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可爱的玩具——汉小筝儿童用书 音乐 书籍 |
| 作者: | 史健 |
| 定价: | 25.0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39662909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汉唐小筝是古筝硕士史健先生依据古筝延伸改良的一种小型乐器。它依大古筝来缩小比例,改变发音孔形状,使声音更集中、清脆、明亮,音色具有的魅力。它携带方便、弹奏简易,初学者容易掌握,为将来学习古筝带来深入浅出的作用。本书基于汉唐小筝的诞生而编写,包括弹奏方法及适合其音域的各种曲谱,可以使爱好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简单的乐器,对于中国社会音乐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
| 目录 | |
| 游戏关交朋友,认识汉小筝01 游戏第二关玩汉小筝的基本手型04 游戏第三关玩汉小筝的实用性常用指法06 游戏第四关玩转基本音乐知识07 游戏第五关有趣的节奏游戏及基本指法08 游戏第六关认识记谱符号及抹、勾、打、劈的玩法13 游戏第七关较为复杂的节奏及抹、托组合的玩法17 游戏第八关勾、托组合的玩法24 游戏第九关勾、抹、托组合的玩法26 游戏第十关打、勾、抹、托、劈组合的玩法29 游戏第十一关左手按音的玩法37 游戏第十二关左手滑音的玩法36 游戏第十三关左手揉弦的玩法40 游戏第十二关左手颤音的玩法41 游戏第十二关小撮的玩法43 …… |
| 编辑 | |
汉唐小筝是古筝硕士史健先生依据古筝延伸改良的一种小型乐器。它依大古筝来缩小比例,改变发音孔形状,使声音更集中、清脆、明亮,音色具有的魅力。它携带方便、弹奏简易,初学者容易掌握,为将来学习古筝带来深入浅出的作用。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可以拿到设计大奖了!从纸张的选择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环保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分量感,而且油墨的印刷质量无可挑剔,即便是最深的黑色和最鲜艳的红色,都没有出现任何渗墨或模糊的现象,色彩的饱和度和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书脊的装订也很结实,一看就知道能经受住孩子反复翻阅的“摧残”。更值得称赞的是版式的编排,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和图画的呼吸感,又不会让人觉得页面空洞。它成功地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呼吸流畅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匠心,那是一种定制化的、略带圆润边缘的无衬线字体,既保证了识别度,又完美契合了书籍整体的温和调性。拿在手上,你就能体会到它沉甸甸的诚意,绝对是送礼和自藏两相宜的精品。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激发孩子好奇心,但又不会过度刺激阅读的材料,很多畅销书都因为情节过于紧凑或信息量过载而让孩子望而却步。这本书的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平衡艺术。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松散,更像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观察日记。每一小节的长度都非常适中,几句话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意象或一个小小的发现。这使得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消化吸收,甚至跑去看窗外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小动物在活动。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贴近孩子的认知水平,但又避免了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它更像是另一个更年长、更智慧的朋友在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观察心得。这种低压力的阅读环境,极大地保护了孩子原有的求知欲,让他们感觉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不是一项任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新近购入的画册简直是色彩的盛宴!封面那只胖乎乎的小熊,简直要从纸面上跳出来似的,眼睛里闪烁着狡黠又天真的光芒。我女儿一拿到手就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里面的插画风格真是太独特了,大胆的撞色运用,线条流畅却又不失童趣。你看那几页关于森林探险的场景,那些树木的纹理,用的是一种近乎抽象的笔触,但配上那些小动物们夸张又生动的表情,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那个奇妙的世界。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细节处理上极其用心,即便是背景中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小石头,都有着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故事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张弛有度,高潮迭起,每次翻页都能带来新的惊喜。读完一遍后,我家那位小家伙竟然能模仿书里角色的语气和动作,开始即兴表演起来。这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消遣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本激发想象力的视觉艺术品,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高品质童书的家长们。那种扑面而来的活力和创造力,是很多流水线产品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科普”或“生活指导”类的儿童读物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真正的教育意义。然而,这本关于日常小事的书,却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哲理的方式,触及了许多大人都容易忽略的生活本质。它不是那种生硬地灌输知识的类型,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引导者。比如,它描述“等待”这个概念时,没有用复杂的语言,而是通过观察一只蜗牛爬过一片叶子的过程来阐释时间流逝的韵律和耐心培养的价值。文字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亲切感,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沉静感。我发现,我自己都被这些文字吸引了,它提醒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特别是关于“分享”那一章,作者的视角很独特,是从一片雪花融化后变成水滴,最终汇入江河的角度来阐述的,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关联性,让人读后深思许久。对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和对世界的细微感知力,这本书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感觉是,它仿佛是从一个尘封已久的手工箱子里翻出来的宝贝。它的主题围绕着那些我们常常遗忘的“手工艺术”展开,但它处理的方式非常现代和创新。例如,在介绍“编织”时,它没有直接展示复杂的图解,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只毛线球如何“旅行”并最终成为一条围巾的过程,来隐喻连接与构建的概念。文字中充满了触感和动态的描述,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羊毛的柔软和针脚的力度。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完美之美”的强调,书中提到,手工制品上的每一个小小的瑕疵,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印记,是创作者心血的证明。这对于培养孩子追求“最好”而不是“完美”的心态非常有益。它鼓励孩子动手实践,拥抱尝试中的挫折,并将这些看作是成长的财富。总的来说,它成功地将传统手工艺的温情与现代心理教育的理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读来令人心生暖意和创作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