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战术攻杀对局参考/象棋战术解析系列
定价:15.00元
售价:7.1元,便宜7.9元,折扣47
作者:傅宝胜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3772505
字数:
页码:1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配合《象棋基本战术》《象棋战术组合功能解析》《象棋布局战术技巧》《象棋36计实战攻杀示范》的学习,《象棋战术攻杀对局参考/象棋战术解析系列》特选择几种典型局例,详细介绍各种战术的特征、要领,并尽量结合前面所列各种战术,详加解析,给读者以示范与参考,希望对读者了解象棋开、中、残局的战术组合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有所帮助。
目录
象棋战术攻杀对局 参考
局 霍山陈森林(先负)寿县方春明
第2局 上海谢靖(先胜)广东许银川
第3局 上海赵玮(先和)北京张申宏
第4局 休宁汪文忠(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5局 芜湖杨宗文(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6局 安徽傅宝胜(先和)天津沈寿疆
第7局 太原王勇(先负)安徽郝敬勒
第8局 顺德何文显(先负)湖北柳大华
第9局 安徽梅娜(先胜)蚌埠钟涛
0局 中国香港黄学谦(先胜)中国许银川
1局 湖北洪智(先和)北京王天一
2局 象棋世家(先胜)施许三奇
3局 四川郑惟桐(先胜)内蒙古苗利明
4局 湖北张婷婷(先负)火车头刚秋英
5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四川陈新全
6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西宁张增华
7局 安徽赵寅(先胜)浙江金海英
8局 江苏张国凤(先负)浙江陈青婷
9局 北京傅光明(先负)青海胡一鹏
第20局 广州张冬文(先负)广州韩松龄
第21局 湖北李义庭(先胜)四川陈德元
第22局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汪洋
第23局 河北阎文清(先胜)湖北柳大华
第24局 广州杨官磷(先胜)香港陈志文
第25局 河北刘殿中(先负)广东杨官磷
第26局 北京高春(先负)河北李来群
第27局 河北刘殿中(先胜)吉林陶汉明
第28局 北京刘君(先负)江苏黄薇
第29局 湖北李望祥(先胜)重庆洪智
第30局 杭州刘子健(先胜)内蒙古王天一
第31局 新加坡吴宗翰(先胜)中国赵国荣
第32局 云南党国蕾(先胜)广东陈丽淳
第33局 寿县傅宝胜(先胜)阜阳王亚彬
第34局 河南姚洪新(先胜)北京张申宏
第35局 安徽高华(先胜)黑龙江张晓霞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象棋战术攻杀对局 参考
局 霍山陈森林(先负)寿县方春明
第2局 上海谢靖(先胜)广东许银川
第3局 上海赵玮(先和)北京张申宏
第4局 休宁汪文忠(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5局 芜湖杨宗文(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6局 安徽傅宝胜(先和)天津沈寿疆
第7局 太原王勇(先负)安徽郝敬勒
第8局 顺德何文显(先负)湖北柳大华
第9局 安徽梅娜(先胜)蚌埠钟涛
0局 中国香港黄学谦(先胜)中国许银川
1局 湖北洪智(先和)北京王天一
2局 象棋世家(先胜)施许三奇
3局 四川郑惟桐(先胜)内蒙古苗利明
4局 湖北张婷婷(先负)火车头刚秋英
5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四川陈新全
6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西宁张增华
7局 安徽赵寅(先胜)浙江金海英
8局 江苏张国凤(先负)浙江陈青婷
9局 北京傅光明(先负)青海胡一鹏
第20局 广州张冬文(先负)广州韩松龄
第21局 湖北李义庭(先胜)四川陈德元
第22局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汪洋
第23局 河北阎文清(先胜)湖北柳大华
第24局 广州杨官磷(先胜)香港陈志文
第25局 河北刘殿中(先负)广东杨官磷
第26局 北京高春(先负)河北李来群
第27局 河北刘殿中(先胜)吉林陶汉明
第28局 北京刘君(先负)江苏黄薇
第29局 湖北李望祥(先胜)重庆洪智
第30局 杭州刘子健(先胜)内蒙古王天一
第31局 新加坡吴宗翰(先胜)中国赵国荣
第32局 云南党国蕾(先胜)广东陈丽淳
第33局 寿县傅宝胜(先胜)阜阳王亚彬
第34局 河南姚洪新(先胜)北京张申宏
第35局 安徽高华(先胜)黑龙江张晓霞
参考文献
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作者对于“变化的可能性”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不像有些教材,只展示了“最优解”的那条笔直的康庄大道,而是将棋盘上那些“岔路口”描绘得淋漓尽致。每当提到一个核心的攻击点时,作者总会同时预设两到三种对手可能的抵抗,并且针对性地给出破解之法,这极大地增强了战术的实战价值。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实战中对手走出那些“非正统”的应对时,我脑海中立刻能够浮现出书中的对应局面和应对策略。这种对复杂性的坦然接纳和系统化处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阅历和精妙的逻辑组织能力。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进攻,更是如何预见和防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变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对于提升实战心理素质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收藏品。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大气,黑白灰的搭配显得非常专业,封面的排版也很有章法,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严谨态度。内页的纸张质量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字迹和棋盘的线条都非常工整,即便是复杂的局面图,看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书中的棋谱标注系统非常人性化,作者似乎花了不少心思去设计这套系统,使得阅读者在快速翻阅和深入研究时,都能找到最便捷的路径。对于长期与棋谱打交道的爱好者来说,阅读体验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而这本册子的整体手感和视觉观感无疑为这种效率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可以说,从外在的物理感受上,它就已经为接下来的“硬核”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或者说行文逻辑,给我留下了一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深刻印象。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抛出那些惊天动地的杀招,而是耐心地从最基础的原理层面入手,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一步步地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走”。每一个战术的引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巧妙地嵌入在一个宏大的体系框架之内。你会发现,作者在论述一个具体的弃子战术时,会回溯到开局阶段对子力潜力的预判,然后再展望到残局中可能的转换。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战术变得立体而有生命力。我个人特别欣赏那种在关键转折点上,作者特意留出的留白,它不是内容上的缺失,而是一种对读者思考能力的尊重和激发,仿佛在说:“到这里,你应该能自行推导出下一步的可能性了。”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深度和乐趣,远超出了简单套用招式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招式”,更在于它培养了读者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模式。如果说象棋是战场,那么这本书就像是提供了多套定制化的作战地图和情报分析工具。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战术的复用性”,即某个在特定开局中见效的杀棋思路,如何可以被抽象提炼,然后迁移到完全不同的局面结构中去应用。通过大量跨越不同棋类或开局体系的案例对比,读者逐渐能捕捉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层次的“力学原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死记硬背一些招法,而是在学习一套关于“力量调度”和“时机把握”的通用语言。这种思维的迁移能力,是任何速成技巧都无法替代的,它让学习过程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战术知识体系。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震撼之处在于它将那些看似偶然的“神来之笔”,解构成了一系列可学习、可复制的理性步骤。很多时候,我们在欣赏大师对局时,会感叹于那些精妙的弃子和凌厉的组合拳,觉得那似乎是天才的灵光乍现。然而,在这本书的梳理下,你会发现,那些“灵光”其实是建立在对局势的精确量化分析之上的必然产物。作者的笔触非常冷静且客观,不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渲染,而是专注于展示逻辑的严密性。这种朴素的、基于逻辑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普通棋手的信心,让我们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些高难度的战术并非遥不可及的禁区,而是通过努力可以触及的彼岸。它为业余棋手提供了一条清晰的、从“看热闹”到“入堂奥”的阶梯,让人充满了继续深钻下去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