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
定價:40.00元
作者:王曙光
齣版社:中國發展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77084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農本》係列齣版物自2012年起在我社連續齣版,其宗旨在於以學術的嚴謹態度關注中國“三農”,以沉潛客觀的心態觀照中國鄉土社會,從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生態學等諸多學科綜閤的視角研究中國農村,忠實而係統地記錄我們這個時代中國農業和農村所發生的變化。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産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王曙光教授主編。
本書是我社連續齣版物《農本》的第六輯。本輯是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編纂小組的青年學者對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及文獻作者的學術評論。這些文獻涵蓋瞭關於中國農村經濟、土地製度、賦稅製度、鄉村建設、農業發展等多方麵的理論研究著作,學術評論中肯、嚴謹,對於讀者理解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曆史文獻會有的幫助和藉鑒意義。
目錄
民國時期農村社會調查概況與農村土地問題——《全國土地調查報告綱要》述評/都田秀佳
生存在“人身獨立”與“資本依賴”夾層的近世佃農——劉大鈞《我國佃農經濟狀況》述評/呼倩
正經界,除積弊,興生産——劉世仁《中國田賦問題》述評/呼倩
董時進農業經濟思想述評/陳黃蕊
李景漢的社會調查思想——《定縣社會調查概況》和《北平郊外之鄉村傢庭》述評/都田秀佳
以馬剋思主義視角審視中國農村——馮和法《農村社會學大綱》述評/餘航
貼近中國農村土地問題現實的力作——張丕介《土地經濟學導論》述評/楊敏
大變遷時代的中國經濟全景素描——方顯廷編《中國經濟研究》述評/馮璐
尋求中國農村變革的根本齣路——郭真《中國農民問題論》評述/餘航
日本馬剋思主義學者研究中國農村問題的代錶作——田中忠夫《中國農業經濟研究》述評/李雯軒
中國土地經濟研究的早期嘗試——鄒枋《中國土地經濟論》述評/楊敏
以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農村生産關係——陳瀚笙《封建社會的農村生産關係》述評/颱航
天下為公之理想,中外土地思想之精華——李健人《平均地權的理論與實踐》述評/徐昊
以土地改革開啓新中國之路——李中嚴《土地改革與新中國之道路》述評/徐昊
夏商周土地田賦製度考證——《中國古田製考》思想述評/颱航
民國時期田賦製度概覽——萬國鼎《中國田賦鳥瞰及其改革前途》述評/孫瑞
中國土地改革的新民主主義道路——狄超白《中國土地問題講話》述評/何西龍
改良主義土地思想之代錶作——潘楚基《中國土地政策》述評/張逸昕
中國農村研究與農業經濟學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戴樂仁先生和他的中國事業/馮璐
於樹德:革命者與閤作專傢/王東賓
近代中國農村製度與農村生活的忠實記錄——田中忠夫《國民革命與農村問題》思想評述/楊揚
中國近代鄉村建設運動的反思——陳序經《鄉村建設運動》述評/楊鎮瑀
理解中國近代農業和農村的重要參考資料——古楳《中國農村經濟問題》評介/唐琦
中國鄉村研究各學派的爭鳴與碰撞——《中國農村問題》述評/楊揚
研究中國近代土地金融問題的重要參考——黃通《土地金融問題》述評/陳丹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我深入探索近代中國農業農村的復雜圖景。王曙光先生的解讀,使得那些曾經晦澀的文獻變得鮮活而富有啓發。我尤其被書中對不同時期農業政策的演變及其背後深層邏輯的剖析所打動。這些文獻,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革新,更是關於社會結構、權力關係以及文化觀念如何深刻地影響著農業的發展。王先生的述評,充滿瞭對曆史細節的敏感和對宏觀趨勢的把握,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文獻中提煉齣核心議題,並進行深入的辨析。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滌蕩,不斷地挑戰固有的認知,發現新的視角。書中對那些被邊緣化的聲音的關注,也讓我看到瞭曆史敘事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王先生的筆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對個體命運的關懷,使得這些厚重的曆史文獻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近代農業農村曆史的獨特窗口,它揭示瞭那些影響深遠但可能被忽視的細節,也啓發我們對當下農業農村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如同一麵透視鏡,讓我們得以窺見近代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癥結與脈絡。王曙光先生的洞見,如同一束光,照亮瞭那些晦澀難懂的文獻,讓它們重現生機。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近代中國在引進西方農業技術和理念時所遭遇的挑戰與適應的細緻描繪所吸引。這些文獻,在王先生的解讀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承載著無數個體和群體命運的印記。書中對於不同學派之間爭論的梳理,充滿瞭思想的碰撞,也展現瞭學術研究的復雜性與演進性。他不僅僅是梳理文獻,更是在挖掘文獻背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力量,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塑造瞭中國農業農村的麵貌。讀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與那些曾經為中國農村付齣心血的智者們交流,感受他們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思考與抉擇。王先生的筆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人文的溫度,使得這些厚重的曆史文獻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近代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忽視的智慧和經驗,思考它們在當下的價值。
評分《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是一次對中國近代農業農村曆史的深度考古。王曙光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將那些散落在曆史角落的文獻重新激活,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不同時期農業政策演變的分析,以及這些政策背後所蘊含的深層邏輯。它不僅僅是關於農業技術或經濟製度的討論,更是對中國社會結構、權力運作以及文化觀念如何影響農業發展的一次深刻剖析。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冒險,不斷挑戰固有的認知,發現新的視角。書中對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和聲音的關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隻有少數精英的敘事。王先生的述評,充滿瞭一種求真務實的精神,他對文獻的辨析,嚴謹而深刻,既有對前人研究的尊重,又不乏獨立的思考和批判。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近代農業農村曆史的獨特窗口,它揭示瞭那些影響深遠但可能被忽視的細節,也啓發我們對當下農業農村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是一部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智慧的啓迪,值得每一個對中國曆史和現實有深度關懷的讀者細細品味。
評分《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如同一麵棱鏡,摺射齣近代中國農業農村變遷的斑斕色彩。王曙光先生的解讀,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曆史迷霧,探尋那些奠定中國農業發展基石的文獻。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農村政策調整和農業技術引入的深入挖掘。這些細節,往往是理解宏大敘事的關鍵。書中對於不同學者的觀點是如何相互碰撞、如何演進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學術研究的嚴謹與活力。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梳理,更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揭示瞭不同思想在現實土壤中激起的漣漪。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那些為瞭土地改良、為瞭提高産量而奔走呼號的聲音,也能感受到農民在變革中的迷茫與適應。王先生的筆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溫度,使得這些厚重的曆史文獻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他不僅僅是復述文獻內容,更是在其中注入瞭對曆史的深刻理解和對現實的關切。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近代農業發展脈絡的絕佳視角,也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遺忘的智慧和經驗,思考它們在當下的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遺産,值得我們反復品讀和深入體會。
評分讀罷《農本:近代農業農村經典文獻述評》,心中激蕩著一股沉甸甸的敬意。王曙光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中國農村問題的長久關懷,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幅宏偉而又細膩的近代農業發展史畫捲。此書並非僅僅是文獻的堆砌,更是一次深入肌理的剖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尤其被書中對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個體和群體命運的細緻描摹所打動。那些文獻,在王先生的解讀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軌跡,是掙紮、是探索、是希望與失落的交織。它讓我們意識到,農業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技術革新,而是與社會結構、政治力量、文化觀念以及最根本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復雜係統。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學派觀點的梳理和辨析,充滿瞭思想的火花,也指齣瞭研究的難點與方嚮。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和先輩們進行一場跨越時代的交流,感受他們麵對挑戰時的智慧與勇氣,也反思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汲取前行的力量。這本書是理解中國近代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任何一個關心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命運的讀者都不可錯過的寶藏。它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喚醒瞭我們對曆史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的關注,以及對當下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的動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