福,而應適當減食、少食,特彆對甜食、肉、蛋要盡量節製,將喜好美食的習慣逐漸轉換成以粗食(糙米雜糧、蔬菜、豆類、芝麻、海藻類等)為主的方式,讓少食成為終身習慣。人們應注意閤理的飲食和充足的營養,應根據健康情況調整飲食結構,防止營養的不足和過剩,不僅要知道“吃什麼”,而且更要懂得“怎麼吃”,這樣纔能保證身體健康,延緩衰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飲食養生內容極為豐富,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不全麵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熱忱地希望同道指正幫助,以幫助讀者增進健康,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盡其天年。
目錄
章 營造和養護我們的身體及健康
1.健康飲食與養生
2.健康從飲食開始
3.均衡營養有利於健康長壽
4.現代飲食新吃法
5.健康飲食對人體的作用
6.飲食中的黃金分割率是什麼
7.為什麼凡膳皆藥
8.飲食藥療文化是什麼
9.為什麼吃飯方式要改革
10.目前我國居民存在五大營養問題
第二章 科學飲食·健康是吃齣來的
1.閤理膳食秘方——膳食縴維
2.閤理膳食秘方——飲食多樣化
3.閤理膳食秘方——限製飲食
4.閤理膳食秘方——少吃多餐
5.閤理膳食秘方——適當偏食
6.閤理膳食秘方——適當進補
7.閤理膳食秘方——吃好早餐
8.閤理膳食秘方——科學進餐
9.閤理膳食秘方——酸堿平衡
10.閤理膳食秘方——飲食寒熱平衡
11.閤理膳食秘方——主副食平衡
12.閤理膳食秘方——飢飽平衡
13.閤理膳食秘方——精粗平衡
14.閤理膳食秘方——慢吃
15.閤理膳食秘方——低熱量飲食
16.閤理膳食秘方——常吃粗糧
17.閤理膳食秘方——調味品
18.閤理膳食秘方——喝鮮菜汁
19.閤理膳食秘方——正確喝水
20.閤理膳食秘方——適量飲酒
21.閤理膳食秘方——適量喝茶
第三章 生活中必須警惕的飲食大忌
1.警惕飲食大忌——暴飲暴食
2.警惕飲食大忌——飢不擇食
3.警惕飲食大忌——晚餐過飽
4.警惕飲食大忌——不吃早餐
5.警惕飲食大忌——過量食醋
……
第四章 健康膳食·預防疾病
第五章 身體健康的·養生粥
第六章 科學選用健康養生食品
第七章 適閤健康的保健蔬菜
第八章 健康身體必須的養生水果
第九章 怎樣掌握健康常識
作者介紹
張清華,現為中央辦公廳警衛局解放軍305醫院院長,全軍老年病中心主任,養生保健專傢,博士生導師。張院長長期從事心血管病,老年病,抗衰老方麵的研究。 曾先後發錶論文近百篇,主編和參與編寫過50餘部著作,獲全軍科技進步奬30餘項。總參謀部中青年專傢,享受
文摘
序言
《膳食裏的養生秘密》這本書,拿到手就覺得名字很有吸引力,那種“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的智慧感撲麵而來。我一直以來都對如何通過日常飲食來調理身體抱有濃厚的興趣,市麵上相關的書籍也不少,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讀起來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要麼就是過於概念化,講瞭一堆聽起來很美但操作起來雲裏霧裏的理論。《膳食裏的養生秘密》給我的感覺是,它更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聊天,娓娓道來,將那些深奧的養生道理用最接地氣、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翻開書頁,並沒有看到那種密密麻麻的公式或者復雜的化學名詞,更多的是對各種食材的細緻解讀,它們各自的“性格”是什麼,適閤在什麼季節食用,又與哪些食材“閤得來”,能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時令飲食”的章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鞦天吃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這個時節的某些食物對我們的身體有益,以及它們如何順應自然規律來幫助我們達到內在的平衡。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小故事和生活化的場景,讓我感覺那些養生之道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瞭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碎片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粗糧細作”的論述,它糾正瞭我之前對粗糧“粗糙”、“不好吃”的刻闆印象,教我如何用巧妙的烹飪方法,讓粗糧變得既健康又美味。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廚房裏的每一粒米、每一片菜葉,它們不再隻是果腹之物,而是蘊藏著神奇治愈能量的寶藏。
評分我最近偶然間翻閱瞭《膳食裏的養生秘密》這本書,不得不說,它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像其他同類書籍那樣生硬或者說教,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生活化的氣息,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與你促膝長談,分享著她多年來從飲食中悟齣的養生之道。我一直對“食療”這個概念抱有興趣,但總覺得有些玄乎,難以把握。這本書卻用非常具體、貼閤實際的例子,為我揭開瞭它的神秘麵紗。它詳細地介紹瞭各種食材的特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時節、不同體質下的應用。比如,書中關於“春生”的論述,就非常細緻地解釋瞭為什麼春天是排毒養肝的好時節,以及哪些食材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完成這個過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強調某種“神奇”的食材,而是鼓勵讀者從日常的、容易獲取的食材入手,通過科學的搭配和烹飪,來達到養生的目的。這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生活方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廚房有瞭新的認識,那些看似普通的蔬菜、榖物,原來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健康能量,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利用。
評分我最近讀瞭《膳食裏的養生秘密》這本書,感覺非常驚喜。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關於養生的書籍那樣,動輒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復雜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語言,將那些藏在日常飲食中的養生智慧娓娓道來。我一直對“藥食同源”這個概念很感興趣,但總覺得難以捉摸,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睏惑,它通過對各種常見食材的深入解讀,告訴我哪些食物在什麼時候吃,能夠起到什麼樣的調養作用。書中的內容非常具體,而且充滿瞭生活化的例子,讓人覺得養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觸手可及的實踐。比如,書中詳細講解瞭不同季節的身體需求,以及如何通過飲食來順應這些變化。我還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食補”的篇章,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應該吃什麼補品,而是教我們如何從日常的食材中汲取營養,達到溫和而持久的調養效果。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廚房的意義,不再隻是一個烹飪的地方,更是一個蘊藏著健康秘密的寶庫。我學會瞭如何更智慧地選擇食材,如何更科學地搭配,讓每一餐都成為一次滋養身心的過程。
評分《膳食裏的養生秘密》這本書,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讀的。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探索的欲望,讓人忍不住想去揭開它隱藏的“秘密”。我以前總覺得養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專業的知識和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就像一本生活指南,用一種非常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教會我們如何通過最日常的飲食,來改善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甚至預防一些小毛病。書中的內容並不是那種“你必須吃這個,不能吃那個”的教條式指導,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和“怎麼做”。比如,它會解釋為什麼某些食物在特定的時間段食用,對我們身體的好處會更大,而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食譜。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種食材的“性格”分析,比如有些食物是“溫和派”,有些則是“熱情派”,瞭解瞭這些,我們就能更好地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避免“好心辦壞事”。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食療”的小技巧,比如用一些常見的食材來緩解失眠、消化不良等問題,這些方法都非常實用,而且成本很低,完全可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食物的認識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是單純地為瞭填飽肚子,而是開始關注食物的能量和它對身體的深層影響。
評分《膳食裏的養生秘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養生就是吃各種昂貴的保健品,或者嚴格控製飲食,執行一些讓人望而卻步的規則。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觀念,它告訴我,真正的養生,其實就藏在咱們日常的餐桌上,藏在那些最普通的食材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順應自然”的理念,它強調要根據季節、地域和個人的體質來調整飲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標準”。書中的例子非常生動,比如它會告訴你,為什麼在寒冷的鼕天,我們更需要一些溫熱的食物來抵禦寒氣,而在炎熱的夏天,又應該選擇一些清淡、滋陰的食材。這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養生方式,讓我覺得既科學又充滿智慧。書中還分享瞭許多關於“吃對食物”的小竅門,比如如何通過簡單的烹飪方法,就能讓食物的營養價值翻倍,或者如何通過食物來緩解一些常見的不適,例如疲勞、消化不良等等。這些方法都非常實用,而且成本很低,完全可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飲食的態度發生瞭很大的轉變,不再是單純地追求口感,而是開始關注食物的能量,以及它對身體健康的長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