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是中国的古圣先贤结合天文、气象、物 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 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七 十二候。
人应天地而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的经脉 、骨肉如宇宙中的山脉、河流,人的七情如宇宙中的 风雨、雷电,人体内的气血周流运行和自然的春来冬 去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基本的养生之遒就是顺自然 之道、应宇宙之法则。
按照四时交替、四季轮回的规律,顺应季节的变 化和特点,将传统的中医文化与古老的印度瑜伽合二 为一。
对应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通过不同的瑜伽体 位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将瑜伽练习与中医养生** 地融合为一体。
张梅编著的《七十二候养生瑜伽》顺应一年七十 二候的特点,结合情绪管理法、饮食调理和简单的养 生方法,根据瑜伽体式的功效与特性编排为72式。每 候一式,每天只需3~5分钟,日曰习练就能达到调整 身心状态的效果。
七十二侯养生瑜伽之春季
立春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通胆经 护肝脏
立春二候蜇虫始振——活血生木
立春三候鱼陟(zhì)负冰——排排肝毒
雨水
雨水初候獭祭鱼——护眼需养肝
雨水二候鸿雁来——给肠道洗洗澡
雨水三候草木萌动——快速顺气制怒法
惊蛰
惊蛰初候桃始华——**减龄美颜法
惊蛰二候仓庚鸣——快速美颈护项法
惊蛰三候鹰化为鸠——丑时深睡 引血入肝
春分
春分初候玄鸟至——平衡阴阳经 健康有保障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肝火如雷 叹气缓之
春分三候始电——子时养胆 肝胆相照
清明
清明初候桐始华——吐故纳新 清新口气
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驾(rú)——防六淫之首“风”
清明三候虹始见——虹行千里常态 人行百里伤筋
谷雨
谷雨初候萍始生——面部变美法则
谷雨二候鸣鸠拂其羽——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
谷雨三候戴胜降于桑——春为何困
七十二侯养生瑜伽之夏季
立夏
立夏初候蝼蝈鸣——通心经 护心脏
立夏二候蚯蚓出——盛夏去火术
立夏三候王瓜生——夏听徵(zhǐ)音 徵调人心
小满
小满初候苦菜秀——夏食苦味
小满二候靡草死——俏丽容颜随心变
小满三候麦秋至——逆转时光修行法
芒种
芒种初候螳螂生——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芒种二候鹏始鸣——消斑去痘法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舌抵后腭契合法
夏至
夏至初候鹿角解——阴阳平衡法
夏至二候蝉始鸣——静心蜂鸣术
夏至三候半夏生——清凉调息纳凉法
小暑
小暑初候温风至——凝神静气法
小暑二候蟋蟀居壁——心肾相交法
小暑三候鹰始挚——强健心脏
大暑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冬病夏治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闷热难耐 泄气缓之
大暑三候大雨时行——心定自然凉
七十二侯养生瑜伽之秋意
立秋
立秋初候凉风至——通脾经 养脾脏
立秋二候白露生——通胃经 养胃法
立秋三候寒蝉鸣——长夏听宫音 宫音人脾
处暑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转腹部 助消化
处暑二候天地始肃——腹部按摩 增强脾阳
处暑三候禾乃登——终结肌肤干燥
白露
白露初候鸿雁来——营养早餐 辰时养胃
白露二候玄鸟归——通胃经 美腿法
白露三候群鸟养羞——锁腿式 告别小肚腩
秋分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通肺经 护肺脏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白色入肺 秋食白色
秋分三候水始涸——秋听商音 商音人肺
寒露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肺力强 魄力强
寒露二候雀人大水为蛤——大肠干净 寿命延长
寒露三候菊有黄华——卵巢保养 美肤去黄
霜降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通肠美肤法
霜降二候草木黄落——呼吸壮肺法
霜降三候蜇虫咸俯——霜降补一补
七十二侯养生瑜伽之冬季
立冬
立冬初候水始冰——通肾经 养肾脏
立冬二候地始冻——引血人肾 轻暖肾
立冬三候雉人大水为蜃(shèn)——生机潜伏 万物蛰藏
小雪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善护念 定心性
小雪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阴阳调和 心肾相交
小雪三候闭塞而成冬——给肾脏穿件棉衣
大雪
大雪初候鹃鸥不呜——外保暖 内补肾
大雪二候虎始交——壮阳护精
大雪三候荔挺出——五分钟回春术
冬至
冬至初候蚯蚓结——冬季过半 阳气始生
冬至二候糜角解——放松生活 固住阳气
冬至三候水泉动——冬养静 喉鸣静心
小寒
小寒初候雁北乡——防风御寒 动一动
小寒二候鹊始巢——固肾神安存精
小寒三候雉始鸲(qú)——背部强壮功
大寒
大寒初候鸡乳——轻唤阳气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净化水源 通膀胱经
大寒三候水泽腹坚——鸵鸟式
学员分享
我想对你说
练习瑜伽后的变化
瑜伽之旅
感恩瑜伽感恩遇见
张梅瑜伽,为我带来惊喜
用瑜伽善待自己
张梅瑜伽——身心重塑的港湾
瑜伽助我重生
瑜伽改变了我的生活
这本《七十二候养生瑜伽》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淡雅的色彩搭配写意的线条,让人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缓。我一直对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结合了瑜伽这种强调身心灵合一的练习,更是让我期待不已。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详细解读,这部分内容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节气只是农耕的指引,没想到它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养生智慧,与人体的生理周期有着如此精妙的呼应。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每个节气和候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环境变化,为后续的瑜伽练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物候”的描述,那些关于动植物在不同时节的生长变化,仿佛将我带入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这种将哲学、自然与人体健康紧密结合的视角,是我在市面上很少看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瑜伽体式的书,更是一本引导我们回归自然、顺应天时的生活哲学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中所介绍的,根据不同节气调整的瑜伽体式,相信一定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身心滋养。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身心健康平衡的人,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种能够兼顾身体锻炼和精神修养的练习方式。当我看到《七十二候养生瑜伽》这本书时,便被它的独特之处深深吸引。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七十二候,与现代人推崇的瑜伽运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养生体系。书中对于七十二候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科普,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候所蕴含的养生要诀。例如,在书中关于“候,鱼陟负冰”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这个时节人体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而书中推荐的瑜伽体式,如“扭转式”和“侧角伸展式”,恰好能够有效地疏通肝经,缓解不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个体式动作的分解描述,以及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调整建议。这让我感觉非常贴心,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瑜伽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生活起居、饮食调养的建议,这些与瑜伽练习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养生框架。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通过瑜伽强身健体,更引导我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过上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
评分我是一名瑜伽爱好者,练习瑜伽已有三年,期间接触过不少瑜伽书籍,但《七十二候养生瑜伽》带给我的惊喜是前所未有的。它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瑜伽体式,而是将古老的七十二候养生理念巧妙地融入到瑜伽的练习之中。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紧扣一个或几个候,详细讲解了在特定候下,人体可能出现的生理或心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瑜伽体式来调理和平衡。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初候,东风解冻”的部分,书中分析了春季初来时,寒气未尽,人体容易感到沉滞,推荐了一些舒展身体、疏通经络的体式,例如“伸展脊柱式”和“开肩式”。我亲身体验了这些体式,确实能感受到身体的舒展和活力的提升。而且,书中对体式的讲解非常细致,配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最让我欣慰的是,书中还强调了呼吸法和冥想在养生瑜伽中的重要性,这让我对瑜伽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我不再只是关注体式的外在形态,而是开始关注体式带来的内在感受和能量的流动。这本书让我觉得,瑜伽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与生命对话、与自然连接的生活方式。
评分接触《七十二候养生瑜伽》完全是机缘巧合,我原本对中国传统节气和七十二候并不十分了解,只知道它们与农时有关。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作者将这套精妙的时间哲学与瑜伽练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学习体验。书中并非照本宣科,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将抽象的节气概念具体化,并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身体感受联系起来。我读到关于“候,鹊始饮”、“候,鹿角解”等章节时,仿佛看到了古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场景,也更加体会到身体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瑜伽练习,并非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候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的季节,书中推荐的体式更加注重身体的舒展和能量的提升;而在寒冷萧瑟的冬季,则侧重于调养内脏,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力。这种“因时而动”的养生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我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练习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感觉身体的舒适度和精神的愉悦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评分《七十二候养生瑜伽》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古老又新颖。古老,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七十二候这一精妙的时间划分来指导养生;新颖,是因为它将这份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喜爱的瑜伽练习相结合,赋予了传统养生新的生命力。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节气文化非常着迷,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被我们现代人遗忘的宝贵经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并将其与瑜伽练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候的描述,那种诗意盎然的语言,配合着对人体在此时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分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书中所设计的瑜伽练习,并非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每个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例如,在万物生长的春天,体式会更侧重于舒展和活力;而在万物凋零的秋天,则会关注内在的收敛和滋养。这种“随节而动”的练习方式,让瑜伽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而是成为了与自然律动和谐统一的整体。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利用瑜伽来更好地感知自然的变化,并与之同频共振,获得更深层次的身心安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