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双色版)
定价:34.00元
售价:23.1元,便宜10.9元,折扣67
作者:卜锡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152251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本书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分两大部分共13单元:单元至第7单元为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介绍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常用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电路,高频信号处理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第8单元至3单元为数字电子技术部分,主要介绍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数模、模数转换。本书用实验演示法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地描述出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每个单元中配有技能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等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材,也可供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单元 二极管及其应用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节 二极管的使用
一、二极管的结构及特点
二、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二极管的型号、识别与检测
第2节 整流电路的应用
一、整流电路的构成
二、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选择
第3节 滤波电路的类型及应用
一、滤波电路的类型
二、电容滤波电路元件的参数选择
技能实训
实训1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实训2 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单元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节 三极管的概况
一、三极管的结构及特点
二、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三、三极管的型号、识别与检测
第2节 种基本放大电路
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三、共基极放大电路
四、3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第3节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一、分压式偏置放大器
二、集电极-基极偏置放大器
第4节 放大电路的分析
一、静态参数估算
二、动态参数估算
第5节 多级放大电路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构成
二、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技能实训
实训1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实训2 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安装与调试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单元 常用放大器
情景导入
知识链接
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集成运放简介
二、集成运放的应用
第2节 低频功率放大器
一、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构成
二、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3节 场效晶体管放大器
一、场效晶体管的使用
二、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
第4节 谐振放大器
一、谐振放大器的构成
二、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技能实训
实训1 音频功放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实训2 组装收音机的中频放大电路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它成功地在入门友好和专业深入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对于想深入理解电子世界本质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骨架,让人可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数字电子部分时所展现出的逻辑严谨性,从布尔代数到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的设计,每一步的逻辑递进都像是精密机械的咬合,天衣无缝。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深度的挖掘,让读者不仅仅是成为了一个“操作员”,而是培养了真正的“工程师思维”。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和核心工具。它让我对未来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微电子学和嵌入式系统充满了信心,因为它已经为我铺就了一条平坦而坚实的上升通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厚度和光洁度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是许多技术书籍常常忽略的一点。更关键的是,这本书在排版上采用了双色印刷的策略,有效地利用了色彩的对比来区分主要内容、补充说明和公式推导,这在视觉上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分层结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例如,关键定义和公式常常用加粗或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使得在快速回顾知识点时能够一目了然。这种设计上的用心,使得学习过程中的“寻路”成本大大降低。我发现自己可以更专注于理解内容本身,而不是在寻找重要信息上浪费时间。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一本可能枯燥的专业书籍变得如此令人愉悦和易于亲近,实属不易。
评分作为一本技术类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而这本教材在这两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所介绍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覆盖面非常广,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分析,到更深入的逻辑门电路和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都有详尽的论述。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电路的分析案例,选取的都是工程实践中非常典型的场景,这使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迅速地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模拟电路,结果非常成功,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此外,书中对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介绍,对于尚未接触过大量实验操作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补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弊端,是理工科学生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得当,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活泼的感觉。初翻阅时,就被书中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图文并茂的排版所吸引。作者显然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不少心思,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电路的分析,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特别是书中对一些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解得非常细致入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较快地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而且,书中的配图清晰度很高,每一个元件符号和电路连接都标注得非常明确,这在实际的电路分析和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指导,让人感觉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把握,让理论不再是空泛的公式,而是有了可以触摸和验证的实物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严谨,用词精准,处处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虽然内容专业,但在表述上却力求通俗易懂,使得复杂的电子学概念不再高不可攀。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半导体器件特性的章节,那部分内容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仅阐述了器件的工作原理,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等效电路模型,这对于后续进行更高级的系统设计至关重要。另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小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介绍,也为原本严肃的技术学习增添了不少趣味性,让人在掌握硬核知识的同时,也能对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组织得井井有条,每读完一章都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又得到了一次坚实的加固。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弄懂的晦涩难懂之处,这得益于作者精妙的叙述安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