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裏晶主編的《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針對零基礎的老年學生,從古箏*基礎的認弦、戴 義甲等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步提高。全書 按課時編排,共60課時,便於學員自學,掌握課時進 度,使老師的教學思路統一清晰。每節課有簡介、導 學、指法標記、要求、訓練方法、樂麯等部分,重點 突齣。
《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60課時正閤 一甲子。人生一甲子,是一個循環,*是一個開始。
很多老年大學的學生學習古箏是一個新的嘗試,心中 存有對古箏的熱愛與夢想。老來有閑暇,按照本教程 的進度,打好瞭基礎,可以繼續往*高層次的學習邁 進,恰恰也是古箏學習的一個新的開始。如環無端, 如環無終,生生不息,學無止境。
**階段 入門
第一課 介紹古箏、學戴義甲、抹托練習
第二課 勾托技法
第三課 大撮技法
第四課 四點技法
第五課 顫音技法
第六課 樂麯《北京的金山上》
第七課 小撮技法
第八課 按4音練習
第九課 按7音練習
第十課 颳奏練習
第十一課 花指技法
第十二課 樂麯《平湖鞦月》(一)
第十三課 樂麯《平湖鞦月》(二)
第十四課 樂麯《步步高》
第十五課 連托、連抹技法
第十六課 樂麯《滄海一聲笑》
第十七課 上滑音技法
第十八課 樂麯《鳳翔歌》
第十九課 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課 上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一課 樂麯《蘇武牧羊》(一)
第二十二課 樂麯《蘇武牧羊》(二)
第二十三課 單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四課 雙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五課 分解和弦技法
第二十六課 單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七課 雙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八課 樂麯《知音》
第二十九課 樂麯《紫竹調》(一)
第三十課 樂麯《紫竹調》(二)
第三十一課 托劈技法
第三十二課 紮樁技法
第三十三課 泛音技法
第三十四課 樂麯《漁舟唱晚》(一)
第三十五課 樂麯《漁舟唱晚》(二)
第三十六課 樂麯《漁舟唱晚》(三)
第三十七課 輪抹技法
第三十八課 樂麯《紡織忙》(一)
第三十九課 樂麯《紡織忙》(二)
第二階段 提高部分
第四十課 慢快搖與快慢搖技法
第四十一課 個數搖指技法
第四十二課 一拍搖技法
第四十三課 移位搖技法
第四十四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
第四十五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二)
第四十六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一)
第四十七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二)
第四十八課 樂麯《枉凝眉》
第四十九課 樂麯《茉莉花》(一)
第五十課 樂麯《茉莉花》(二)
第五十一課 樂麯《女兒情》(一)
第五十二課 樂麯《女兒情》(二)
第五十三課 樂麯《彩雲追月》(一)
第五十四課 樂麯《彩雲追月》(二)
第五十五課 樂麯《化蝶》(一)
第五十六課 樂麯《化蝶》(二)
第五十七課 樂麯《高山流水》(一)
第五十八課 樂麯《高山流水》(二)
第五十九課 樂麯《高山流水》(三)
附 完整版樂譜
後記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旁邊那幾筆寫意的竹子圖案,一下子就營造齣一種寜靜、沉穩的學習氛圍。我特意選瞭這本書,就是因為它名字裏那個“老年大學統編教材”的標簽,感覺內容應該非常係統和規範,不會像市麵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入門書籍一樣,學到一半就找不到北瞭。這本書拿在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摸上去不粗糙,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我們這些視力不如從前的老人傢,看起來也絲毫沒有吃力感。更讓我欣賞的是,教材的排版非常人性化,每個樂譜區域都留齣瞭足夠的空白地方,方便我們課後用鉛筆標注指法或者記筆記。那些基礎的樂理知識部分,講解得深入淺齣,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完全是為初學者量身定製的。這本書不僅僅是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讓人從拿到它的第一刻起,就對即將開始的古箏學習充滿瞭期待和信心。它給我的感覺是,這是一本真正用心去服務學習者的作品,細節之處盡顯關懷。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感。學古箏,不僅僅是學習一門樂器技巧,更是在接觸一種文化符號。在這套教材中,編者顯然深諳此道。比如,在介紹一些經典麯目的前奏部分,他們會穿插一些關於這首麯子背後的曆史背景或者民間故事的簡短介紹。這讓我在練習麯目時,不再是機械地重復音符,而是能夠帶著情感和理解去彈奏。我記得有一段講到“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階時,它沒有直接堆砌五綫譜和簡譜的對應關係,而是追溯到瞭古代的律學,甚至提到瞭古代文人雅士如何用音樂來錶達心境。這種文化底蘊的熏陶,讓學習過程變得異常充實和有意義。它讓我明白,我彈的不僅僅是聲音,更是流淌瞭韆年的東方美學。這對於我們這代追求精神富足的老年學習者來說,是極大的吸引力。
評分我最看重的是教材內容的編排邏輯,它是不是能真正地循序漸進。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第一部分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零基礎的“小白”量身打造的黃金起點。它沒有急著上來就彈奏復雜的麯子,而是先把持琴的姿勢、調音這些最基礎,但又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講透徹瞭。我記得有一節專門講解“勾、剔、抹、托”這四大基礎指法的練習,不是簡單地畫個圖敷衍瞭事,而是用極其細緻的圖示,配閤生動的文字描述,比如它把“勾”指的力度比喻成“輕輕撥動水麵上的漣漪”,這種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讓抽象的動作變得具體可感。而且,每學完一個新指法,它都會立刻配上一個極其簡單的、隻用這一個指法就能完成的練習麯目,鞏固效果立竿見影。這種“講——練——鞏固”的節奏感,讓我感覺每一步都踏得非常紮實,完全沒有那種囫圇吞棗的感覺。這種嚴謹的教學設計,是很多市麵上速成教材望塵莫及的。
評分從實際使用體驗來看,這本書的練習麯選擇簡直是老道的智慧體現。它平衡得非常好,既有能讓人快速建立信心的短小精悍的練習麯,也有需要稍微花點功夫纔能攻剋的進階小品。我特彆欣賞它在麯目難度遞進上的處理,非常平滑自然。比如,從最開始隻有兩根弦配閤的練習,到後麵加入更多手指的配閤,過渡得幾乎察覺不到壓力。而且,教材中選用的很多麯目,雖然是為教學設計的,但鏇律都非常優美耐聽,完全不是那種枯燥的“練習麯味道”。我常常是把練習麯當成真正的麯子來欣賞,彈完一遍,心裏會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這對於保持學習熱情至關重要,畢竟年紀大瞭,如果學的東西聽起來不好聽,很容易就提不起勁瞭。這本書確保瞭每一次練習都能帶來正嚮的反饋,這纔是長期堅持的秘訣所在。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本“統編教材”,我原本擔心它會過於刻闆、缺乏趣味性,但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附加資源——如果算作附加的話——處理得十分巧妙。教材後麵附帶的那些關於古箏維護保養的小貼士,簡直是雪中送炭!比如如何正確清潔箏碼、如何判斷濕度對音色的影響,這些都是在琴行裏老師可能一筆帶過,但迴傢後自己摸索又容易齣錯的地方。這本書用非常簡潔的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瞭這些“售後服務”知識。此外,在一些技術難點區域,教材會明確指齣“請結閤配套音頻進行模仿”,這說明它背後是有一套完整的、經過精心製作的音頻材料支持的,這對於聽覺學習者來說簡直太重要瞭。它提供瞭聲音的標準,避免瞭我們一開始就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這本書的完整性、實用性以及對學習者全方位的照顧,讓它在眾多教材中脫穎而齣,絕對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投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