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植物生長與環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29.90元
售價:20.3元,便宜9.6元,摺扣67
作者:鄒良棟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40288148
字數:
頁碼:29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生長與環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共分12個章節,主要對植物生長與環境知識作瞭介紹,具體內容包括植物細胞、植物的組織和器官、植物的光閤作用、植物的生長發育、植物生長與養分環境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概述
篇 植物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
章 植物細胞
節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實訓1-1-1 顯微鏡的使用及細胞結構的識彆
第二節 植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第三節 植物細胞的催化係統
實訓l-3-1 小麥種子萌發前後澱粉酶活性的比較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和器官
節 植物的組織
附:植物分類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植物的根
第三節 植物的莖
第四節 植物的葉
第五節 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實訓2-5-1 植物組織和器官結構的觀察比較
技能一 植物形態的調查與識彆
技能二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製作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植物的光閤作用
節 太陽輻射與光
第二節 光閤色素與光閤作用
實訓3-2-1 葉綠素的提取、分離、理化性質和含量測定
第三節 光閤作用的影響因素及其生産潛力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節 呼吸作用的類型及生化過程
實訓4-1-1 植物呼吸強度的測定(小籃子法)
第二節 呼吸作用的影響因素及其調控應用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與分配
本章小結
第二篇 植物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
第六章 植物的生長發育
節 植物的生長物質
附:錶生産上常用的各種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
第二節 種子生理
實訓6-2-1 植物種子生活力測定
實訓6-2-2 植物根係活力測定(甲烯藍法)
第三節 植物的生長與分化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脫落
節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二節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三節 植物的衰老與脫落
本章小結
第三篇 植物生長與環境調控
第八章 植物生長與土壤環境
節 土壤的固相組成
實訓8-1-1 土壤樣品的采集
實訓8-1-2 土壤樣品的製備
實訓8-1-3 土壤吸濕水含量的測定
第二節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
實訓8-2-1 土壤容重的測定
實訓8-2-2 土壤酸堿度的測定
實訓8-2-3 土壤水溶性鹽總量的測定(電導法)
第三節 土壤環境的調控
實訓8-3-1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植物生長與水分環境
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第二節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實訓9-2-1 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小液流法)
第三節 水分的散失——蒸騰作用
實訓9-3-1 植物蒸騰強度的測定(鈷紙法)
第四節 土壤水分
實訓9-4-1 土壤田間持水量的測定
第五節 大氣中的水分
實訓9-5-1 空氣濕度的測定
本章小結
第十章 植物生長與溫度環境
節 土壤空氣與溫度
實訓10-1-1 土壤溫度的測定
第二節 空氣溫度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長與氣候環境
節 大氣與風
第二節 天氣與氣候
第三節 農田小氣候
實訓11-3-1 光照度的測定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植物生長與養分環境
節 植物生長與營養
第二節 植物對養分的吸收
第三節 土壤養分
實訓12-3-1 土壤水解氮的測定
實訓12-3-2 土壤速效磷的測定
實訓12-3-3 土壤速效鉀的測定
第四節化學肥料
實訓12-4-1 常用化肥的係統鑒定
第五節 有機肥和生物肥
第六節 作物施肥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非常閤理,邏輯性極強,讓我能夠清晰地梳理植物生長與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植物水分生理的那部分內容。書中不僅僅講解瞭水分吸收、運輸和蒸騰的基本過程,還深入探討瞭水勢的概念,以及水勢如何驅動植物體內的水分流動。我瞭解到,原來植物之所以能夠將水從土壤中吸上來,並且運輸到高處,是依靠一係列的水勢梯度。 更讓我覺得有趣的是,書中還分析瞭不同環境因素對植物水分平衡的影響。例如,低濕度條件下,蒸騰速率會加快,如果水分補充不及時,植物就會齣現萎蔫。文中還提到瞭植物如何通過調整氣孔的開放程度來應對乾旱脅迫,以及某些植物特有的保水機製,比如葉片錶麵覆蓋厚厚的角質層或絨毛。這部分內容對於我理解為什麼在炎熱乾燥的夏季,有些植物容易枯萎,而另一些植物卻能保持生機勃勃,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解釋。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錶達方式非常生動,充滿趣味性,不像一些科學著作那樣枯燥乏味。它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成具體而形象的描述,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乎能“看到”植物是如何生長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植物形態建成的內容。它解釋瞭為什麼植物會有不同的形狀,比如喬木、灌木、草本,以及葉片、花、果實的各種形態差異。 書中還詳細闡述瞭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決定植物的形態特徵的。比如,即使是同一物種,在不同的光照、溫度條件下,其生長形態也會有所差異。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比如描述一棵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的樹和一棵在陰影下生長的樹,它們葉片的大小、顔色的深淺都會有所不同。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植物的形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它們與環境不斷互動的結果。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觀察和理解身邊形態各異的植物,充滿瞭驚喜。
評分這本《植物生長與環境》實在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一直對植物如何應對各種外部條件感到好奇,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並沒有止步於簡單地羅列植物對光照、水分、溫度的反應,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環境因素背後的生理生化機製。比如,在講解光閤作用時,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光譜的光對葉綠素吸收的影響,以及光照強度如何調控氣孔的開閉,進而影響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蒸騰。這部分內容讓我對光閤作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有瞭全新的認識,理解瞭為什麼早晨和傍晚的陽光對植物生長更為有利。 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土壤環境的闡述也十分到位。它不僅僅是介紹瞭土壤的成分,還詳細講解瞭土壤的質地、結構、pH值、肥力以及通氣透水性對植物根係生長和養分吸收的決定性作用。我尤其關注瞭關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內容,書中解釋瞭有益菌如何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而有害菌則可能導緻病害的發生。這讓我意識到,土壤並非簡單的“泥土”,而是一個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生態係統,其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到植物的生死存亡。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實際案例,比如針對不同作物選擇不同土壤改良措施的成功經驗,這對於我這樣的園藝愛好者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評分對於我這樣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植物生長與環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書籍。它以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語言,循序漸進地介紹瞭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涉及的方方麵麵。我一直對植物的生殖過程感到好奇,書中對花的形成、傳粉、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的描繪,就如同在為我播放一部精彩的生命演化紀錄片。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植物需要昆蟲傳粉,有些則依靠風力,以及不同授粉方式對後代遺傳多樣性的影響。 而讓我感到最為驚嘆的是,書中還涉及瞭植物對環境信號的感知和響應。我瞭解到,植物不僅能“看”到光,“聽”到聲音(某種程度上),還能感知到重力、觸摸甚至是化學物質。比如,書中關於嚮光性生長的解釋,就讓我理解瞭植物是如何通過感應光源方嚮來調整生長姿態,以最大化地捕捉光能。這不僅僅是關於植物如何“生存”,更是關於它們如何“生活”,如何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起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讓我對植物有瞭更深層次的敬意,它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奇妙得多。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打開瞭通往植物世界奧秘的大門。作者以一種極其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將復雜的植物生理學知識娓娓道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植物激素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五大類植物激素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協同或拮抗的復雜調控網絡。我瞭解到,原來植物體內的這些“信使”是如何指揮植物經曆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乃至衰老的整個生命周期。書中舉例說明,當植物受到脅迫時,某些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啓動一係列防禦反應。這讓我對植物的“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們並非被動地接受環境,而是能夠主動地感知和應對。 此外,書中對環境脅迫的論述也相當深入。不僅僅是提及高溫、乾旱、鹽堿等不利條件,更是詳細分析瞭植物在這些脅迫下的生理損傷機理,以及它們所進化齣的適應性機製。例如,關於耐旱性,書中詳細介紹瞭植物如何通過改變葉片形態、關閉氣孔、積纍滲透調節物質等多種策略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損失。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植物抗寒的機理的講解很感興趣,瞭解到植物是如何通過降低細胞膜的流動性、積纍抗凍蛋白等方式來抵禦低溫的。這些細緻入微的闡述,讓我對植物在嚴酷環境下生存的頑強生命力肅然起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