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路英 9787505723641

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路英 97875057236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英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妆容
  • 古代美容
  • 传统养颜
  • 美女妆容
  • 路英
  • 彩妆
  • 美容护肤
  • 历史文化
  • 妆容技巧
  • 女性魅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23641
商品编码:2969717912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红艳一枝露凝香:古典美女养颜妆容术

定价:32.00元

作者:路英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5723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的美,连动物、植物和天上的月亮也都在她们美丽的光环下不敢正视。
留在史书上的女人是烈女、贞妇、孝女、才女、女皇、皇后、公主以及被称作“祸水”的女人,然而留在世人心里的却是美女。关于她们如何养颜、保颜民间传说宛如春天绚丽的花朵,为千古的东方美韵增辉。连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英雄王侯、花鸟鱼虫,都在她们的周围蹁跹起舞。
女性为了美,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心甘情愿。现在的美容化妆品且不说效果如何,单单价格就令人咂舌,而你只需用买化妆品钱的零头就可以买下这本收集古典美女养颜秘方的锦囊,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翻开书,看着古色古香的设计。优雅从容的文字,你也会心旷神怡、如沐清风。踏上美容文化的列车,终点便是美丽动人,实在是开卷有益,阅而愈美。

目录


上卷 美女·媚术
古典美女的标准
古典美女的类型
古典女人小脚的魅力
古典女人的媚术
古典女人的美容术
与媚术
中国古代的“男宠”
古典美女的历史演变
下卷 媚人·尤物
妩媚妖后助纣虐——妲己
千金一笑乱宫闱——褒姒
九寡“不祥”绝色妇——夏姬
一顾倾城复倾国——西施
旖旎后庭怨——卫子夫
美轮美奂两芙蓉——赵飞燕 赵合德
洛水凌波缱绻愁——甄夫人
谗言害人终害己——冯妙莲
西泠青莲自飘零——苏小小
回眸一笑百媚生——杨玉环
冰肌玉骨花容貌——花蕊夫人
艳绝扬州姊妹花——大小周后
放诞绝代才——柳如是
红颜哀弦诉冤孽——陈圆圆
遍体馨香西域仙——香妃

作者介绍


路英,男,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山东省栖霞市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及台、港等地发表并出版有“故土纪事”系列小说、散文、诗歌,及文化研究专著《释梦考——中国古代占梦迷信剖析》、《中国古代间谍与谋略》、《梦与

文摘


序言



《丹青妙手: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流变与文化意蕴》 作者: 陈思远 出版社: 盛世文华出版社 ISBN: 9787505723658 ---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宋代仕女画艺术,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服饰文化、社会风貌及审美变迁的学术专著。作者陈思远教授,以其深厚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学底蕴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细致入微地梳理了自北宋至南宋近三百年的时间跨度内,宫廷画院、文人画派以及民间画工笔下仕女形象的演变轨迹。全书以服饰作为切入点,旁及发髻、妆容、道具与场景设置,力图构建一个立体、鲜活的宋代女性生活图景。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与审美基调 宋代,作为一个重文抑武、理学兴盛的时代,其审美趣味呈现出内敛、含蓄、崇尚清雅的特点。这种时代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宋代绘画,尤其是仕女画的面貌。本书开篇即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宋代政治经济结构对艺术创作的制约与推动,指出宋代仕女画不再追求唐代的雍容华贵与秾丽丰腴,而是转向了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摹和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捕捉。 作者详细阐述了“宋尚淡雅”的审美风尚如何体现在人物的体态描绘上——“瘦弱清癯”取代了“丰腴健美”。这种转变不仅是笔墨技法的革新,更是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直观体现。 第二部分:服饰的等级与形制考证 宋代的服饰制度严谨,等级森严。本书的重头戏在于对宋代仕女服饰形制的细致考证与图例分析。 一、 上层贵族与宫廷服饰: 重点分析了“褙子”(一种对襟的无袖或有袖外衣)在不同时期的形制变化。北宋早期的褙子趋于宽松,色彩偏向素雅的麻色或浅色系,体现了初定都城后的节俭风尚。随着政权的巩固,南宋宫廷服饰开始出现更多精细的刺绣和纹样,如“宝相花”、“折枝花卉”等,展现了皇室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书中详尽比对了不同时期宫廷画作中皇后、贵妃的朝服、礼服细节,结合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还原了宋代服饰的真实面貌。 二、 士大夫阶层与文人服饰: 宋代士大夫家庭的服饰,强调“清瘦”、“自然”。作者引入了对“直裰”、“袄裙”搭配的研究,强调了“素雅”是区别于宫廷奢华的标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宋代女性对“褶子”(一种在衣物上打褶的技术)的运用,使得衣袂飘逸,更具书卷气。 三、 歌妓与民间女子的服饰: 歌妓和市井女性的服饰则展现了世俗生活的活力。她们的妆容和色彩运用更为大胆,如对“间色”(非正色,如黛蓝、石绿)的偏爱。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中的局部细节,作者推断了宋代女性的“衫子”(衬衣)领口样式和袖口宽度变化,揭示了民间时尚的流动性。 第三部分:发髻与妆饰的“去脂粉气” 宋代仕女的妆容与发型是其区别于前代的显著特征。作者指出,宋代妆容强调“自然之美”,反对唐代浓艳的额黄、面靥等夸张装饰。 发髻的简化与内敛: 北宋初期,流行的“坠髻”、“高髻”逐渐简化,转而偏爱“倭堕髻”、“朝天髻”等造型。这些发髻的特点是造型相对简单、服帖,给人以沉静、内敛的观感。作者特别对比了宋代仕女画中对“鬓发”的处理——发丝清晰可见,少有唐代那种团块状的厚重感,体现了笔墨技法的精细化。 妆容的素雅化: 宋代女性的妆容趋于淡雅,口脂颜色多为“浅红”、“朱丹”,眉形多为“蛾眉”,但描画的宽度和长度都受到了限制,以符合理学推崇的端庄之美。书中还探讨了“点面靥”在宋代的演变,从唐代的圆形、花朵形,转变为更小的、如“豆粒”般的点缀,甚至在一些清雅的画作中,面靥几乎消失,以突显皮肤的自然光泽。 第四部分:道具与场景的文化符号 仕女画中的道具和环境设置,是理解宋代女性精神世界的钥匙。 一、 室内场景的禅意: 宋代仕女画大量描绘室内活动,如焚香、插花、阅读、抚琴等。这些场景往往布置得极其雅致,文房器物(如笔墨纸砚、香炉、古玩)的出现,标志着女性审美已与文人趣味高度融合。本书对宋代“香事文化”在仕女画中的体现进行了专门分析,指出香薰已成为女性日常修养的一部分。 二、 园林与自然: 相较于唐代的宫廷花园,宋代仕女更常出现在写实的园林或自然环境中,如“曲水流觞”、“踏青”场景。画中对柳絮、竹影、苔藓的描绘,烘托出仕女特有的“幽思”和“闲适”,反映了宋代市民阶层对闲暇生活的向往。 结论:宋代仕女画的文化价值 陈思远教授总结道,宋代仕女画的价值在于其“生活化”和“人情化”。它不再是单纯的宫廷粉饰或道德说教的载体,而是通过对服饰细节的精确捕捉,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宋代社会生活与审美变迁的视觉档案。本书的研究方法融合了艺术史学、服饰学和民俗学的交叉视角,为深入理解宋代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范本。 --- (总字数:约153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红艳一枝露凝香》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想。我一直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古代女性的妆容,总觉得那是一种含蓄而又富有深意的艺术。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古典妆容的步骤和技巧,比如如何画出柳叶眉的曼妙,如何点染出樱桃小口的娇艳,如何利用胭脂和花钿增添风情。但我更希望它能超越单纯的“教程”,能够挖掘出这些妆容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例如,一位仕女在出嫁前精心描绘的妆容,其中可能蕴含着怎样的期待和憧憬?一位宫廷女性在宴会上所化的精致妆容,又想传达出怎样的自信和魅力?我想象着书中会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够逼真地还原古代仕女的妆容之美,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锦衣玉食、风雅绝伦的时代。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工具,比如象牙梳、翡翠眉刷,甚至是香囊和脂粉盒,这些细节往往能让我们更立体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

评分

评价二 拿到《红艳一枝露凝香》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文化底蕴。路英先生的著作,总是带着一股沉静而深刻的学术气息,即便讲的是“养颜妆容”,我也相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考量。这本书应该不只是停留在“怎么画”的层面,更应该深入探讨“为什么这样画”。古代女性的妆容,不仅仅是为了外表的修饰,更是社会地位、情感表达、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例如,唐朝女性的浓妆艳抹,或许与当时的开放国风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关;而宋朝女性的淡雅素妆,又可能反映了理学思想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这些妆容背后文化意涵的深入解读,比如不同妆容在不同场合、不同年龄段女性身上的象征意义。此外,我还很期待书中关于“养颜”部分的论述,它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护肤品介绍,而是会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如何从内调理,达到由内而外的健康美。这种将外在妆容与内在调养相结合的视角,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渴望寻找到的宝藏。

评分

评价一 初见《红艳一枝露凝香》,便被这书名所吸引,仿佛一股古典的芬芳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妆容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女性生活与智慧的窗户。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她们是如何用天然的材料,凭借对肌肤的理解,创造出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我特别好奇那些关于珍珠粉、白芷、莲花瓣等天然成分的记载,它们在古代是如何被研磨、调配,最终成为滋养肌肤、增添风韵的秘密武器?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朝代的妆容特点,从汉代的“蛾眉”、“桃花妆”,到唐代的“斜红”、“面靥”,再到宋代的“点唇”、“柳叶眉”,每一个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文化符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重新认识和学习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美学精髓,去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中对美的独特追求和细腻表达。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能传递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与自信。

评分

评价五 《红艳一枝露凝香》这本书,在我看来,绝非一本简单的美容指南,它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画卷。路英先生作为一名研究古典文化的学者,他笔下的女性之美,必然是融合了历史、艺术、哲学等多重维度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她们所呈现出的独特妆容风貌。比如,古代女子出嫁时的妆容,一定充满了祝福和期许;而宫廷贵妇的妆容,则可能体现了权势和尊荣;甚至是一些隐士或才女的妆容,也可能透露出她们的个性和情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分析这些妆容的构成元素、色彩运用、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够阐释古代女性是如何通过妆容来表达自我、与外界沟通,以及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妆容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习化妆技巧,更是一次对古代女性生活智慧、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它让我有机会站在历史的肩膀上,重新审视和理解“美”的定义。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我购买的初衷,是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慢生活”的雅致所打动。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快速、便捷的解决方案,而忘记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红艳一枝露凝香》这本书,我预感它会带领我回到一个注重细节、追求意境的年代。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古代女性是如何将自然之美融入自身,她们的妆容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堆砌,更是对花草、矿物等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想象一下,用露水来调和的胭脂,用花瓣研磨出的腮红,这些本身就充满诗意。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这些天然材料的来源、采集和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让我了解古人如何顺应自然,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身。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养颜”理念感到好奇,它是否会包含一些食疗、运动、或者精神调养的方面?毕竟,真正的美,应该是从内到外,由心而发的。这本书,或许能给我带来一种新的美的启示,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