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有道术亦有道(上)/白钦先集
定价:82.00元
作者:白钦先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4993380
字数:
页码:3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人有道术亦有道(上)/白钦先集》共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为2012年以来所发表的及未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回忆录及讲演整理稿,共计45篇,其中讲演及末公开发表的11篇,公开发表的政策性金融类11篇,三维金融架构类4篇,普惠金融类5篇,金融发展类14篇,以上为本文。第二部分是附录,其中附录一是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相关文献13篇,另外还补充收录了江曙霞教授2012年在首届“中国金融研究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以示对过去工作失误的补救;附录二是社会各届题词、白氏箴言选与贺信,其中题词印章115枚,白氏箴言27条,34枚,贺信22封;附录三是2017年白钦先学术思想高峰论坛专家学者及师门弟子感言,共22篇。
目录
我的一生追求与我们民族的神圣使命——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
经济金融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心路历程
为《题词箴言印章图谱集》而撰的序言
我的母亲
致孔祥毅教授荣获2016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生成就奖”的贺信
关于大力发展民间金融问题之我见——在首届中国民营银行论坛上的讲话
在第六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金融回归本源,金融的本元在哪里——在第七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哲学思考
三次成功的预测与预言——思想与逻辑的穿透力
为杨秀萍教授出版的专著《金融相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约束边界理论研究》而撰的序言
中国政策性金融廿年纪之十辨文
在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深化政策性金融改革
政策性金融发展新阶段——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长久性战略决策
论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征——公共性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与财政公共性的比较研究
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项目的国际比较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国际比较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财务指标的国际比较
政策性金融机构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
论“三维金融架构”——哲学、人文、历史、经济与社会的综合视角
试论综合视角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基于哲学、历史、人文、经济与社会的综合视角
合作性金融的合作动机及引致原则研究
中国农村信用社未走上合作金融道路的历史与文化视角的分析
普惠金融概念的再界定及其本质性特征的阐释
重提普惠金融是对金融普惠性异化的回归
中国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基于普惠金融导向的征信体系发展研究
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改革、制度、危机与增长——评江春教授新著《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及反思》
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征信基础理论研究
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金融资源观视角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之海。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人与“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道”,并非是某种高不可攀的玄学概念,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人情世故,乃至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充满哲理的语句,仿佛在品味一杯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书中的论述,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振聋发聩。它引导我去思考,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去理解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困惑。那些关于“道”的阐释,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丰富的现实案例和人生感悟,让抽象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我开始明白,原来“道”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之中。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受益匪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视角,让我对“人”这个主体以及其所处的“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积攒的浮躁与迷茫。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笔下的“道”既有古人的深邃,又有今人的通达,让人读来既觉庄重,又不失亲切。他似乎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纠葛,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将那些复杂的问题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术”的阐述,认为“术”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让我对那些所谓的“生存技巧”、“处世之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书中很多观点,都让我拍案叫绝,仿佛醍醐灌顶。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行为和选择,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知道“道”,而是忽略了“道”,或者仅仅停留在对“术”的浅层运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人生智慧的唤醒。它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去认识他人,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层面,更在于它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作者以一种极其超然的姿态,审视着人与“道”的关系,将那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一直对“道”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但往往难以捉摸。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开始真正理解“道”的含义,它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神谕,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和智慧。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发人深省。他对于“术”的论述,更是独到之处,认为“术”是“道”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这让我对那些所谓的“生存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与“道”相结合的智慧。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指引着我,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困惑。他笔下的“道”,并非是教人如何去“做”,而是引导人去“悟”。这种“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升华,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回归。我曾一度认为,“道”是玄之又玄的东西,遥不可及。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就隐藏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隐藏在我们与人相处的点滴细节里。作者的叙述方式也非常独特,他善于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寥寥数语,便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句子时,停下来,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会闪过无数的画面,关于我的人生,关于我的经历,关于我与他人的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也给了我未来的方向。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道”。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有所探究,但往往感到晦涩难懂。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将“道”的概念阐释得淋漓尽致。他巧妙地将“道”与“术”相结合,打破了许多人对“道”的刻板印象,认为“道”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通过“术”来体现和践行的。书中的观点,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让人在读的过程中,不禁拍案叫绝。作者的叙事风格,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如涓涓细流,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其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的探讨,他用“道”的视角去解读这些现实问题,让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悟物”,一本能够真正改变人生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