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光电检测技术(高职高专电子制造类专业规划教材)
定价:14.00元
售价:9.5元,便宜4.5元,折扣67
作者:吴文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403097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22kg
吴文明主编的《光电检测技术》是高职高专电子制造类专业规划教材。教材系统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类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等。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度量、发光器件、光电导探测器的应用、结型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光电倍增管的应用及光电成像器件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知识点,每章都编写了习题。
吴文明主编的《光电检测技术》系统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类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等。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度量、发光器件、光电导探测器的应用、结型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光电倍增管的应用及光电成像器件的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包含较多的光电检测技术应用项目,可以用于项目制教学。《光电检测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既系统阐述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加强了其实践应用的描述和分析。《光电检测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子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章 光的度量 1.1 辐射度量 1.2 光度的基本物理量 1.3 光度量基本定律 1.4 照度计与亮度计 1.4.1 照度计 1.4.2 亮度计 习题第2章 发光器件 2.1 发光二极管 2.1.1 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2.1.2 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与分类 2.1.3 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2.1.4 白光LED 2.1.5 发光二极管的简单检测 2.1.6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 2.2 激光器 2.2.1 激光工作原理 2.2.2 激光器的结构 2.2.3 激光的特性 2.2.4 激光的应用 习题第3章 光电导探测器的应用 3.1 光电导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2 光敏电阻的结构及分类 3.2.1 光敏电阻的结构 3.2.2 光敏电阻的分类 3.3 光敏电阻的特性 3.3.1 光敏电阻特性的测试电路 3.3.2 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 3.3.3 光敏电阻的光谱特性 3.3.4 光敏电阻的频率特性 3.3.5 光敏电阻的伏安特性 3.3.6 光敏电阻的前历效应 3.4 光敏电阻的应用 3.4.1 光敏电阻应用的注意事项 3.4.2 光敏电阻应用实例 习题第4章 结型光电探测器的应用 4.1 结型半导体光伏效应 4.1.1 半导体PN结 4.1.2 光照下的半导体PN结——光伏效应 4.2 光电池 4.2.1 光电池的结构与原理 4.2.2 光电池的特性 4.2.3 光电池在太阳能利用中的应用 4.2.4 光电池在光电检测中的应用 4.3 光电二极管 4.3.1 光电二极管的结构与原理 4.3.2 光电二极管的特性 4.3.3 光电二极管的简易检测 4.3.4 光电二极管在光电检测与控制中的应用 4.4 光电三极管 4.4.1 光电三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4.2 光电三极管的特性 4.4.3 光电三极管的简易检测 4.4.4 光电三极管的应用 4.5 光电开关与光电耦合器 4.5.1 光电开关 4.5.2 光电耦合器 4.6 光电位置探测器 4.6.1 象限探测器 4.6.2 PSD位置探测器 习题第5章 光电倍增管的应用 5.1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5.1.1 光电发射效应 5.1.2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5.1.3 光电信增管的组成 5.2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参量与特性 5.3 光电倍增管的应用 5.3.1 光电倍增管供电电路 5.3.2 光电倍增管供电电路的高压稳压源 5.3.3 光电倍增管信号的放大 5.3.4 光电倍增管使用注意事项 5.3.5 光电倍增管的应用实例 习题第6章 光电成像器件的应用 6.1 CCD图像传感器 6.1.1 CC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1.2 CCD的特性 6.1.3 CCD图像传感器的类型及形式 6.1.4 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6.2 CMOS图像传感器 6.3 变像管与像增强管 6.3.1 变像管 6.3.2 图像增强管 习题参考文献
整体来看,这本教材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每个段落都在传递核心信息,这对于希望高效吸收知识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优点。我感觉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框架的搭建工具,而不是一本书籍。它强迫你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因为它不会过多地提供“为什么是这样”的背景故事,而是直接给出“如何实现”和“其数学模型”的解释。这对于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但同时也对读者的预备知识水平提出了不低的要求。我必须承认,在很多关于电信号处理和噪声抑制的章节中,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其他电路原理的参考资料来补充背景知识,这本书假定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这让它在“高职高专”这个定位上,显得稍微偏向了理论深度挖掘,而不是面向所有基础薄弱者的渐进式引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是它对“标准”和“规范”的强调。在涉及测量精度、误差分析以及系统集成这些章节时,作者反复引用了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严谨的职业态度。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搭建一个光电系统,而是教你如何搭建一个“符合行业标准、可溯源、可靠”的光电系统。比如,在描述光功率计的校准流程时,每一个步骤的参数设定、环境要求,都写得像一份SOP(标准操作程序)。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进入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环节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提前灌输了质量意识。不过,也正因为这种高度的规范性,使得某些章节的语言显得略微生硬和枯燥,少了一些启发性的讨论和对前沿技术趋势的展望,更侧重于“当下成熟的技术体系”的构建。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上的“光电检测技术”几个字,就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的气息。我翻开扉页,目录部分就让我感到了一丝丝的挑战,那些名词术语,比如“光电效应”、“半导体光敏元件”、“光路设计与优化”,每一个都像是要深入探究一番的知识点。我本来对电子制造这个领域抱有一点模糊的兴趣,但真正接触到这些具体的专业教材时,才发现里面的学问远比想象中要深奥得多。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传感器原理的部分,里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种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机制,线条图清晰明了,但是要把这些抽象的物理过程在脑海里构建起来,还是需要反复琢磨的。我感觉这更像是一本工程师的手册,而不是给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读物,它似乎更侧重于让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能够快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每一个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都显得很扎实,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比较紧张的时间节点接触到这本书的,希望能快速掌握一些实用的光电检测技能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实训项目。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似乎并不太适应这种“速成”的需求。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学术化,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遵循着严密的逻辑链条,前因后果交代得非常清楚,但这也导致了阅读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度。我尝试从中间的某个章节直接切入,比如关于“图像传感器技术”的部分,结果发现后面那些关于信号处理和数据采集的内容,完全是建立在前面对光学基础和器件特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这本书仿佛在说:“别想走捷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但要求极高的老师,对那些希望建立扎实理论框架的学习者来说,它无疑是珍贵的宝藏,但对于我这种急于上手的实践派来说,消化起来的阻力感还是挺大的,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由浅入深的深度挖掘模式。
评分我个人对教材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毕竟涉及到光电这种需要直观理解的学科。这本书的内页设计总的来说是比较工整的,字体选择也偏向于清晰易读的宋体或仿宋体,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是,在某些涉及到复杂的光路结构和器件内部结构剖析的插图中,我发现有些细节的处理稍显粗糙,特别是那些需要三维空间想象的示意图,如果能使用更现代的渲染技术或者提供更多不同角度的视图,我想对于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折射规律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讲解棱镜分光原理时,我得反复对照文字描述,才能勉强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几何光学模型,如果配图能再“给力”一点,那阅读体验绝对会更上一层楼,毕竟技术教材,直观性真的很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