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知日 設計力
定價:35.00元
作者:蘇靜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08644172
字數:22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日本的設計總是為人稱道,從平麵設計到工業設計,從一張廣告到一座建築,讓我們不禁思考,日本設計到底厲害在哪裏。
早在“設計”這個詞誕生之前,人們就已開始設計瞭。我們周圍的所有物品,都是被設計齣來的。日本設計正是具有這種“日常性”: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海報、標誌,超市裏*普通的産品的包裝,全都經過細緻、縝密的設計。日本注重細節,注重設計的實際功用。看似平凡的日常,也許這正是日本設計之力所在。
於是,我們追溯日本設計*開始的日宣美展和日本設計中心的成立,傾聽永正一井、原研哉、服部一成、山中俊治這些大師們談日本設計的過去與將來,從柳宗悅、柳宗理的理論中探索現代設計與民藝的淵源;我們從平麵廣、包裝看到工業産品,從一件産品縱嚮的設計曆程看到橫嚮的全國各地的獨特設計,總歸能看得齣日本設計中所蘊含的力量,總歸能理解這力量從何而來。
內容提要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知日》特集8彈——《知日設計力》特集。
從日本設計界的起始——日宣美展、日本設計中心的成立說起,專訪永正一井、原研哉、色部義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等多位知名設計師,探討民藝與現代設計的關係,探索日本各地的好設計……從過去到現在,從平麵到工業,從細節處感受日本設計之美,從各角度思考日本“設計力”所在。
【知日專訪】
永正一井——日本平麵設計協會特彆顧問、日本設計中心高顧問、日本設計振興會前會長
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藝術總監
色部義昭——日本設計中心色部設計研究所總監
大黑大悟——日本設計中心大黑設計研究所總監
服部一成——平麵設計師、藝術指導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齣《知日》特集8彈——《知日設計力》特集。
從日本設計界的起始——日宣美展、日本設計中心的成立說起,專訪永正一井、原研哉、色部義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等多位知名設計師,探討民藝與現代設計的關係,探索日本各地的好設計……從過去到現在,從平麵到工業,從細節處感受日本設計之美,從各角度思考日本“設計力”所在。
【知日專訪】
永正一井——日本平麵設計協會特彆顧問、日本設計中心高顧問、日本設計振興會前會長
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藝術總監
色部義昭——日本設計中心色部設計研究所總監
大黑大悟——日本設計中心大黑設計研究所總監
服部一成——平麵設計師、藝術指導
山中俊治——工業設計師、LEADING EDGE DESIGN創立者、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助陣】
本特集“日本設計中心”大專題由日本設計中心及各位相關設計師排版、監修。
【關鍵詞】
日宣美展/永井一正/日本設計中心/原研哉/柳宗悅/柳宗理/色部義昭/大黑大悟/服部一成/山中俊治/索尼Walkman/三宅一生/21_21 DESIGN SIGHT/雷剋薩斯/D&DEPARTMENT; PROJECT……
專門關注日本的媒體品牌「知日」旗下紙質齣版物《知日》特集,每月一本,緻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道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
瞭解更多有關知日的信息,請關注知日微博@知日ZHIJAPAN
目錄
作者介紹
撰稿人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遊曆過許多國傢。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吳東龍
從事設計觀察的作傢、講師、設計師,也是課程與書籍的規劃者。在多麵嚮的設計工作裏,長期關注日本的設計場域,著有《設計東京》係列書籍,作品見於兩岸三地。現在是“東喜設計工作室”、創意聚落“地下連雲企業社”負責人。
原博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係副教授、藝術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東京藝術大學訪問學者。以視覺形象係統設計、日本戰後平麵設計史為研究方嚮,著有《企業形象整閤》《和諧之美——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研究》等。
受訪人
永井一正 設計師
1929年生,日本平麵設計協會特彆顧問、日本設計中心高顧問、日本設計振興會前會長。曾為日本宣傳美術會會員,參與創立日本設計中心。設計有東京電力標誌、日清食品標誌、劄幌鼕季奧運會標誌等。曾獲紫綬勛章、藝術選奬文部大臣奬等多數錶彰。
原研哉 設計師
1958年生,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藝術總監。代錶設計有長野鼕季奧運會開、閉幕式手冊,愛知世博會官方海報,梅田醫院標識係統,無印良品廣告等。曾策劃“RE-DESIGN”“HAPTIC ”“TOKYO FIBER”“JAPAN CAR”等展覽。著有《設計中的設計》《白》等。
色部義昭 設計師
1974年生,2003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後進入日本設計中心,曾任職於原設計研究所,2003年設立色部設計研究室。2008年獲SDA*秀奬,2009年獲JAGDA奬、JAGDA新人奬及ADC奬。
大黑大悟 設計師
1979年生,2003年畢業於東金澤美術工藝大學視覺設計科後進入日本設計中心,曾任職於原設計研究所,2011年設立大黑設計研究室。曾獲JAGDA新人奬、東京ADC原弘奬、D&AD;金奬等。
服部一成 設計師
1964年生,平麵設計師、藝術指導。2003年以《流行通信》的編輯設計獲得第6屆龜倉雄策奬,2011年獲每日設計奬。
山中俊治 設計師
1957年生,LEADING EDGE DESIGN創立者、慶應義塾大學教授。代錶設計有JR東日本的Suica檢票機、OXO廚房用具係列等,並參與多數機器人、假肢等高科技産品的設計。曾獲2004年每日設計奬、2006年GOOD DESIGN金奬等。
鬆崎順一
傢電收藏傢、Design Underground工作室總經理,主要收集20世紀70~80年代日本傢電。
赤鹿麻耶 攝影師
1985年生,畢業於關西大學中國語中文學科東亞映像文化論專業,2011年憑藉“Eating Wind”係列作品獲得寫真新世紀2011大奬,並在東京、大阪等各地參展。
西村俊之
學研社雜誌《大人的科學》主編。
文摘
序言
評價五: 我對《知日 設計力》的喜愛,源於它所傳遞齣的那種“看見”的力量。在這本書之前,我常常會不自覺地被一些漂亮的東西吸引,但卻不知道為什麼,也無法言說。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專業的導覽者,帶領我一步步走進設計的殿堂,讓我學會瞭如何去“看懂”設計,如何去“欣賞”設計,甚至如何去“創造”設計。它打破瞭我對設計固有的刻闆印象,讓我明白設計並非僅僅是關於外觀的美化,更是關於策略、關於溝通、關於解決問題。書中對不同領域的設計案例的解析,讓我看到瞭設計的邊界被無限拓展,從一個微小的産品細節,到一座宏大的城市空間,都蘊含著設計的智慧。我特彆贊賞它對“設計力”的定義,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精湛,更是思維上的創新和對未來的洞察。它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同樣齣色,每一頁都充滿瞭藝術感,閱讀體驗非常愉悅。它激發瞭我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保持審視和思考的態度,也讓我相信,通過設計,我們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有效率。
評分評價二: 作為一名長期在創意行業摸爬滾打的老兵,《知日 設計力》帶給我的驚喜著實不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以為不過是市麵上眾多設計類讀物之一,泛泛而談,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好看”層麵,而是著重探討瞭“設計力”這一核心概念,並將其融入到各種實際應用場景中。書中的案例選擇極具代錶性,涵蓋瞭品牌設計、産品設計、交互設計、空間設計等多個領域,而且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案例,但書中對這些案例的解讀卻充滿瞭新意。我特彆欣賞它對設計背後邏輯的剖析,例如某個品牌的VI係統為何能夠深入人心,某個産品的用戶體驗為何如此齣色,書中都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解釋。這不僅僅是技巧的傳授,更是思維方式的啓迪。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項目中的決策過程,是否真正考慮到瞭設計的根本目的和用戶需求。這本書的優點還在於它的結構清晰,邏輯性強,每一章節都圍繞著“設計力”的不同維度展開,循序漸進,易於消化。對於想要提升設計思維、突破瓶頸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
評分評價四: 《知日 設計力》這本書,就像是一扇打開瞭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影響生活的創意産品和空間感到著迷,但卻很難將這種感受具象化,更不用說將其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點亮瞭一盞明燈。它不僅僅是展示瞭“好設計”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好設計”背後的邏輯和“設計力”的本質。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案例的分析,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通過層層剝繭的方式,剖析瞭設計師的思考過程、目標受眾的需求以及最終想要達到的效果。書中反復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設計不僅僅是為瞭滿足視覺上的愉悅,更是為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生活品質。我之前對一些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的理解非常片麵,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瞭其中的奧妙,以及它如何能夠影響用戶的行為和決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吸引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流暢,讓我在閱讀中能夠輕鬆地吸收各種信息。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簡直是設計入門者和從業者的寶藏!《知日 設計力》的封麵就散發著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我一直對設計充滿好奇,但總覺得概念模糊,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本書恰好解決瞭我的痛點,它不像一些理論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通過大量精美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講解,將設計的核心理念一點點剖析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設計風格的溯源和分析,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再到當下流行的扁平化設計,每一種風格的演變都伴隨著曆史和社會背景的闡釋,這讓我對設計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更深層次的認知。書中還有很多關於色彩搭配、字體選擇、排版布局的實用技巧,我感覺自己像是得到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導師的指導,每一個小細節都蘊含著大智慧。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設計”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去嘗試自己動手創作的衝動。它讓我明白,設計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能夠解決問題,傳遞情感,甚至改變世界。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珍藏的書籍。
評分評價三: 我一直認為,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都是最好的驅動力,而《知日 設計力》則是我最近一次好奇心的産物,而且收獲頗豐。作為一名對美學有著濃厚興趣但非科班齣身的普通讀者,我常常在欣賞一件精美的設計作品時,會問“為什麼它會這麼吸引人?”這本書恰好解答瞭我心中的無數疑問。它用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拆解瞭設計作品的構成要素,從最基本的綫條、色彩,到更復雜的空間構成、敘事性,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設計思維”的介紹,它不僅僅是關於美學,更是關於解決問題、優化體驗和創造價值的過程。書中不乏一些前沿的設計理念和趨勢的介紹,但並沒有讓人感到難以理解,反而通過生動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發現,原來設計並非少數天纔的專屬,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去掌握的技能。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玩一場關於“如何讓世界更美好”的智力遊戲,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讓我更加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個設計細節,並從中獲得靈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