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
:138.00元
售價:93.8元,便宜44.2元,摺扣67
作者: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組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03878589
字數:252000
頁碼:2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組編著的《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藉鑒瞭《環境經濟核算體係(2012)》等國際上的新研究成果,結閤瞭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係,開展瞭中國森林資源核算與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係研究,構建瞭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的理論框架和基本方法,並以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和生態定位站網絡長期觀測數據為基礎,核算瞭我國林地林木的資産價值和森林生態係統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這項研究的基礎數據、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是科學嚴謹的,對於完善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編製自然資源資産負債錶、充分發揮市場在森林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全社會科學認識森林資源的功能與價值,更加自覺地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更好地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這本《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聽名字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和現實的緊迫感。近年來,“碳中和”、“碳達峰”等概念深入人心,而森林作為天然的“碳匯”,其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如何將這種作用進行科學的核算,並將其納入國傢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考量,卻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書中可能對森林生態係統的服務功能進行瞭深入的評估,例如,它對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對土壤侵蝕的控製、對區域水文循環的調節等,這些都是傳統經濟指標無法捕捉的價值。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嘗試將這些“無形”的價值“具象化”,從而能夠為生態補償、林業投資、森林經營等方麵的決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探討如何構建一個跨部門、多層次的森林資源核算體係,並提齣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推動中國森林資源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可持續化。
評分我最近在閱讀一本關於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書籍,其中一個章節提到瞭“森林資源核算”的概念,這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並促使我尋找相關的深入研究。瞭解到《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這本書,我立刻被其主題所吸引。我深切感受到,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如何科學、全麵地評估我們寶貴的自然資源,特彆是森林,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這本書的題目錶明,它不僅關注森林資源的價值核算本身,更將其置於“生態文明製度構建”的宏大框架之下。這讓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闡述,如何通過有效的森林資源核算,為建立健全的生態文明製度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路徑。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將森林的固碳價值、水源涵養價值、生物多樣性價值等量化,並將其納入國傢審計、財政預算、績效評估等製度性環節?這種跨學科、多維度的研究視角,對於推動中國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評分我是一名對環境經濟學領域充滿興趣的在校學生,最近聽聞瞭這本《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頓時覺得非常有研究價值。眾所周知,森林不僅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更是地球生命支持係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極其巨大。然而,在傳統的經濟核算體係中,森林資源的價值往往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視為一種免費的“外部性”。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空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將森林資源的多重價值納入國傢核算體係,比如如何量化森林的固碳能力,以及其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為如何利用這些核算結果來指導政策製定提供具體的建議。例如,能否通過核算結果來評估森林保護政策的成效,或者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製定更科學的指標?這種從宏觀製度層麵探討森林資源核算的研究,對於推動中國從“數量追趕”轉嚮“質量發展”,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評分一本關於生態文明和森林資源核算的書,聽起來就很有分量。我最近一直在關注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特彆是如何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巧妙地結閤起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一個國傢的自然資源,尤其是像森林這樣重要的生態係統,其價值究竟應該如何被衡量和記錄?我們平時談論GDP,談論經濟增長,但這些數字往往忽略瞭我們對自然環境的消耗和破壞。所以,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核算”這個概念,比如森林對碳匯的貢獻、對水土保持的價值、對生物多樣性的支撐等等,並且嘗試將其量化,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突破。我很好奇書中會提齣哪些具體的核算方法和框架,是否藉鑒瞭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又有哪些是立足於中國國情、獨創性的理論或實踐?生態文明建設絕非空喊口號,它需要切實可行的製度保障,而科學的資源核算無疑是構建這些製度的重要基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可操作的核算體係,為中國未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的決策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環境保護和林業發展的人士,我一直覺得我們對於森林資源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我們知道森林很重要,但具體有多重要,它能為我們帶來多少“隱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卻很少有量化的概念。這本《生態文明製度構建中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解決這一問題的希望。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製度構建”的論述。要知道,再好的理論核算方法,如果不能融入到實際的製度體係中,也隻是紙上談兵。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分析現有的林業管理製度、生態補償製度等,並提齣如何通過科學的森林資源核算來完善和優化這些製度。比如,是否可以根據核算結果來調整森林的産權製度,或者建立更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的激勵機製?此外,書中對“核算”的界定和方法論的探討也至關重要,它能否真正反映齣森林資源的真實價值,並且能夠被政策製定者和公眾所理解和接受,這都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