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住房消费信贷与居民幸福指数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宁薛平,周新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09727256
字数: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住房消费信贷与居民幸福指数》依据消费经济理论、消费信贷理论、幸福经济学理论等,运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特别是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分析法、问卷调研方法,对我国房贷幸福指数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中国住房消费信贷与居民幸福指数》以房贷幸福指数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宁薛平,女,山西稷山县人,1976年出生,先后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兼任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理事、教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在《当代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国际EI检索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曾主持上海市级课题、陕西省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研究省级课题多项。主编《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参编《国际金融》、《货币金融学》等多部教材。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消费余融。
周新辉,女,湖南湘潭县人,1970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长期从事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金融研究》、《财经研究》、《探索与争鸣》、国际EI检索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曾主持上海市级课题2项,参与研究中国证券业协会及上海市省级课题5项并多次获奖。主编教材《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投资、资本市场、房地产投融资。
文摘
(1)提供住房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目前,我国从事住房消费信贷业务的专营性机构极少,住房消费贷款业务主要由各大商业银行以兼营的方式经营。随着我国住房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经营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数目越来越多,起初只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到目前除了原有的四大国有银行外,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也已积极发展住房消费贷款业务。由于个人住房具有规模大、收益稳定、风险低的特点,在近期各大商业银行上市过程中,住房余额都是作为优质资产进行打包。住房的优点使得各大商业银行在近期纷纷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如固定利率贷款产品、双周供、循环贷等等,以争取住房贷款业务、扩大市场份额,住房消费信贷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提供住房信贷的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2)2007~2008年住房消费信贷市场跌宕起伏。2007年,楼市、股市均出现了极大的涨幅,房地产行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沪、深、港几乎所有和中国内地有关的房地产股票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比如碧桂园上市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股价已经接近翻番;保利地产上市时间约在一年左右,其公司的股价涨幅在80%左右。2008年,受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外需大幅减弱,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以来经济出现回落走势;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体仍呈下降趋势,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保障性住房集中供应,大幅增加了2008年的住宅市场供应量。2008年房地产行业在2007年大发展的情况下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
序言
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三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五 创新点
第二章 住房消费信贷与幸福经济学理论
一 住房消费信贷相关理论
二 幸福经济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 住房信贷消费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理论基础
二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指标的选择
三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 我国房贷者幸福指数现状和问题分析_
第四章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识别
一 住房消费信贷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析
二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调研问卷的设计与收集
三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调研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五章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方法
二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三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分析
第六章 提高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的相关建议
一 强化的宏观调控
二 发挥商业银行的服务与引导作用
三 增强消费者理性购房意识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研究展望
附录
一 住房消费信贷幸福指数调研问卷
二 住房消费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 提前支付房贷行为与人口统计关系的实证研究
四 信用卡消费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与人口统计特征
关 系实证研究
五 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六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七 金融非均衡下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
八 金融中介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
致谢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约却不失厚重感,深蓝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书名,透露出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与专业。我是一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不是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住房消费信贷”这个概念,以及它与“居民幸福指数”之间的联系,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家园和生活品质的关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住房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深切的期盼,而信贷则成为了许多人实现这一梦想的“助推器”。我很好奇,当信贷的潮水涌入住房市场,它究竟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迹,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内心的那份安宁与满足?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揭示出住房信贷与我们每日的喜怒哀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期待着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个局外人打开一扇理解这个复杂议题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追求物质安稳的同时,精神上的富足与幸福,究竟是如何被“房贷”和“幸福感”这两个词语所交织在一起的。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业余观察者,深知住房问题在中国居民生活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居者有其屋”不仅仅是一个朴素的愿望,更是许多家庭经济规划和人生目标的核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对于“住房消费信贷”这一概念背后更深层社会影响的认知空白。我期待作者能够将枯燥的经济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现象相结合,用一种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方式,来探讨住房信贷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它是否会剖析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还款年限等具体政策,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甚至是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我更想知道,当一部分人通过信贷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他们的幸福感是否会随之提升,而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获得信贷支持的群体,又将面临怎样的心理落差和生活挑战?这本书是否能以一种更加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金融工具对个体生存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幸福”的内涵,以及它与物质基础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评分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趋势和国家发展政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要落脚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福祉上来。这本书的题目《中国住房消费信贷与居民幸福指数》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直指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住房与民生。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住房消费信贷”这个相对宏观的经济金融概念,与“居民幸福指数”这个更具个体感受和社会学意义的指标联系起来的。我相信,这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理论框架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我期待书中能够阐述清楚,信贷的扩张和收缩,是如何通过影响住房价格、居民财富、消费能力,最终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生活满意度的。例如,高企的房价和沉重的房贷压力,是否会显著降低居民的幸福感?而适度的信贷支持,又能否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提升整体社会满意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经济政策在住房领域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最终对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所产生的真实影响。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对“幸福”这个抽象概念背后,那些可感知、可量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好奇。住房,无疑是构筑个体幸福感最坚实的地基之一,而住房消费信贷,则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重要桥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经济数据分析层面,而是能深入到微观的个体体验,去呈现不同群体在住房信贷影响下的生活图景。例如,它是否会讲述那些通过努力工作,成功贷到款项,最终拥有自己温馨小家的家庭,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又或者,它是否会触及那些因房价过高、信贷门槛难越而感到焦虑和失落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挑战。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去揭示信贷政策的“温度”,以及它如何左右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最终影响到那份最本真的幸福感。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物质发展与精神追求之间复杂关系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在金融逻辑的背后,流淌着的依然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我便被其严谨的学术范式和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所折服。作者似乎对中国庞大而复杂的住房市场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深入剖析住房消费信贷的运行机制,试图勾勒出其对居民整体幸福感可能产生的多维度影响。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将抽象的“幸福指数”与具体的金融工具——住房消费信贷——进行量化连接的。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和统计分析,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这或许是理解研究结论的关键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作者的严谨性更加信服。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在住房信贷与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化表现?例如,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背负巨额房贷,他们的幸福感是否会与小城镇购房者截然不同?又或者,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如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甚至是一些新型的租赁金融产品,对幸福感的塑造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隐藏在经济数据背后的社会现实,让我看到金融政策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情感世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