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
定價:40.00元
售價:27.2元,便宜12.8元,摺扣68
作者:何忠偉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092157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何忠偉編*的《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匯集北京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015年“特色農經行動計劃”小組的調研成果,也是北京市**教學團隊——農林經濟管 理教學團隊的教學成果之一。本書分為兩個部分,**部分包括瞭2015年12個京郊鄉村調查小組的調研報告;第二部分包括瞭2015屆8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
目錄
前言部分 2015年特色農經行動計劃調研報告 探討北京市昌平區觀光采摘園的發展 北京市海澱區市民農園發展調研——以小毛驢市民農園為例 北京農村生活水平調查分析及對城鎮化的影響——以密雲水庫庫區農村為例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農村能源結構現狀及對策研究 京郊休閑農業消費市場研究——以昌平區休閑農業(農業嘉年華)為例 北京網上購買生鮮農産品消費意願調查報告 北京市昌平區生態采摘園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北京市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分析——以延慶區瀋傢營鎮孫莊農民專業閤作社為例 北京市懷柔區後安嶺村“農傢樂”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北京市創意農業主題公園發展比較研究——以昌平區香味葡萄園和通州區南瓜觀光園為例 北京市門頭溝區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現狀調研分析 京郊農戶微生物肥使用現狀及建議第二部分 2015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北京肉雞生産者行為分析——以北京市密雲區為例 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沙陀村節水農業發展的效益分析 京郊民俗旅遊發展模式研究——以延慶區井莊鎮柳溝村為例 北京郊區循環農業典型案例研究 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鄉村旅遊利益共享研究——以平榖區黃鬆峪鄉為例 北京市民農園市場需求與滿意度調查分析 北京種業産學研發展調查研究 北京特色鄉村的文化旅遊開發研究——以密雲區古北口鎮為例附錄 附錄1 探討北京市昌平區觀光采摘園的發展調查問捲 附錄2 北京農村生活水平調查分析及對城鎮化的影響調查問捲 附錄3 北京市密雲區巨各莊鎮農村能源結構現狀及對策研究調查問捲 附錄4 京郊休閑農業消費市場研究調查問捲 附錄5 網上購買生鮮農産品消費意願調查問捲 附錄6 北京市昌平區生態采摘園市場狀況調查問捲 附錄7 北京市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情況調查問捲 附錄8 北京市創意農業主題公園發展比較研究調查問捲 附錄9 北京市門頭溝區農民專業閤作社發展現狀調查問捲 附錄10 京郊農戶微生物肥使用現狀及建議調查問捲 附錄11 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沙陀村節水農業發展的效益分析調查問捲 附錄12 京郊民俗旅遊發展模式研究調查問捲 附錄13 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鄉村旅遊利益共享研究調查問捲 附錄14 北京市民農園市場需求與滿意度調查問捲 附錄15 北京種業産學研發展調查問捲 附錄16 北京特色鄉村的文化旅遊開發研究調查問捲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這個書名,讓我感覺它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京郊,我們身邊熟悉的地方,但“特色農經行動計劃”這個副標題卻暗示著它將深入挖掘這些地方隱藏的潛力。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會是關於如何讓京郊的農業變得更不一樣,更有吸引力。比如,它可能會介紹一些鄉村是如何結閤自身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發展齣獨具一格的農産品,或者是如何通過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吸引城市居民前來體驗。2015年這個時間點,也讓我覺得這本書所記錄的內容可能還比較新,能夠反映齣當時鄉村發展的一些新趨勢和新嘗試。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講述某個京郊鄉村是如何通過發展某種特色農業,從而改變瞭當地的麵貌,讓村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種“行動計劃”的說法,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隻是紙上談兵,而是有實際操作性的指導,能夠給那些想要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的人一些具體的想法和建議。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夠對京郊鄉村的農業發展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並且也能從中看到一些未來鄉村發展的可能性。
評分當我看到《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即浮現齣許多關於鄉村變革的景象。它似乎不僅僅是一本報告,更像是一份承載著希望的藍圖。京郊,這個詞語自帶一種親切感,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那些周末可以驅車前往,感受片刻寜靜的土地。而“特色農經”則是一種對鄉村産業的精細化思考,它摒棄瞭韆篇一律的模式,強調因地製宜,發掘並放大每一個鄉村的獨有優勢。2015年的時間點,也意味著這本書可能記錄瞭那個時期,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京郊鄉村在發展農業經濟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我猜測書中會涉及大量的實地調研數據,對不同類型鄉村的産業現狀進行分析,並提齣具有針對性的行動建議。這其中或許會有關於如何將農産品附加值最大化的策略,如何通過發展創意農業吸引年輕人口迴流,抑或是如何構建更高效的産銷對接體係。我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理論的探討,而是充滿瞭可操作性的“行動計劃”,能夠為那些正在為鄉村發展而努力的基層乾部、返鄉創業者,甚至是普通的村民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啓發,指引他們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樸實而又充滿行動力的感覺,讀起來應該會讓人聯想到那些真實的、紮根於泥土的故事。京郊鄉村,這個詞匯勾勒齣一幅畫麵:不是遙遠陌生的他鄉,而是我們生活周遭,那些有著獨特韻味的山村田野。而“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則明確瞭這本書的主題——它並非泛泛而談的風景描繪,而是聚焦於經濟發展,特彆是農業經濟,並且是帶有“特色”的,這意味著這本書將深入挖掘並推廣那些獨具匠心的、能夠為鄉村帶來活力的經營模式和産業方嚮。2015年的時間節點也暗示瞭它可能記錄的是那個時期鄉村發展的一些嘗試和思考,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對於鄉村振興的一種探索。我很好奇,書中會提到哪些具體的“特色農經”?是那些與北京城市發展相結閤的都市農業,還是傳承瞭古老技藝的傳統手工藝?或者是以生態旅遊為載體的鄉村觀光?無論是什麼,我都期待它能為我們展現一個既保留鄉土氣息,又充滿現代活力的京郊鄉村新圖景,為我們描繪齣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或許還能從中汲取一些關於自身社區發展的靈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讓我想象到瞭一幅充滿生機和可能性的畫捲。京郊,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親切感,是北京周邊那些承載著曆史與自然的土地。而“特色農經行動計劃”則錶明,這本書將不僅僅是描繪風景,更是聚焦於如何讓這些鄉村的農業經濟煥發新的活力,並且是以一種“特色”的方式,也就是說,它會深入挖掘每個鄉村獨有的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2015年的時間節點,仿佛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京郊鄉村在農業發展領域所做的嘗試和布局。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那些真正能夠引領鄉村走嚮繁榮的“特色農經”模式,例如,是如何將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閤,如何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如何通過品牌化運作提升農産品的價值,又或者是如何構建起新型的農業産業聯閤體。這本書應該會提供一個非常具體和可操作的視角,去理解和規劃京郊鄉村的未來發展方嚮,或許還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讓鄉村産業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答案,為推動城鄉融閤發展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評分《京郊鄉村調查——特色農經行動計劃(2015)》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京郊,這個詞匯 evokes a sense of familiarity and proximity, suggesting a focus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surrounding Beijing, a region often overlooked in broader discussions of rural development. The inclusion of "特色農經行動計劃" is particularly compelling, hinting at a practical, forward-looking approach rather than a purely academic or descriptive one. I anticipate that this book will delve into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initiatives implemented in 2015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viability of agriculture in these peri-urban areas, emphasizing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could encompas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nic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with farming, to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ve marketing techniques and the fostering of community-based economic models. I am eager to discover what "特色" (characteristics) are being identified and leveraged, and how these "行動計劃" (action plans) are designed to translate into tangible improvements for the local communities. It suggests a deep dive into the grassroots realities, offering concrete blueprints for sustainable rural growth in a dynamic and evolving context, potentiall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similar regions grappling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nomies.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