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俊忠,陆志强,顾涧清 著
图书标签:
  • 广州
  • 文化
  • 发展
  • 报告
  • 蓝皮书
  • 2014
  • 中国
  • 社会
  • 经济
  • 岭南
  • 广州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0062
商品编码:2970834674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

定价:69.0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徐俊忠,陆志强,顾涧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760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编撰,由总论篇、战略篇、区域篇、发展篇、保护篇、报业篇六个部分组成,会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Ⅰ 总论篇
1 2013年广州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一 2013年广州文化发展总体形势
二 2012年广州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三 2014年广州文化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

Ⅱ 战略篇
2 关于广州市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战略研究
——基于历史积淀、发展优势与战略路径的视野【梅声洪】
3 关于重振广州市流行音乐的调研报告
【广州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组】
4 广东省文化安全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5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市宗教文化建设研究
【广州市新型城市化与宗教文化建设课题组】

Ⅲ 区域篇
6 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发展现状与2014年预测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7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8 关于以“人、物、志”彰显广州市西关文化的研究报告
【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9 广州市番禺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梁洁玲】

Ⅳ 发展篇
10 利用北京路商贸旅游区传播广府文化的研究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第十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课题组】
11 关于借鉴外地经验发展广州市旅游剧场的调研和建议
【广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12 广州市海珠区生态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课题组】
13 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彭小群】
14 台湾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Ⅴ 保护篇
15 2013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16 关于保护和开发利用广州市文化遗产的建议【黄淼章】
17 广州市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探索【高旭红】
18 广州市民俗类博物馆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19 广州市花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
【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组】

Ⅵ 报业篇
20 境外报业企业股权制度及治理结构调研报告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课题组】
21 国内外报业在关联领域中的盈利途径及对广州报业的启示
【文远竹 谢 征 杨述娴】
22 上海创办社区报的模式对广州报业发展的启示【文远竹】
23 平面广告二次开发及以电商模式促广州报业转型的调研报告
【文远竹 杨述娴 谢 征】

Abstract
Contents


作者介绍

涂成林,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员,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现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1978年起,先后进入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5年进入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湖南省委讲师团)工作,199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1993年获评聘为副研究员,1998年获评聘为研究员。曾担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科研开发处副处长(1992),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1993~2002),软科学研究所所长(2003~2010),2010年4月 起担任现职,兼任广东省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政策、文化软实力以及西方哲学、唯物史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科技论坛》等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有《现象学的使命》《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安全研究》《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等,主持和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现象学的使命》一书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奖(高奖)等多个奖项,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获得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曾获得“广州市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

文摘


序言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 一、 广州文化发展概况:时代的脉搏与城市的回响 2014年,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活力,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大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一年的广州,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拥抱着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态势。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深入分析2014年度广州文化发展的脉络,呈现其成就、挑战与未来趋势,为理解和推动广州文化建设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 1. 经济文化融合的深化:繁荣背后的驱动力 2014年,广州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迈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南方重要经济枢纽,广州充分发挥其经济优势,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业态持续壮大,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重点文化园区如国家广告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等,吸引了大量优质文化企业入驻,形成了集聚效应,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传统文化产业也焕发新生,如粤剧、岭南画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创新表达,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和发展空间。本报告将重点分析2014年广州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解读其增长模式与产业结构特征,并探讨经济发展对文化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 2. 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岭南风韵与国际视野的交融 广州在2014年继续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岭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活化,到当代文化活动的创新与推广,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自信。珠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核心亮点之一,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广州积极引进国际文化资源,举办各类高水平的国际艺术展览、演出和文化节庆活动,拓宽了市民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城市的国际文化影响力。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古迹遗址的保护修缮与现代文旅项目的开发并举,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报告将深入分析2014年广州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战略举措,评估其成效,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广州在国内外文化舞台上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惠及民生的文化惠民工程 2014年,广州在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数字文化建设成为重要突破口,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不断扩充,线上阅览、在线讲座等服务形式受到市民青睐。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社区文化中心、乡村文化站等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如“羊城之夏”群众文艺展演、送戏下乡等,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本报告将详细阐述2014年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投入情况、服务网络以及服务效能,并关注数字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4.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激发活力的创新探索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2014年,广州在文化领域进行了多项改革探索,旨在激发文化主体的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生产力。包括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的构建以及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州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发展模式,鼓励文化企业创新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注重发挥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报告将对2014年广州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思路。 5.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拓展:架设沟通的桥梁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4年,广州继续发挥其作为对外开放前沿的优势,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蓬勃发展,粤剧、岭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国际上获得了积极反响。同时,广州也吸引了大量海外优质文化资源“引进来”,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媒体融合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精准。报告将分析2014年广州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的具体举措,评估其在促进国际理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 二、 2014年广州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2014年的广州文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1. 挑战 文化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但在原创内容、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文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化市场体系仍需完善: 文化市场的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场准入机制等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的短缺依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 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尽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扶持力度。 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 部分文化产业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缺乏特色和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机遇 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广州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的文化交流作用,拓展文化“走出去”的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广州文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 科技发展的赋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传播模式。 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 2014年广州文化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展望未来,2014年广州文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关键趋势,并预示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深刻改变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文化IP的价值凸显: 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能够跨媒介传播的文化IP将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IP的开发与运营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文化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 随着大众文化素养的提升,消费者将更加追求个性化、体验式、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细分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 城市文化品牌国际化: 广州将更加注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绿色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文化产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绿色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014年,是广州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本报告通过对广州文化发展现状的深入剖析,力图展现这座城市在文化建设中的努力与成就,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自身优势的发挥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的文化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政策的研究者,我非常期待《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能够提供关于广州文化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度分析。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书中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在2014年,广州市政府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书中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是否能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解读,以及这些政策在促进创新、吸引人才、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同时,广州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现状的描绘,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尤其是在政策层面,其前瞻性和指导性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对广州这座城市抱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其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广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梳理所吸引。从十三行时期璀璨的对外贸易,到近代以来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再到岭南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我得以细细品味广州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留下的文化烙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陈述,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文化元素如何在广州的土壤中融合、演变,并最终塑造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同时,书中对当下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初步探讨,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它似乎在预示着,在保持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广州也在积极拥抱现代文化,并力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

评分

读完《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的初稿,我深感震撼于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关于广州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尤其令我眼前一亮。书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广州在动漫、影视、出版、演艺等多个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广州如何平衡“文化输出”与“文化消化”的讨论,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全球文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城市而言,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于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期待书中能更进一步地剖析,在广州这座商贸之都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集聚和创新项目孵化的生态系统。此外,书中对于数字化转型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广州文化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新的文化消费体验,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评分

《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于广州社会文化变迁的细致观察。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交往模式的演变。书中是否能够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广州的社区文化是如何维系和发展的?传统的生活习俗是否还在影响着现代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书中对于文化消费的分析,是否能够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和年龄群体在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我尤其想知道,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广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如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这本书似乎在尝试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现代化浪潮中,广州的文化基因是如何被传承、被重塑,又如何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

对于《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其对广州城市形象与国际传播的探讨。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城市形象塑造无疑至关重要。书中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广州如何有效地向世界传递其核心价值和文化魅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衡量和评估广州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例如,在旅游文化推广方面,除了传统的景点介绍,是否还有更具创新性的方式来展现广州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对于“广州故事”的讲述,书中是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叙事方法,能够引发国际受众的共鸣?书中对媒体传播手段的分析,以及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策略,也让我充满好奇。一个成功的城市形象,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这方面的洞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