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方竹栽培與利用技術研究
定價:30.00元
作者:劉躍鈞,劉饒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38878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劉躍鈞、劉饒*的《方竹栽培與利用技術研究》 是從方竹形態特徵、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生物學特 性、造林、培育、施肥、撫育、園林綠化應用、試驗 與評價、遺傳多樣性,筍的營養成分等栽培與利用技 術方麵進行詳細論述。
目錄
前言章 方竹形態特徵 1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2閤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第二章 方竹筍研究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 1生物學特性 2營養成分 3DNA分子標記研究 4人工栽培技術 4.1 選地整地 4.2 繁殖方法 4.3 撫育管理 4.4 有害生物防治 5發展趨勢第三章 方竹生物學特性研究 1試驗地概況 2研究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 方竹鞭芽萌發特性 3.2 竹鞭生長 3.3 方竹竹筍的形成 3.4 方竹竹筍的齣土 3.5 方竹的生長 4結論第四章 方竹人工造林技術研究 l試驗地概況 2試驗材料與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 海拔高度對造林成活率和當年齣筍的影響 3.2 母竹年齡對造林成活率的影響 3.3 造林方式對成活率的影響 3.4 移栽時間對成活率和齣筍成竹的影響 3.5 澆水管理措施對成活率的影響 3.6 種竹起挖後存放時間對成活率的影響 4小結第五章 野生方竹林培育技術研究 l試驗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1.2 處理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方竹齣筍數量與培育措施關係 2.2 培育措施與方竹新竹成竹率關係 2.3 不同培育措施與方竹新成竹胸徑生長關係 2.4 母竹胸徑與新竹胸徑生長關係 2.5 培育措施與新竹胸徑增長量關係 3小結第六章 不同施肥撫育措施對方竹齣筍的影響 1試驗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1.2 處理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肥料與齣筍量的關係 2.2 不同施肥量與齣筍的關係 3結論第七章 方竹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技術研究 1引種試驗地概況 2試驗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 母竹粗細與新生小竹直徑的關係 3.2 每叢母竹數量與栽後三年的景觀效果 3.3 栽後三年(二個齣筍年)內齣筍距離及比例 3.4 園林綠化應用關鍵技術 4總結第八章 閤江方竹引種試驗與評價 1引種試驗地概況 2引種試驗材料及方法 2.1 引種材料來源 2.2 引種試驗方法 2.3 營養成分測定 3結果與分析 3.1 引種成活率與保存率 3.2 齣筍數量與産量 3.3 物候觀察結果 3.4 鮮筍與烘乾 4結論與評價第九章 方竹和閤江方竹種質遺傳多樣性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來源 1.2 基因組DNA的提取 1.3 ISSR—PCR反應條件及程序 1.4 ISSR引物的篩選 1.5 電泳及染色 1.6 數據處理和統計方法 2結果 2.1 正交試驗 2.2 引物篩選 2.3 寒竹屬竹種之間的遺傳相似性分析 2.4 寒竹屬竹種之間的聚類分析 3討論第十章 不同種源方竹和閤江方竹筍營養成分研究 1試驗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來源 1.2 測定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 鮮筍可食率 2.2 水分含量 2.3 粗脂肪含量 2.4 灰分含量 2.5 粗縴維含量 2.6 維生素C含量 2.7 蛋白質含量 2.8 還原糖含量 2.9 鐵、銅、錳、鋅含量 2.10 氨基酸含量 3結論與討論第十一章 方竹人工高效栽培技術 1林地選擇 2林地準備 3母竹選擇與挖掘 4種植方法 5幼林管護 6成林管理 7竹筍采收 8病蟲害防治第十二章 閤江方竹栽培及采後加工技術 1生物學特性 2栽培與管理技術 2.1 種植地選擇 2.2 母竹選擇 2.3 種植技術 2.4 撫育管理 2.5 閤理挖筍 2.6 病蟲害防治 3竹筍加工技術 3.1 帶殼鮮筍銷售 3.2 去殼鮮筍 3.3 乾筍第十三章 方竹在園林綠化景觀中的應用技術 1園林應用的適生環境 2方竹在園林中的配置方式 2.1 群植 2.2 列植 2.3 孤植 3方竹在園林中的種植 4園林中方竹林的管護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劉躍鈞,1966年生,浙江鬆陽人,本科,在職碩士,教授級高工,**營養師,首屆浙江省林業科技標兵,麗水市第九批拔尖人纔,首批麗水市重點科技創新團隊(中藥材團隊)帶頭人,首批麗水市中藥材産業“林下經濟與藥用植物崗位”首席專傢。麗水市突齣貢獻專傢。主要從事林下中藥材栽培利用技術研究推廣。獲省(部)級三等奬5項,廳(市)級一等奬2項、二等奬7項、三等奬5項;發錶論文50多篇,齣版專*11部,製定行業標準l項、市級地方標準6項,獲發明4項、實用新型2項,研發黃精酒等新産品2個。 劉饒,1964年生,浙江景寜人,本科,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木本藥材和植物資源利用研究。獲省(部)級二等奬1項、三等奬3項,市(廳)級一等奬2項、二等奬6項、三等奬9項;發錶論文30多篇,齣版專*1部。
文摘
序言
我對園林綠化和城市景觀設計有一些初步的瞭解。在城市中,綠化和美化環境是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是其中的關鍵。竹子因其獨特的形態和生長特性,常常被用於園林景觀的營造,能帶來一種清新、雅緻的意境。我翻看這本書,很想知道方竹在園林應用方麵有什麼獨到之處。它是否適閤在城市環境中栽培?它的觀賞價值如何?書中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方竹在不同園林場景下的應用建議,比如庭院、公園、街道綠化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示方竹在美學上的潛力,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栽培和修剪來提升其觀賞效果。同時,我也關注植物的生態功能,比如方竹是否具有淨化空氣、吸附噪音、固碳減排等方麵的能力?如果書中能夠結閤園林設計的理念,提供一些將方竹融入景觀的實用技巧,那就更好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更多關於方竹在景觀營造方麵的靈感和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利用這種植物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空間。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和手工藝比較感興趣的人,我一直覺得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到各種精美的竹編器皿,再到建築中的竹構,竹子幾乎滲透到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裏有“利用技術研究”這幾個字時,我立刻就來瞭興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栽培技術層麵,更能深入探討竹子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比如,它會不會介紹如何利用竹子製作傢具、樂器、建築材料,甚至是一些更具創新性的産品?我特彆好奇,現在有沒有一些新的技術能夠提升竹製品的性能,讓它在現代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書中提到的“研究”這個詞,讓我覺得它可能會包含一些比較前沿的探索,比如關於竹子的生物特性、遺傳育種、可持續利用等方麵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瞭解竹子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作為一種環保、可持續材料的巨大潛力。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竹子深度利用的思路和方法,能夠拓展我對於竹子價值的認知。
評分作為一名對植物學和林業資源研究有一定興趣的讀者,我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的專業性所吸引。書名中的“栽培與利用技術研究”錶明瞭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方竹這種特定竹種的詳盡科學信息,包括其分類學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發育規律等。在栽培技術方麵,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不同生長環境下,方竹的最佳栽培模式,比如土壤要求、水分管理、光照條件、施肥策略等,並且能提供一些解決栽培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實用方案。在利用技術研究方麵,我更關注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比如,方竹的竹材在建築、傢具、造紙、生物能源等領域是否具有獨特的優勢?它的生物活性成分在醫藥、保健品方麵是否有研究價值?書中是否會介紹相關的加工技術和産品開發案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嚴謹的科學數據和研究成果,為方竹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拓展我對這種植物的認知邊界,並能瞭解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采用瞭一種很自然的綠色調,配上幾張竹子的插畫,一看就知道是關於植物的。我當時就是被這個封麵吸引瞭,覺得應該是一本比較硬核的科普讀物。拿到手翻開來看,紙張的質感還算不錯,印刷也很清晰,字跡也比較大,閱讀起來不費勁。我對竹子的瞭解僅限於知道它是一種速生植物,而且用途很多,但具體怎麼種,怎麼纔能種好,我就一無所知瞭。所以,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我一些啓發。比如,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竹子長得特彆茂密,而有些地方的竹子卻稀疏零落?是不是跟土壤、水分、光照有關?這本書裏麵會不會講解這些基礎的栽培常識,比如如何選址、如何育苗、如何施肥、如何病蟲害防治等等?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講解,最好能有一些實操性的指導,比如圖文並茂地展示一些關鍵步驟,這樣我這個園藝小白也能看得懂。而且,書中關於“方竹”這個具體品種的介紹,也讓我很好奇,它和我們常見的竹子有什麼區彆?生長習性如何?是不是有什麼獨特的優點,纔值得專門齣一本書來研究?這些都是我閱讀前對這本書的初步設想,希望能得到解答。
評分我是一名對農業科技和綠色發展比較關注的讀者。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而竹子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拿到這本書,首先關注的是它在“技術研究”方麵的深度。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方竹栽培的科學依據和創新技術,比如如何通過改良栽培方式來提高産量和品質,如何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來培育優良品種,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來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書中會不會涉及到一些關於竹林生態係統的研究,比如竹子對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麵的作用?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將方竹的栽培與生態旅遊、鄉村振興等相結閤,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此外,作為一本“研究”類的書籍,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數據支持和案例分析,讓其中的技術和理念更具說服力。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成功的栽培和利用案例,那對我來說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