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 9787549559619

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 978754955961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何夢瑤 著
圖書標籤:
  • 西樵
  • 曆史
  • 文化
  • 文獻
  • 地方誌
  • 賡和錄
  • 嶺南
  • 廣東
  • 佛山
  • 族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59619
商品編碼:2971658659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清)何夢瑤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95596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何夢瑤《賡和錄》是一本關於音律、樂學之書,可視作其當時所在書院的教材。這不僅反映瞭當時的音律情況,更反映瞭當時書院的教育教學情況。


內容提要

何夢瑤的《賡和錄》作於其任越華書院山長之時,這時何夢瑤已經71歲瞭。《賡和錄》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對蔡元定《律呂新書》進行訓釋,二是對康熙禦製《律呂正義》進行述要,三是摘錄曹廷棟《琴學》纂要。其中對《律呂新書》的訓釋,是在越華書院教授門人的講義。何夢瑤在《賡和錄》中雖然創見不多,但是何氏通音律、樂學,並將之教授書院弟子,這是一般山長做不到的。此外,何夢瑤“恭錄”禦定之書,將宮、商、角、徵、羽五音,與工、凡、六、乙、上等工尺譜之聲調相配,使古樂與今樂相對應、理論與管弦相一緻,使“下學上達”得以貫通。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賡和錄》的重大價值所在。


目錄

評介 一
賡和錄(粵雅堂刻本)書影 一一
福增格序 一三
何夢瑤自序 一五
捲上 目錄 一七
捲上 律呂正義述要上 一九
捲下 目錄 一五○
捲下 律呂正義述要下 一五八
捲下 律呂新書訓釋 二二二
捲下 琴學纂要 二六二
何淙跋 三二六
伍崇曜跋 三二八


作者介紹

何夢瑤(1693—1764),字贊調,一字報之,號西池,晚年自號硯農。清廣東南海縣雲津堡大沙村(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崇北村下坊自然村)人。早年啓濛於宗族私塾,13歲求學於佛山心性書院。成人後以教書、行醫為業。29歲入惠士奇門下學習六載,成為“惠門八子”之一。38歲成進士,遂宦遊廣西、遼陽近20年,曆任知縣、知州,恪盡職守,仕途平淡,但精於醫學,懸壺濟世。58歲辭官迴鄉,曆任廣東三大書院山長。他一生廣泛,弟子眾多,著述涵蓋醫學、詩詞、算學、易學、音律等多領域,是清代廣東學術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人物。



文摘


序言



西樵山:嶺南風物的韆年迴響 西樵山,這座鑲嵌在南海大地上的綠色明珠,自古以來便以其峻秀的山川、豐饒的物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商賈遊人。它不僅僅是一座地理意義上的山巒,更是嶺南地區一部鮮活的曆史教科書,一幅流動的文化畫捲。 孕育傳奇的山巒形勝 西樵山,坐落於珠江三角洲腹地,以其獨特的地質構造和卓越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拔地而起,峰巒疊嶂,雲霧繚繞,如同一位沉睡韆年的巨人,守護著這片土地。其地勢之險峻,自然之奇絕,孕育瞭豐富的生態係統,也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瞭得天獨厚的條件。 曆史上,西樵山以其“七十二峰”的壯麗景象聞名,雖然如今許多山峰已融入現代城市的發展進程,但其雄渾的氣魄依然可見。山中的泉水甘冽,溪流潺潺,滋養著茂密的植被,也成為瞭古往今來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奇特的岩石地貌,如石壁、岩洞,不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常常被賦予神秘的傳說,成為人們探尋山體秘密的起點。 曆史的厚重:文明的根脈 西樵山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代。考古發現錶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繁盛的磨製石器、陶器文化,無聲地訴說著先民們在這裏生息繁衍的艱辛與智慧。這些寶貴的遺存,是西樵山文明起源的堅實證據,也勾勒齣這片土地早期人類活動的清晰脈絡。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樵山逐漸成為嶺南地區重要的文化節點。秦漢時期,中原文明開始輻射南越,西樵山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和資源地,開始承載更豐富的曆史信息。東晉時期,佛教傳入中國,西樵山因其清幽的環境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佛傢修行和傳播的理想之地。觀音寺、寶峰寺等古刹的興建,不僅為西樵山增添瞭宗教色彩,也成為嶺南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徵。 宋元明清時期,西樵山更是文人薈萃之地。無數士大夫、名士遊曆於此,留下瞭大量的詩文、碑刻和傳說。他們或贊美山水之美,或寄情於山水之間,或藉山水抒發胸臆。這些作品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成為研究西樵山曆史、文化、社會風貌的珍貴史料。他們筆下的西樵山,既有壯麗的自然風光,也有人文的璀璨光輝,共同構成瞭西樵山豐富的曆史內涵。 文化的傳承:嶺南的縮影 西樵山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獨特而充滿活力的文化現象。它融閤瞭本土的宗族文化、民間信仰、農耕文明以及外來的思想影響,形成瞭獨具特色的嶺南地域文化。 宗族文化與鄉裏習俗: 曆史上,西樵山周邊地區一直是重要的聚居地,眾多姓氏在此落地生根,形成瞭強大的宗族勢力。宗族製度在一定程度上規範瞭鄉裏秩序,維係瞭社區穩定,也催生瞭豐富多樣的民間節慶、婚喪嫁娶習俗。這些習俗,雖然隨著時代變遷有所演變,但其核心價值和精神內核,依然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有所體現。例如,祭祖、祠堂文化、傢族聯誼等,都是宗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生命力的錶現。 民間信仰與宗教融閤: 除瞭佛教,西樵山還承載著多種民間信仰。土地公、竈神、財神等傳統的神祇,以及觀音菩薩等佛教人物,在這裏被廣泛供奉和崇拜。民間信仰與佛教的融閤,形成瞭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宗教生態。每逢節日,廟宇香火鼎盛,信眾虔誠祈福,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這些信仰活動,不僅滿足瞭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瞭社區力量,傳遞著傳統的道德倫理。 農耕文明的智慧: 西樵山及其周邊地區,自古以來便是農業發達的地區。勤勞智慧的先民們,在山腳下開墾土地,發展灌溉,創造瞭獨特的農耕技術和經驗。他們利用山地的特點,發展瞭多樣化的農業生産,如種植水稻、柑橘、茶葉等。農耕文明的痕跡,不僅體現在土地的利用和耕作方式上,也滲透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生活習俗之中。例如,關於農事節氣的諺語、關於農作物豐收的慶祝活動,都體現瞭農耕文明的智慧。 嶺南藝術的搖籃: 西樵山的山水風光,也激發瞭當地的藝術創作。無論是繪畫、書法,還是民間工藝,都深受西樵山的影響。一些著名的嶺南畫傢,曾以西樵山為創作題材,描繪其秀麗景色,展現其人文氣息。當地的民間工藝,如陶瓷、刺綉等,也常常融入西樵山的山水元素,形成瞭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風格。 現代的迴響:曆史的活化與傳承 進入現代社會,西樵山的曆史文化遺産得到瞭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政府和社會各界紛紛努力,旨在保護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財富。 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化: 許多古跡、古建築得到修繕和保護,成為人們瞭解曆史的窗口。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作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在保護自然風光的同時,也緻力於挖掘和展示其曆史文化內涵。博物館、展覽館的建立,通過多媒體、實物展示等多種形式,嚮公眾呈現西樵山的曆史變遷和文化發展。 學術研究與文獻整理: 對西樵山曆史文獻的梳理和研究,是傳承文化的重要環節。各種學術機構和研究者,緻力於收集、整理、解讀與西樵山相關的各類文獻,包括古籍、碑刻、史料、傳說等。通過深入的研究,發掘西樵山的曆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知識財富。 旅遊開發與文化體驗: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西樵山吸引瞭越來越多的遊客。在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也注重融入文化體驗元素。遊客不僅可以欣賞自然風光,還可以通過參觀古跡、參與民俗活動、品嘗地方美食等方式,深入體驗西樵山獨特的文化魅力。例如,一些景區會定期舉辦民俗錶演、文化講座等活動,讓遊客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西樵山的曆史文化。 創新與發展: 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西樵山也在積極探索創新發展之路。例如,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創意産業相結閤,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産品和新業態。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技術、虛擬現實等,為西樵山文化傳播和展示注入新的活力。 西樵山,這座承載著厚重曆史和豐富文化的山巒,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它不僅僅是嶺南風物的見證,更是中華文明韆年傳承的生動縮影。它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它的迴響,將更加悠揚。

用戶評價

評分

《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個書名,總是讓我産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曾與幾個對地方史誌頗有研究的朋友談論過,他們都對這種類型的文獻贊不絕口,認為它們是瞭解一個地區最直接、最真實的途徑。我雖非專業研究者,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對故土情懷的嚮往,而西樵,便是那片對我而言有著特殊意義的土地。《賡和錄》這三個字,在我看來,有著非常深的意蘊。“賡”字,如同老一輩人講故事時,會說“接著說、繼續”,它代錶著一種延續,一種不間斷的生命力。“和”字,則可能意味著對曆史事件的梳理,以及不同方麵、不同時期的相互關聯與映照。“錄”,自然是記錄。我無法想象裏麵具體的內容,但憑藉這個名字,我便能勾勒齣它大概的輪廓——它必定是一部關於西樵曆史文化脈絡的梳理與傳承之作。它可能包含瞭那些不曾被主流曆史所記載的瑣碎細節,那些構成瞭普通人生活肌理的點點滴滴,亦或是那些關於西樵山獨特自然風貌的古老傳說。我期待,這本《賡和錄》能像一本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西樵這片土地的厚重與魅力。

評分

《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時間的沉澱感,讓我聯想到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以及那些被精心打撈齣來的珍貴記憶。《賡和錄》——“賡”有繼續、接續之意,“和”或許包含和諧、應和,而“錄”則是記錄。閤起來,仿佛是對西樵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的曆史文脈的一種清晰而有序的收錄與整理。雖然我尚未開始閱讀,但僅憑這份書名,我便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想象著,它或許像一部立體織錦,將西樵從古至今的方方麵麵,從政治經濟到風俗人情,從地理變遷到文化藝術,都一一鋪陳開來。它可能收錄瞭那些零散的史料、不為人知的傳說、地方官員的奏疏、商賈的賬簿,甚至是一些民間歌謠和碑文拓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賡和錄》中被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更為完整而生動的西樵曆史畫捲。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反映普通人生計的細節感興趣,因為曆史不僅僅是由帝王將相書寫,更是由韆韆萬萬的平凡人共同創造的。這份文獻,我期待它能為我們展現一個更為鮮活、更為立體的西樵。

評分

拿到《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觸碰到它的封麵,便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我一直認為,曆史文獻就像是時間的膠囊,裏麵封存著一個地方過往的點點滴滴,而“賡和錄”這個名字,在我看來,更是傳遞瞭一種“延續”與“應和”的意境。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收錄瞭許多關於西樵地區自古以來的人文發展、社會變遷、經濟活動、風俗習慣,甚至是地方官員的任免、災荒的記錄等等。它或許就像一部大百科全書,將零散的曆史碎片整閤在一起,為我們展現齣一幅更為完整、更為生動的西樵曆史畫捲。“賡”這個字,讓我聯想到一種不絕的曆史傳承,仿佛是前人故事的延續,又或者是對過往的一種迴響。“和”則可能暗含著對曆史事件的多角度審視,以及不同時代、不同方麵的相互聯係與融洽。“錄”字,則更是直觀地錶明瞭其記錄的性質。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西樵山獨特地質構造的古老記載,或是那些伴隨著歲月流逝而逐漸模糊的民間傳說與故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文獻,更是一種文化遺産的珍藏與傳承,讓我對其充滿瞭敬意與期待。

評分

翻開這本《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讓我置身於那段古老而又充滿故事的歲月。雖然我並未深入研讀書中的具體內容,但從其書名和裝幀上,我已能感受到編纂者的用心與這份文獻的厚重。我曾幾何時也對地方誌、史料匯編等文獻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一個地方的靈魂與脈絡。西樵,這座我曾多次駐足的地方,它的山、它的水、它的人文,都留下瞭深深的印記。我好奇,在這《賡和錄》中,是否能找到關於西樵山那傳說中的“雲端寺”,是否能探尋到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詩篇與足跡,是否能看見古時集市的喧囂,或是那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曆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這份“賡和錄”,我理解為是對過往的一種延續與傳承,或許它收錄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或是對一些曆史事件進行瞭更為細緻的梳理與考證。即便不深究細節,單是這份對地方文化的尊重與珍視,就足以讓我心生敬意。我期待,這套叢書能夠像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更多人能夠走進西樵的曆史,感受它的魅力。

評分

初見《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腦海中便浮現齣許多與西樵相關的畫麵。我曾數次在春日裏漫步於西樵山,感受那份寜靜與靈氣,想象著古時在此發生的故事。這本書名,讓我感覺它像是對西樵過去無數年間發生的一切,進行瞭一次係統性的梳理與記錄,而且“賡和錄”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傳承的意味,仿佛是前人故事的延續,又或是對過往的迴響。雖然我沒有時間細細研讀,但我能感受到,編纂這套叢書的作者們,一定投入瞭巨大的心血。他們可能翻閱瞭無數塵封的檔案,走訪瞭許多熟悉地方曆史的老人,搜集瞭大量的文獻資料。這份“賡和錄”,或許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它更可能承載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現著一代代西樵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我特彆期待,它能收錄一些關於西樵山獨特地質形成、動植物分布的古老記載,亦或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逐漸消失的民俗風情。這份文獻,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記錄,更是對文化根脈的追溯與守護,讓我看到瞭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