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防電子熱點2014
定價:168.00元
售價:114.2元,便宜53.8元,摺扣67
作者:餘洋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18100600
字數:181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防電子智庫叢書: 《世界軍事電子發展年度報告2014》 《世界主要國傢網絡空間發展年度報告2014》 《國防電子熱點2014》
內容提要
餘洋主編的《國防電子熱點(2014)》對2014年度 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主要國傢和地區國防電 子領域40餘個熱點問題進行瞭深入研究和分析,這些 領域涵蓋國防電子工業、技術、裝備和網絡空間,涉 及戰略規劃、産業調整、新技術發展、新裝備研製等 。本書可供國防電子工業、技術、裝備和網絡空間等 領域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硬核”的,它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到非專業人士的感受。我本來希望從中找到一些關於未來軍事電子技術發展趨勢的宏觀預測或者至少是政策層麵的解讀,畢竟“熱點”二字常常與戰略方嚮掛鈎。結果,書中絕大部分篇幅都聚焦在瞭具體的、甚至是相當底層的技術細節上。舉個例子,關於特定加密算法的實現細節,書中用瞭整整一個章節來進行推導和驗證,其詳盡程度幾乎可以作為一本獨立的密碼學參考書。這種對細節的癡迷,雖然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但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我經常需要對照著其他參考資料,纔能理解作者在描述某個特定電路架構時的設計考量。它更像是一本寫給同行、甚至是寫給某個具體項目組內部的技術手冊,而不是麵嚮更廣泛的行業觀察者。那種毫不妥協的專業術語堆砌和對技術難點的直接挑戰,讓人在佩服之餘,也感到一絲“高處不勝寒”的疏離感。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某些關於材料科學與電子技術交叉領域的研究上,展現齣瞭極強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在那個時間點上,很多概念可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但作者卻以一種近乎預言傢的口吻,探討瞭它們一旦成熟將如何顛覆現有的係統架構。書中對於特定半導體異質結器件在提高高頻響應方麵的潛力分析,細緻到瞭晶格失配對載流子遷移率的影響,這種分析的深度,遠超齣瞭普通的技術評論範疇。它沒有過多地渲染這些技術“有多麼厲害”,而是冷靜地列齣瞭實現它們所必須剋服的物理和工程障礙,這種務實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讀起來感覺更像是在閱讀一份來自最前沿研究機構的內部備忘錄,充滿瞭尚未被大眾所知的“秘密武器”的雛形。唯一的遺憾是,對於這些前沿領域,書中的論述大多停留在理論預測和初步實驗階段,缺乏後續的工程化應用案例來佐證其長期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剋製和嚴謹的,幾乎看不到任何煽情的詞匯或誇大的宣傳語。它似乎秉持著“數據和事實勝於一切雄辯”的原則。在討論到某項新技術的性能提升時,作者提供的往往是一組組對比鮮明的測試數據,配上精確的誤差範圍和置信區間,而不是模糊的“顯著提升”或“革命性進步”。這種對量化分析的執著,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顯得非常專業、甚至有些冷峻。這種風格非常適閤那些需要從技術文檔中提取準確信息的讀者,他們可以信賴這裏呈現的每一個數字和每一個圖錶背後的嚴謹推導。然而,對於希望通過閱讀獲得一些行業洞察或者對未來發展方嚮産生某種情感共鳴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顯得過於乾燥和晦澀。它更像是一部工具書的深度導讀,要求讀者自帶專業背景和極高的專注力纔能充分領略其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有衝擊力,色彩搭配大膽,那種金屬質感的綫條和深邃的背景,立刻讓人聯想到高科技和前沿領域。我原本是抱著一種學習和瞭解“熱點”的心態去翻閱的,畢竟“2014”這個時間戳也暗示著它會聚焦於那個特定時間點上最受關注的技術動態。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發現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跨越多個技術維度的技術報告匯編,而不是簡單的新聞綜述。比如,其中對於特定型號雷達係統的工作原理剖析得極其深入,那種對信號處理細節的描述,即便是對於一個在相關領域工作多年的人來說,也需要反復推敲纔能完全消化。它沒有那種為大眾讀者準備的通俗易懂的導覽,而是直接跳入瞭技術實現的“硬核”層麵。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某些部分對新興材料在電子設備中應用的探討,那種對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之間聯係的闡述,邏輯鏈條嚴密,充滿瞭嚴謹的學術氣息。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參加瞭一場高強度的專業研討會,腦子裏塞滿瞭各種復雜的公式和工程圖景,需要時間來整理和吸收。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並非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傳統的技術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更像是一種基於“痛點”和“突破口”的散文式結構。每一章似乎都在探討一個獨立且復雜的工程難題,然後層層剝繭,展示解決該難題所采用的創新方案。例如,關於電磁兼容性(EMC)設計的那一部分,作者並沒有采用標準的教科書式講解,而是通過描述一次具體的項目失敗案例入手,反推如何通過調整布局和濾波設計來規避共模噪聲。這種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將抽象的技術原理融入到具體的工程實踐場景中,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喜歡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復雜技術,因為它不僅傳授瞭知識,更傳遞瞭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不過,也正因為章節間的跳躍性較大,如果不是對整個領域有紮實的背景知識,讀者可能會在不同主題間感到輕微的迷失,需要頻繁迴顧前文纔能跟上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