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
定价:69.0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徐俊忠,陆志强,顾涧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760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编撰,由总论篇、战略篇、区域篇、发展篇、保护篇、报业篇六个部分组成,会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Ⅰ 总论篇
1 2013年广州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一 2013年广州文化发展总体形势
二 2012年广州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三 2014年广州文化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
Ⅱ 战略篇
2 关于广州市建设新岭南文化中心的战略研究
——基于历史积淀、发展优势与战略路径的视野【梅声洪】
3 关于重振广州市流行音乐的调研报告
【广州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组】
4 广东省文化安全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5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市宗教文化建设研究
【广州市新型城市化与宗教文化建设课题组】
Ⅲ 区域篇
6 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发展现状与2014年预测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7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8 关于以“人、物、志”彰显广州市西关文化的研究报告
【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9 广州市番禺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梁洁玲】
Ⅳ 发展篇
10 利用北京路商贸旅游区传播广府文化的研究报告
【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第十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课题组】
11 关于借鉴外地经验发展广州市旅游剧场的调研和建议
【广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12 广州市海珠区生态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课题组】
13 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彭小群】
14 台湾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Ⅴ 保护篇
15 2013年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16 关于保护和开发利用广州市文化遗产的建议【黄淼章】
17 广州市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探索【高旭红】
18 广州市民俗类博物馆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19 广州市花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
【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组】
Ⅵ 报业篇
20 境外报业企业股权制度及治理结构调研报告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课题组】
21 国内外报业在关联领域中的盈利途径及对广州报业的启示
【文远竹 谢 征 杨述娴】
22 上海创办社区报的模式对广州报业发展的启示【文远竹】
23 平面广告二次开发及以电商模式促广州报业转型的调研报告
【文远竹 杨述娴 谢 征】
Abstract
Contents
涂成林,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员,博士学位,研究员职称。现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1978年起,先后进入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5年进入湖南省委理论研究室(湖南省委讲师团)工作,199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1993年获评聘为副研究员,1998年获评聘为研究员。曾担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科研开发处副处长(1992),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1993~2002),软科学研究所所长(2003~2010),2010年4月 起担任现职,兼任广东省综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曾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政策、文化软实力以及西方哲学、唯物史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科技论坛》等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有《现象学的使命》《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安全研究》《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等,主持和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现象学的使命》一书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专著类奖(高奖)等多个奖项,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获得省、市社会科学成果奖,曾获得“广州市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政策的研究者,我非常期待《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能够提供关于广州文化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度分析。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书中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在2014年,广州市政府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书中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是否能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解读,以及这些政策在促进创新、吸引人才、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我也想了解,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同时,广州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现状的描绘,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尤其是在政策层面,其前瞻性和指导性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对广州这座城市抱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其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广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梳理所吸引。从十三行时期璀璨的对外贸易,到近代以来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再到岭南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让我得以细细品味广州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留下的文化烙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陈述,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文化元素如何在广州的土壤中融合、演变,并最终塑造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同时,书中对当下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初步探讨,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它似乎在预示着,在保持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广州也在积极拥抱现代文化,并力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
评分读完《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的初稿,我深感震撼于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关于广州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尤其令我眼前一亮。书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广州在动漫、影视、出版、演艺等多个文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广州如何平衡“文化输出”与“文化消化”的讨论,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全球文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城市而言,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于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期待书中能更进一步地剖析,在广州这座商贸之都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集聚和创新项目孵化的生态系统。此外,书中对于数字化转型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广州文化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新的文化消费体验,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评分《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于广州社会文化变迁的细致观察。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交往模式的演变。书中是否能够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广州的社区文化是如何维系和发展的?传统的生活习俗是否还在影响着现代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书中对于文化消费的分析,是否能够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和年龄群体在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我尤其想知道,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广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如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这本书似乎在尝试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现代化浪潮中,广州的文化基因是如何被传承、被重塑,又如何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对于《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4)》,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其对广州城市形象与国际传播的探讨。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城市形象塑造无疑至关重要。书中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广州如何有效地向世界传递其核心价值和文化魅力?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衡量和评估广州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例如,在旅游文化推广方面,除了传统的景点介绍,是否还有更具创新性的方式来展现广州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对于“广州故事”的讲述,书中是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叙事方法,能够引发国际受众的共鸣?书中对媒体传播手段的分析,以及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策略,也让我充满好奇。一个成功的城市形象,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机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这方面的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