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46.00元
售价:31.3元,便宜14.7元,折扣68
作者:邵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3010447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国际法》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全书共17章,系统地论述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章导论着重论述国际法的概念、发展、主体、渊源、效力根据、与国内法的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二、三、四章主要讨论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及领土法律制度。第五、六、七、八章分别介绍、论述国际海洋法、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和国际环境法。第九章论述联合国和区域组织。第十章全面论述外交和领事豁免及时国际组织的豁免。第十一章介绍和阐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第十二章论述人权的国际保护。第十三章研究条约的缔结、遵守、适用、加入、保留及终止等规则和制度。第十四章阐述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的免除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第十五、十六章分别论述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方法、制度和集体安全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第十七章论述武装冲突法,内容包括国际人道主义法、战争罪行、前南国际法庭和卢旺达国际法庭,以及新成立的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法内容丰富、复杂,本教材提供基本知识,阐明基本理论,篇幅保持在一定范围。每章之后列有参考书目,试图为有志进一步学习者提供方便。本书对外语专业、新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师生,外交、外事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章 导论
节 国际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法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法的主体
第四节 国际法的渊源
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纂
第六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
第七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八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节 国家概说
第二节 国家、及其他实体的承认
第三节 国家的继承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第四节 难民及其法律地位
第四章 国家领土
节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
第四节 国家的边界和边境
第五节 中国的领土和边界
第六节 南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
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
节 国际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及编纂
第二节 内水、领海、毗连区
第三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第五节 公海
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
第六章 国际航空法
节 航空法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空中航行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
第五节 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六节 国际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
第七章 外层空间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制度
第三节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原则
第四节 外层空间法的新领域和新发展
第五节 中国的航天政策和空间立法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
节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律实践
第九章 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节 国际组织概述
第二节 联合国
第三节 联合国专门机构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十章 外交和领事豁免、国际组织的豁免
节 外交特权和豁免
第二节 领事特权和豁免
第三节 联合国和各专门机构的特权和豁免
第十一章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节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三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二章 人权的国际保护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际人权的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第三节 普遍性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五节 中国在人权保护问题上的立场和实践
第十三章 条约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与生效
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
第四节 条约的修改、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
第十四章 国家责任
节 概说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
第五节 国际罪行问题与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
第六节 程序规则
第十五章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节 概论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确立及其意义
第三节 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第四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五节 联合国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六节 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七节 其他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十六章 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节 概说
第二节 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
第三节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第四节 当代集体安全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第十七章 军备控制与裁军
节 概说
第二节 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内容
第四节 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
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
节 概说
第二节 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第四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第五节 中立
第六节 战争罪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等罪行及其责任
第七节 国际刑事法院
参考书目
版后记
再版说明
邵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法研究会会长。其代表性著作有:统编教材《国际法》(合著,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及1995年版)、《中国法学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国际公法学部分)、“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等系列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学术化与通俗化之间的平衡。作为一本课程教材,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深度,但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我注意到,在解释一些抽象的国际法原则时,作者们并没有采用过于晦涩的词汇,而是尽量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比如,在讲到“国家责任”这一概念时,它会先解释什么是国家责任,然后说明其承担的条件,以及可能承担的后果。并且,在解释的过程中,它会穿插一些模拟性的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这种“图文并茂”或“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我这样初次接触国际法,或者对法律专业术语不甚了解的人,也能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它的段落结构也比较清晰,每个小标题都能够准确地概括该部分的内容,这使得我在查阅资料或者回顾重点时,能够非常方便快捷。我觉得,一本好的教材,就应该能够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又不至于因为语言的障碍而望而却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让我在学习国际法时,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评分这本《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教科书该有的庄重感,但又隐约透着一丝现代气息。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熟悉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触感,瞬间将我拉回了大学课堂。尽管这本书的主题是严谨的国际法,但我惊讶地发现,编者们在内容的组织上,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初学者的接受程度。他们没有一股脑地堆砌枯燥的条文和案例,而是尝试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读者逐步深入这个复杂的领域。开头部分,对于国际法基本概念的阐述,我觉得处理得相当到位,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清晰的逻辑。尤其是对国际法渊源、国际法主体等核心概念的介绍,作者们采用了多角度的解释,并辅以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事件作为引子,这大大减轻了我一开始的畏难情绪。读下去之后,我感觉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比较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堆砌,这对于我这样对国际法了解不深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在阐述一些原则时,并没有止步于定义,而是会追溯其历史发展脉络,或者对比不同学派的观点,这让我更能理解这些原则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也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易懂且有深度”,是在为我构建一个坚实的国际法知识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我最为看重的。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国际法的入门书籍,但很多时候感觉内容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在介绍每一个重要的国际法概念时,它都会清晰地给出定义,然后对其构成要件进行详细的分解,并辅以相关的法律条文或国际判例作为支撑。我尤其喜欢它在论述一些原则时,会引用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决议,以及国际法院的判例,这使得书中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有时候,为了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会从历史渊源讲起,然后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再到当前的最新发展。这种“溯源而上,承上启下”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则的形成过程和逻辑基础。我觉得,对于一本教科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知识网络,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
评分不得不说,《国际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更新上,确实做到了与时俱进。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不仅仅涵盖了传统的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内容,还在一些章节中,着重探讨了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新兴的国际法问题。比如,在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章节,书中有对WTO协定及其发展,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出了其背后的国际法依据和影响。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专门提及了网络空间中的国际法适用问题,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人来说,是非常贴近现实的。它探讨了国家在网络空间的管辖权,以及网络攻击等行为的国际法定性。这种对前沿问题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而是真正地在尝试回应当下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它至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知道国际法也在不断演进,并且在努力解决新时代的难题。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学习国际法,不仅仅是学习过去,更是要关注现在和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我觉得是一大亮点。不同于很多同类教材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一些思考题和案例分析。这些思考题并非那种“死记硬背”就能解答的,而是引导你去运用书中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国际争端,或者去推演某些规则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讲到国家主权豁免那一章节时,书后就列举了一个涉及外国元首在境内被起诉的 hypothetical 案例,然后引导我们思考在不同情况下,主权豁免原则应该如何适用。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读者来说,简直太有帮助了。而且,案例的选择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甚至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等各个方面。读这些案例,我不仅仅是在记忆规则,更是在体会国际法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它如何规范国家行为,又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寻求平衡。这种实践性的导向,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地在培养我作为未来国际事务参与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