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奖牌1896-2008

奥林匹克奖牌1896-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格林菲尔德,孟宇微 著
图书标签:
  • 奥运会
  • 奥林匹克
  • 奖牌
  • 历史
  • 体育
  • 赛事
  • 数据
  • 1896-2008
  • 竞技
  • 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3212
商品编码:2972935998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奥林匹克奖牌1896-2008

:80.00元

售价:54.4元,便宜25.6元,折扣68

作者: 格林菲尔德,孟宇微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500933212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奥林匹克奖牌1896-2008》就是一部包含所有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奖牌和纪念奖章的历史。作者花了4年的时间来研究并编纂书中包含的数据和图像。书中的信息是从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私人收藏、档案馆以及官方报告中收集而来的。
  该书可以成为所有收藏者们的重要资源。
  奥林匹克纪念品收藏已经成为了奥林匹克文化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收藏和交换衣领纪念章是为人熟知的业余爱好,但是也还有许多收藏者收集邮票、钱币和其他所有各种的纪念品,这其中也包括奖牌和纪念奖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星辰的轨迹:奥运百年风云录》 第一章:文明的火种,奥林匹克之梦(1896-1920) 1896年,雅典。当那古老而庄严的奥林匹克圣火在帕那辛奈科体育场重新点燃时,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对人类和平、友谊与超越精神的最高致敬。本书将带您穿越时空,回溯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去感受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怀揣的教育理想与和平愿景,如何凝聚起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文明火种,汇聚成奥林匹克的璀璨星河。 我们将目光投向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那场简朴却意义非凡的盛典中,来自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23名女性,其余为男性)在9个大项中展开角逐。您将了解到,那个时代,奥运会更多的是一种绅士运动的体现,参赛者们多为贵族、军官或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的身影,如同一道道划破历史长夜的光芒,预示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萌芽与生长。 我们将深入探究1900年巴黎奥运会,这次奥运会与巴黎世界博览会同期举行,体育与艺术、科技的交融,展现了那个时代蓬勃发展的气息。女性运动员的首次登场,虽然人数不多,却是女性在体育领域争取平等权利的里程碑。让我们一同感受,在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赛事中,运动员们如何用汗水和勇气,书写着人类体能的极限。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因其地理位置的偏远以及欧洲局势的动荡,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它依然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比如马拉松比赛中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以及奥运会首次大规模引入的表演项目,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动魅力。我们也将回顾,在那个年代,奥运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它的轨迹。 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奥运会真正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国际奥委会的运作逐渐规范,比赛项目更加丰富,观众人数也大幅增加。英国人对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堪称典范,它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标杆。您将了解到,在这次奥运会上,一些著名的体育项目是如何确立其地位的,运动员们又是如何展现出超越国界的友谊。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被誉为“完美奥运会”。瑞典人以其严谨细致的组织、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这位传奇的印度选手——布·辛格,他以惊人的耐力和毅力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第四名,成为奥运史上一段佳话。还有那位在铁饼、链球、标枪等项目上都获得奖牌的芬兰传奇人物——汉内斯·科勒霍宁,他的多项全能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这次奥运会,更是芬兰体育的黄金时代,他们的运动员在田径场上所向披靡,赢得了大量金牌,展现了北欧人民顽强的拼搏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了1916年,柏林奥运会被迫取消。这段中断,恰恰凸显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也更加坚定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奥运会虽然暂时沉寂,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却在人们心中愈发炽热。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点燃圣火。比利时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在困难中成功举办了这届奥运会。五环旗的首次升起,成为了奥林匹克团结与希望的象征。我们也将回顾,在这届奥运会上,一些新项目的出现,以及各国运动员如何用体育的方式,表达对和平的期盼与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章:碰撞与融合,奥运的国际舞台(1924-1948) 在经历了一战的洗礼后,奥运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世界格局动荡不安,但奥林匹克运动却在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1924年巴黎奥运会,在“和平使者”的口号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冬季奥运会首次独立举办,标志着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壮大。您可以了解到,在这个时期,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开始崭露头角,运动员们的技战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美国的“飞人”乔治·惠特菲尔德,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在短跑项目上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他的出现,预示着田径运动的新纪元。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荷兰人民以其热情好客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为奥运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性运动员的参赛项目首次被大幅度增加,这为女性在体育领域争取平等权利注入了新的动力。来自美国的姑娘贝蒂·卡斯伯特,凭借她优雅的身姿和矫健的身手,在体操比赛中一举夺魁,成为人们心中的女神。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值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然而,美国人以其乐观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成功举办了这届奥运会。经济上的压力反而促使组委会更加注重节约和效率,一些创新的宣传方式也为奥运会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也将回溯,在那艰苦的岁月中,运动员们如何用体育精神鼓舞人心。 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一届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奥运会。纳粹德国利用奥运会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试图展示其所谓的“优越性”。然而,来自美国的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以其卓越的运动成绩,粉碎了纳粹的种族主义神话。他的四枚金牌,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压迫和歧视最有力的回击。我们将深入探讨,在这届奥运会上,体育与政治交织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1940年和1944年的奥运会被迫取消。整个世界陷入了战争的深渊,奥林匹克的光芒一度黯淡。但这期间,无数运动员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也无形中传承了奥林匹克超越自我的精神。 第三章:复苏与发展,奥林匹克的全球化(1952-1972) 战后的世界,百废待兴,奥林匹克运动也迎来了新的复苏与发展。50年代到70年代,冷战的阴影虽然笼罩,但奥运会却凭借其强大的感召力,成为东西方阵营间进行和平较量的重要舞台。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是二战后首次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芬兰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其严谨高效的组织,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盛会。苏联的首次参赛,标志着奥运会进入了新的格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较量在此拉开序幕。我们会带您领略,在那场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如何用体育语言,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在南半球首次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澳大利亚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热情,赢得了世界赞誉。然而,同期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和匈牙利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届奥运会的氛围,但也展现了奥运会作为和平对话平台的可能性。 1960年罗马奥运会,被誉为“经济奥运会”。意大利人以其聪明的组织和利用现有设施,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奥运会。来自美国的拳击运动员穆罕默德·阿里,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拳击技术,赢得了金牌,并开启了他传奇的职业生涯。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的缩影。这次奥运会不仅展示了日本的经济成就,更标志着亚洲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崛起。新干线列车的开通,彩电的普及,都让这届奥运会充满了科技感。亚洲运动员的表现也令人瞩目,中国选手在一些项目上的突破,为亚洲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在高原环境下举行,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黑人运动员汤米·史密斯和约翰·卡洛斯在领奖台上的“黑人权力”致意,成为了奥运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时刻之一,它将体育与社会政治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本应是和平与欢庆的盛会,却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袭击事件所笼罩,11名以色列运动员遇难。这次悲剧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也促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安全问题。我们会深入反思,在这场悲剧中,奥林匹克精神如何经受考验,又如何寻求重生。 第四章:挑战与变革,奥运的多元化时代(1976-2000) 进入70年代末期,冷战的余波仍在,但奥运会也在不断地适应和变革,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商业化。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因其高昂的建设成本而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但也展现了加拿大人民的热情和坚韧。非洲国家的大规模抵制,也反映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复杂性。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冷战两大阵营相互抵制的典范。莫斯科奥运会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抵制而黯然失色,洛杉矶奥运会则因苏联等东方阵营国家的抵制而显得孤单。但即便如此,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依然闪耀,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也为奥运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8年汉城(今首尔)奥运会,韩国成功举办,标志着亚洲国家在奥运舞台上的进一步成熟。朝韩双方在奥运会上的互动,也为和平统一的进程增添了一丝希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前苏联解体,许多新独立的国家首次以独立身份参赛。这次奥运会充满了改革与希望的气息,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新的世界格局下的包容与融合。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在时隔64年后再次主办夏季奥运会。这次奥运会更加注重商业运作和媒体传播,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一枚炸弹的爆炸,也给这届奥运会留下了伤痛的印记。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誉为“最棒的奥运会”。澳大利亚人民以其热情洋溢的文化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这次奥运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第五章:新世纪的辉煌与挑战(2004-2008) 步入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新的辉煌,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奥运会的发源地重新点燃圣火。这次奥运会,充满了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希腊人民以其热情好客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赢得了世界赞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这次奥运会以其卓越的组织、宏大的规模和精彩的赛事,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彰显了奥林匹克团结与和谐的精神。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奥运会是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形象,以及它对全球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深远影响。 《星辰的轨迹:奥运百年风云录》,将以史诗般的笔触,为您描绘从1896年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它不仅仅是一部体育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追求卓越、友谊与和平的史诗。本书将带您走进那些传奇的时刻,去感受那些伟大的灵魂,去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它所代表的,是人类永不熄灭的梦想与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热衷于数据和统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附录和图表部分简直是宝藏。它以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梳理和呈现了跨越百年的奖牌分配变迁,这种宏观的视角,让人清晰地看到了全球体育力量格局的微妙演变。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金银铜牌的数量,更有对不同大洲、不同意识形态阵营在赛场上此消彼长的深度分析。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比对不同时期某些项目的统治力变化,从中窥见了不少国际政治和国家战略的影子。这种学术性的严谨与大众阅读的流畅性完美结合,使得它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让普通体育迷能够轻松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实属难得。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抱着一种“查阅资料”的心态翻开此书的,期待着一本详尽的参考工具。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历史散文。作者在描述那些经典对决时,所使用的语言富有张力,充满了文学的美感,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例如,对于某次著名的自行车赛中,一位选手在最后关头超越的描写,那种紧张感和爆发力,简直让人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汗水的咸涩。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将历史事件“去人化”,而是始终将焦点放在了那些有血有肉的个体身上,使得冰冷的历史数字重新获得了温度和情感的重量,是一部真正有灵魂的体育史著作。

评分

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和他们背后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这本书以一种近乎纪实的手法,将我们带回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初起点,那些来自雅典的微光,如何一步步汇聚成照亮世界的火炬。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早期运动员心路历程的细腻刻画,他们在那简陋的条件下,仅凭一腔孤勇和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纯粹向往,去追逐那份属于荣誉的象征。书中那些关于赛场上的意外、技术上的革新,以及不同国家和文化在早期交流碰撞的细节描写,都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年代。它不仅仅是关于奖牌的堆砌,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如何被体育这一载体激发和升华的史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对那些奠基者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年表式记录,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社会背景分析和文化解读。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某个特定年份的赛事回顾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去思考当时的世界局势如何影响了运动员的表现和比赛的走向。比如,书中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林匹克运动所经历的挣扎与坚持的描述,简直让人扼腕叹息,却又无比振奋。作者似乎拥有洞察历史脉络的魔力,能够将冰冷的数字和遥远的赛果,转化为鲜活的人间戏剧。特别是对于一些边缘群体运动员的关注,打破了传统上对“英雄”的单一化塑造,让整个奥林匹克的图景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非竞技”元素的关注。我们常常只记得站在领奖台上的胜利者,但作者却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幕后的工作者、那些规则的制定者,乃至那些被争议和丑闻笼罩的瞬间。书中对于早期裁判的素养、场地建设的挑战、以及不同届主办城市如何平衡梦想与现实的描述,都极为精彩。这让我意识到,奥林匹克不仅仅是赛场上的对抗,更是一场复杂的社会工程,充满了妥协、创新与永不休止的努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一种强烈的共情,理解了每一枚奖牌背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无数人为了维护“纯洁性”所付出的心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