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遠離糖尿病 你我他都行
定價: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黃立坤
齣版社: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7742139
字數:200000
頁碼:15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在魏誌明、董曉河主編的《遠離糖尿病——你我他都行》一書中,更多地是以貼切的方式給齣瞭大傢糖尿病的治療原則:1.糖尿病教育;2.飲食控製(飲食治療);3.體育鍛煉(運動治療);4.藥物治療;5.自我監測。以講故事的方式給齣瞭不同人群預防糖尿病的理念,即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有運動處方的重要性,還列齣瞭詳細的運動處方。
在談到“運動乾預”的部分時,作者的敘述顯得非常空泛和缺乏實操性。書中反復強調“堅持運動很重要”,這句話本身沒錯,但對於一個忙碌的上班族或者體力活動較少的中老年人來說,如何“堅持”纔是最大的難題。作者似乎默認瞭讀者擁有大塊的、不受打擾的時間去進行長達一小時的有氧訓練,卻完全忽略瞭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策略。比如,如何將有效的抗阻訓練融入到日常通勤、辦公間歇中,這些具體的、可衡量的“微習慣”構建方法,書中完全沒有涉及。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心率區間精準控製的指導,或者如何利用傢庭簡易器械進行高效訓練的示範,但這些內容要麼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要麼乾脆缺失。更糟糕的是,書中提及的幾個運動案例,動作描述極其含糊,對於從未接觸過健身的人來說,貿然模仿很可能會導緻運動損傷,這種不負責任的指導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深感質疑。
評分我花費瞭不少精力去尋找書中關於“心理健康與慢性病管理”的章節,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壓力管理和情緒調節的深度探討,畢竟長期的焦慮和不良情緒是公認的糖尿病風險因素之一。然而,這部分內容給我的印象是“敷衍至極”。它隻是簡單地列舉瞭幾條“保持放鬆”、“多做深呼吸”之類的建議,語言風格如同心靈雞湯,缺乏任何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或正念減壓(MBSR)的實用技巧和具體練習步驟。如果隻是為瞭湊字數而加入這些內容,那不如不做。真正有價值的心理乾預,是需要提供具體的情緒記錄錶格、應對突發壓力事件的預案,或者引導讀者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探討,淺薄得令人發指,完全無法幫助一個正在與慢性病共存的個體建立起堅實的心理防綫,更遑論“遠離糖尿病”這一宏大目標瞭。
評分這本所謂的“健康指南”,我抱著極大的希望去閱讀,畢竟“遠離糖尿病”這個主題聽起來就充滿瞭正能量和實用的價值。然而,讀完之後,我的心情可以說是五味雜陳。首先,它在介紹糖尿病的成因和並發癥方麵,給我的感覺是信息量略顯陳舊。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述胰島素抵抗的生理機製,這些內容在任何一本基礎的生物學教材或者科普讀物中都能找到,缺乏獨到和深入的見解。比如,對於現代生活方式,尤其是與工作壓力、睡眠剝奪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介紹得非常籠統,像是蜻蜓點水,沒有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深度分析。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環境毒素、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之間復雜相互作用的探討,但很遺憾,這些前沿的內容幾乎沒有被觸及,或者僅僅是一筆帶過,讓人覺得作者的知識體係可能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整體而言,前半部分的理論闡述顯得冗長且缺乏新意,更像是一本為初高中學生準備的健康入門手冊,對於一個已經對健康管理有一定瞭解的成年人來說,閱讀體驗並不算愉快,感覺時間被浪費在瞭重復已知信息上。
評分這本書的“互動性和社群支持”方麵也做得非常不到位,這在現代健康管理書籍中是一個很大的短闆。一本真正想幫助讀者改善生活方式的書,應該提供一個連接讀者與知識源頭,或者讀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這本書裏,作者似乎將自己完全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角色,完全沒有建立任何雙嚮溝通的渠道。沒有推薦可靠的在綫資源、沒有提供一個讓讀者可以提問和反饋的平颱,甚至連作者本人的聯係方式或者專業背景介紹都含糊不清,讓人無法判斷其權威性。讀者讀完之後,如果産生疑問,或者在實踐中遇到睏難,完全是孤軍奮戰,找不到任何支持。這種封閉式的知識輸齣模式,在如今信息爆炸、強調社群共建的時代,顯得尤為格格不入,使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打摺扣,更像是一份作者的個人宣言,而非一本麵嚮大眾的實用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風格也實在是一個災難性的存在。封麵設計上那套略顯俗氣的字體和飽和度過高的色彩搭配,就已經讓人對內部的內容質量産生瞭懷疑,不幸的是,內頁設計也完美地延續瞭這種“廉價感”。大量使用未經優化的粗體字和不和諧的顔色塊來強調重點,非但沒有起到突齣重點的作用,反而造成瞭閱讀上的視覺疲勞。更令人抓狂的是,圖錶的使用極其不專業。有些流程圖的箭頭指嚮混亂,有些數據圖錶甚至缺失瞭關鍵的坐標軸標簽,讓人根本無法準確理解其所錶達的含義。我尤其想吐槽的是,關於“飲食調整”那一章節,它給齣的食譜建議,完全是基於一種“一刀切”的思維模式,沒有任何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活動水平或者不同地區飲食習慣的個性化調整空間。它推崇的那些“超級食物”,很多都是已經被過度神化的概念,缺乏嚴謹的科學數據支撐,讀起來更像是某些推銷保健品的廣告詞拼湊而成,而非嚴謹的健康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