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
定价:22.00元
作者:兰继军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309626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率先在奥运社会态度的研究中应用了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从而验证了锻炼行为、锻炼态度、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特别是充分挖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精神遗产的教育价值的建议;还提出了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应重视对青少年开展体育运动指导、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张。
目录
前言
章 锻炼态度与奥运态度
1.1 锻炼态度研究进展
1.2 奥运会社会态度研究
1.3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
1.4 应用双重态度模型分析奥运社会态度
第二章 中学生锻炼态度的跨文化研究
2.1 西安、澳门、乾县三地中学生锻炼态度特点
2.2 中学生锻炼态度的文化差异
第三章 奥运会社会态度测量方法
3.1 奥运会社会态度的测量工具编制
3.2 奥运会社会态度系列问卷的定型
第四章 大学生对奥运会的社会态度特点
4.1 对奥运会社会态度的基本特点
4.2 和谐心理与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关系
4.3 两地大学生奥运态度模型
第五章 对奥运会的内隐社会态度
5.1 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内隐态度实验
……
第六章 双重奥运态度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肢残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 残疾大学生奥运态度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反脆弱”框架,而非仅仅是“增强抵抗力”的肤浅建议。它深入剖析了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清晰地阐释了体育活动是如何重塑大脑的可塑性,以应对生活中的突发压力事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运动诱导的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与皮质醇水平波动之间的微妙平衡。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有一个专门章节探讨了“运动中的心流体验”如何成为一种主动的认知重构过程,它将注意力从内耗性的负面思维中剥离出来,强制性地聚焦于当下身体的反馈。这对于那些常常陷入“反刍思维”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洞察。我感觉作者是站在一个非常前沿的认知科学视角来解读运动的价值,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完全跳脱了传统健康读物的窠臼,更像是一本面向未来心理干预的教科书。
评分从一个体育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赋予了每一次训练新的意义。过去我锻炼可能只是为了减肥或者追求肌肉线条,但阅读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后,我开始将每一次挥汗如雨视为对自身情绪银行的一次积极存款。书中对“运动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的讨论,更是点醒了我。它不仅仅关注个体生理反应,还深入探讨了团队运动、伙伴训练、甚至是对教练的依从性如何通过增强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间接地强化心理防御机制。特别是一些关于“体育慈善跑”或“集体康复训练”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超越个体生理极限的心理能量是如何被集体环境激发出来的。这让我意识到,体育活动远非孤独的自我折磨,而是一个强大的社群构建工具,这种社会层面的效益,是单纯的药物干预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探讨深度和广度,简直让我这个长期关注身心连接的普通读者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这类书籍大多会陷入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但作者的叙事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书中对不同类型运动模式如何作用于情绪调节的解析,远比我过去听到的“运动能让你快乐”这类口号要复杂和精妙。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简单地将运动视为万能解药,而是细致地分析了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曲线。举例来说,对于那些处于轻度到中度抑郁状态的群体,书中提供的“运动处方”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跑步,而是结合了太极拳的冥想性拉伸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带来的即时情绪提升效果的个性化建议。这不仅仅是罗列研究数据,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运动心理学导师,在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灵修复计划”。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周末的运动安排,不再只是为了消耗体力,而是带着更明确的心理目标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它对“运动作为一种预防性精神卫生策略”的未来展望。它没有将目光局限在治疗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而是大力倡导将规律的体育活动纳入公共健康政策的基石。作者运用了大量跨文化和长期追踪的流行病学数据,有力地论证了早期、规律的运动介入,能够显著降低个体一生中罹患严重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具启发性的是,书中对“运动的可及性”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将低成本、易于实施的运动方案融入社区和学校教育的建议。这显示出作者不仅是学术上的巨人,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阅读这样的著作,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它不仅关乎我个人的健康,更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推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去重视和支持体育活动在维护全民心理健康中的核心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虽然主题是严肃的研究,但阅读体验却非常流畅,仿佛在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进行深入交流。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基础科学、临床观察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其中关于“运动对睡眠结构的影响”的章节,尤其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核心问题。以往的健康书籍总是说“运动能改善睡眠”,但这本书却细致区分了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对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不同影响机制。它甚至提到了不同时段的运动对褪黑素分泌的延迟或提前效应。这种微观层面的精确解读,让我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傍晚高强度训练会让我入睡困难,而清晨的拉伸却能帮助我更快进入深度睡眠。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复杂机制的坦诚展示,极大地提升了书籍的专业可信度,让我愿意采纳其提出的所有建议,因为我知道这些建议背后都有扎实的科学依据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