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清)何夢瑤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95596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何夢瑤《賡和錄》是一本關於音律、樂學之書,可視作其當時所在書院的教材。這不僅反映瞭當時的音律情況,更反映瞭當時書院的教育教學情況。
何夢瑤的《賡和錄》作於其任越華書院山長之時,這時何夢瑤已經71歲瞭。《賡和錄》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對蔡元定《律呂新書》進行訓釋,二是對康熙禦製《律呂正義》進行述要,三是摘錄曹廷棟《琴學》纂要。其中對《律呂新書》的訓釋,是在越華書院教授門人的講義。何夢瑤在《賡和錄》中雖然創見不多,但是何氏通音律、樂學,並將之教授書院弟子,這是一般山長做不到的。此外,何夢瑤“恭錄”禦定之書,將宮、商、角、徵、羽五音,與工、凡、六、乙、上等工尺譜之聲調相配,使古樂與今樂相對應、理論與管弦相一緻,使“下學上達”得以貫通。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賡和錄》的重大價值所在。
評介 一
賡和錄(粵雅堂刻本)書影 一一
福增格序 一三
何夢瑤自序 一五
捲上 目錄 一七
捲上 律呂正義述要上 一九
捲下 目錄 一五○
捲下 律呂正義述要下 一五八
捲下 律呂新書訓釋 二二二
捲下 琴學纂要 二六二
何淙跋 三二六
伍崇曜跋 三二八
何夢瑤(1693—1764),字贊調,一字報之,號西池,晚年自號硯農。清廣東南海縣雲津堡大沙村(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崇北村下坊自然村)人。早年啓濛於宗族私塾,13歲求學於佛山心性書院。成人後以教書、行醫為業。29歲入惠士奇門下學習六載,成為“惠門八子”之一。38歲成進士,遂宦遊廣西、遼陽近20年,曆任知縣、知州,恪盡職守,仕途平淡,但精於醫學,懸壺濟世。58歲辭官迴鄉,曆任廣東三大書院山長。他一生廣泛,弟子眾多,著述涵蓋醫學、詩詞、算學、易學、音律等多領域,是清代廣東學術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人物。
《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個書名,總是讓我産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曾與幾個對地方史誌頗有研究的朋友談論過,他們都對這種類型的文獻贊不絕口,認為它們是瞭解一個地區最直接、最真實的途徑。我雖非專業研究者,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對故土情懷的嚮往,而西樵,便是那片對我而言有著特殊意義的土地。《賡和錄》這三個字,在我看來,有著非常深的意蘊。“賡”字,如同老一輩人講故事時,會說“接著說、繼續”,它代錶著一種延續,一種不間斷的生命力。“和”字,則可能意味著對曆史事件的梳理,以及不同方麵、不同時期的相互關聯與映照。“錄”,自然是記錄。我無法想象裏麵具體的內容,但憑藉這個名字,我便能勾勒齣它大概的輪廓——它必定是一部關於西樵曆史文化脈絡的梳理與傳承之作。它可能包含瞭那些不曾被主流曆史所記載的瑣碎細節,那些構成瞭普通人生活肌理的點點滴滴,亦或是那些關於西樵山獨特自然風貌的古老傳說。我期待,這本《賡和錄》能像一本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西樵這片土地的厚重與魅力。
評分《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時間的沉澱感,讓我聯想到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以及那些被精心打撈齣來的珍貴記憶。《賡和錄》——“賡”有繼續、接續之意,“和”或許包含和諧、應和,而“錄”則是記錄。閤起來,仿佛是對西樵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的曆史文脈的一種清晰而有序的收錄與整理。雖然我尚未開始閱讀,但僅憑這份書名,我便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想象著,它或許像一部立體織錦,將西樵從古至今的方方麵麵,從政治經濟到風俗人情,從地理變遷到文化藝術,都一一鋪陳開來。它可能收錄瞭那些零散的史料、不為人知的傳說、地方官員的奏疏、商賈的賬簿,甚至是一些民間歌謠和碑文拓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賡和錄》中被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更為完整而生動的西樵曆史畫捲。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反映普通人生計的細節感興趣,因為曆史不僅僅是由帝王將相書寫,更是由韆韆萬萬的平凡人共同創造的。這份文獻,我期待它能為我們展現一個更為鮮活、更為立體的西樵。
評分拿到《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觸碰到它的封麵,便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我一直認為,曆史文獻就像是時間的膠囊,裏麵封存著一個地方過往的點點滴滴,而“賡和錄”這個名字,在我看來,更是傳遞瞭一種“延續”與“應和”的意境。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收錄瞭許多關於西樵地區自古以來的人文發展、社會變遷、經濟活動、風俗習慣,甚至是地方官員的任免、災荒的記錄等等。它或許就像一部大百科全書,將零散的曆史碎片整閤在一起,為我們展現齣一幅更為完整、更為生動的西樵曆史畫捲。“賡”這個字,讓我聯想到一種不絕的曆史傳承,仿佛是前人故事的延續,又或者是對過往的一種迴響。“和”則可能暗含著對曆史事件的多角度審視,以及不同時代、不同方麵的相互聯係與融洽。“錄”字,則更是直觀地錶明瞭其記錄的性質。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西樵山獨特地質構造的古老記載,或是那些伴隨著歲月流逝而逐漸模糊的民間傳說與故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文獻,更是一種文化遺産的珍藏與傳承,讓我對其充滿瞭敬意與期待。
評分翻開這本《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一股濃鬱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讓我置身於那段古老而又充滿故事的歲月。雖然我並未深入研讀書中的具體內容,但從其書名和裝幀上,我已能感受到編纂者的用心與這份文獻的厚重。我曾幾何時也對地方誌、史料匯編等文獻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一個地方的靈魂與脈絡。西樵,這座我曾多次駐足的地方,它的山、它的水、它的人文,都留下瞭深深的印記。我好奇,在這《賡和錄》中,是否能找到關於西樵山那傳說中的“雲端寺”,是否能探尋到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詩篇與足跡,是否能看見古時集市的喧囂,或是那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曆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這份“賡和錄”,我理解為是對過往的一種延續與傳承,或許它收錄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或是對一些曆史事件進行瞭更為細緻的梳理與考證。即便不深究細節,單是這份對地方文化的尊重與珍視,就足以讓我心生敬意。我期待,這套叢書能夠像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更多人能夠走進西樵的曆史,感受它的魅力。
評分初見《西樵曆史文化文獻叢書 賡和錄》,腦海中便浮現齣許多與西樵相關的畫麵。我曾數次在春日裏漫步於西樵山,感受那份寜靜與靈氣,想象著古時在此發生的故事。這本書名,讓我感覺它像是對西樵過去無數年間發生的一切,進行瞭一次係統性的梳理與記錄,而且“賡和錄”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傳承的意味,仿佛是前人故事的延續,又或是對過往的迴響。雖然我沒有時間細細研讀,但我能感受到,編纂這套叢書的作者們,一定投入瞭巨大的心血。他們可能翻閱瞭無數塵封的檔案,走訪瞭許多熟悉地方曆史的老人,搜集瞭大量的文獻資料。這份“賡和錄”,或許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它更可能承載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現著一代代西樵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我特彆期待,它能收錄一些關於西樵山獨特地質形成、動植物分布的古老記載,亦或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逐漸消失的民俗風情。這份文獻,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記錄,更是對文化根脈的追溯與守護,讓我看到瞭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