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
定价:25.80元
售价:17.5元,便宜8.3元,折扣67
作者:蘅塘退士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368278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早的、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说实话,我曾经对“经典”这个词有些抵触,总觉得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直到我接触到这本《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才算是真正领略到了经典的力量。《唐诗三百首》本身的名气自然不必多说,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这三百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诗歌解读中融入的许多生活化的例子和联想。例如,在品读李白的《静夜思》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床前明月光”的字面意思,而是联系到现代人离家在外的思乡之情,甚至还提到了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对月当歌”的游戏,一下子就把我和诗歌的距离拉近了。这种解读方式打破了我对传统国学书籍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国学并不是遥远的古文,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情感共鸣的源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诗词,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学会了如何从诗句中找到与自己内心的连接点,让阅读变得更有温度和意义。
评分购买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是在书店里闲逛,被它雅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的内容选择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每一首诗都经过了精心筛选,可以说是唐诗中的精华所在。但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对诗歌的解读方式。这本书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繁琐的注释和考据上,而是着力于挖掘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在我看来,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品读”二字。它教会我如何去“品”,如何去“读”,如何去体会诗歌的韵味。比如,在解读杜甫的《春望》时,书中并没有仅仅解释“国破山河在”,而是引导读者去感受诗人身处战乱年代的悲凉心情,那种“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感,仿佛能透过字里行间扑面而来。这种引导式的解读,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诗人对话,一同体验他们的人生悲喜。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但苦于没有系统地接触过,零散的了解也让我在朋友们谈论起“海上生明月”或者“劝君更尽一杯酒”时,总感觉隔了一层纱。最近偶然翻到这本《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说是给青少年看的,我这个“大龄青少年”也忍不住好奇起来。打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编排方式。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厚重的古籍,这本书的字号适中,排版清晰,更重要的是,它在每一首诗的旁边都附有详细的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枯燥的字词解释,而是从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创作背景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诗歌的内涵。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意象的解读,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里的“孤帆”,不单单是船,更承载了送别之情和离愁别绪。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像是有位老师在身边循循善诱,一下子就把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诗句变得生动起来,让我沉浸在唐诗的海洋中,感受着诗人笔下的喜怒哀乐,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古诗词总是有些望而却步,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太遥远,晦涩难懂。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本《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才让我对唐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青少年”定位,这使得它的语言风格和解读方式都更加贴近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它没有使用过于深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阐释每一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解读,它不仅仅解释了“白日依山尽”的景象,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国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而是可以融入生活,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智慧。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欣赏优美的诗句,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诗歌背后的深刻含义,并从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人,但总觉得市面上的国学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杂乱。《青少年品读国学精粹--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选择了《唐诗三百首》这个经典文本,但其“精粹”之处在于其独到的解读。书中对每一首诗的解读都力求精准而又不失生动。它不会简单地罗列字词解释,而是深入挖掘诗歌的情感内核和艺术手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诗歌意境的描绘,比如在品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书中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过后,山林清幽,明月皎洁的景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这种解读方式,既保留了古诗词的原有韵味,又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让我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审美体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唐诗的殿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