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伶界漫谈 张文瑞著 中华书局

旧京伶界漫谈 张文瑞著 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京剧
  • 伶界
  • 旧京
  • 文化
  • 回忆录
  • 张文瑞
  • 中华书局
  • 戏曲
  • 历史
  • 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千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0980
商品编码:2975492671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标题:旧京伶界漫谈

作者:张文瑞

定价:49.00

包装:平装-胶订

页数:

开本:16开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内容简介:

旧京民俗文化丰富而广博,韵味无穷的京剧文化正是其中尤其灿烂的一笔。本书通过大量切实可信的资料,辅之以流畅的笔触,帮我们补上了旧京伶人的生活与艺术这有趣的一课。

目录:

 

序 / 1

文武昆乱不挡 / 1

说“好角儿” / 9

唱戏讲究“通大路” / 15

“整脸子”与“没眼睛” / 19

唱戏不是嚷戏 / 24

说“饮场” / 31

“抱本子”“对戏”与“台上见” / 38

说“里子” / 48

底包与跟包 / 62

戏份儿、包银与“公事” / 72

“七行” / 83

“七科” / 105

“场面” / 114序 / 1

文武昆乱不挡 / 1

说“好角儿” / 9

唱戏讲究“通大路” / 15

“整脸子”与“没眼睛” / 19

唱戏不是嚷戏 / 24

说“饮场” / 31

“抱本子”“对戏”与“台上见” / 38

说“里子” / 48

底包与跟包 / 62

戏份儿、包银与“公事” / 72

“七行” / 83

“七科” / 105

“场面” / 114

“行头” / 137

伶界术语 / 146

伶界的师徒 / 171

京派与海派 / 183

精忠庙及精忠庙事务衙门 / 189

清宫的升平署与内廷演戏 / 198

古代八音与胡琴“八音” / 208

说“叫好儿” / 212

说票友 / 218

捧角儿 / 242

说戏迷 / 263

旧京演戏的场所 / 274

伶人与大烟 / 286

伶人的茶饭烟* / 296

伶界旧事趣闻 / 308

黄钟大吕能否连用 / 339

京剧改革刍议 / 343

参考书目 / 352

后记 / 358


古都风韵,京华绝响:近代伶界风云录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帝都繁华与沧桑的古老城池,其声名远播,不仅在于雄伟的宫殿、巍峨的长城,更在于那流传千年的曲艺瑰宝——京剧。而京剧的璀璨,离不开一代代伶人的薪火相传,他们用一身技艺,唱响了京华的岁月,勾勒出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本书将目光投向近代京城,聚焦在那活跃于舞台内外、才艺卓绝、命运多舛的伶人们,为您娓娓道来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展现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近代伶界画卷。 一、梨园风雨,时代变迁的缩影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晚清的腐朽衰败,辛亥革命的曙光乍现,北洋军阀的混战,直至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阶层,也包括了以艺为生的伶人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员,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本书将从历史的大背景出发,为您梳理近代京城梨园界的格局变化。在晚清,京剧作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皇室贵族的青睐,也逐渐走向民间,形成了以四大徽班为基础,融合京津冀一带戏曲艺术,最终发展成熟的京剧。然而,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曾经不可一世的皇亲国戚失去了权势,京剧艺人也失去了最稳固的依靠。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但与此同时,新的文化思潮涌动,戏剧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些伶人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商业头脑,在舞台上创造辉煌,甚至跻身社会名流。他们与当时的政客、商贾、文人雅士交往,舞台内外,演绎着一幕幕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本书将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描绘,展现这一时期的社会百态,以及伶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国难当头,京剧艺人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一些艺人坚守民族气节,用艺术表达抗争,谱写了悲壮的篇章;另一些则被迫在屈辱中生存,他们的选择,也折射出时代的残酷与无奈。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伶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二、群星璀璨,伶界英才的传奇人生 近代京城,名伶辈出,群星璀璨。他们的名字,至今仍被戏迷津津乐道,他们的艺术,更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书将精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伶人,从他们的出身、学艺、成名、成名后的生活,乃至晚年境遇,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细致的描绘。 生旦净丑,各领风骚: 我们将为您介绍那些在不同行当上成就斐然的大家。例如,那些将青衣表演推向极致的坤伶,她们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无数经典女性形象,在生活中也往往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还有那些唱念做打皆精的青衣名家,她们的嗓音穿越时空,至今仍能打动人心。武生行当的翘楚,身手矫健,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花脸的豪迈与泼辣,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小生的风流儒雅,或是英姿勃发的少年形象,都曾征服无数观众。 名伶轶事,悲欢离合: 除了艺术上的成就,本书更将关注伶人们的个人生活。他们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童,经过严苛的训练,成长为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辉煌与失落?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和口述采访(如有可能),为您呈现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他们的爱情婚姻,家庭变故,甚至是江湖恩怨,都如同他们扮演的角色一样,充满了戏剧性。许多伶人,因为其特殊身份,与当时的社会名流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艺术传承,薪火相传: 京剧的生命在于传承。本书将探讨近代京城梨园界的师徒关系,那些严谨的传承方式,以及在这种传承中,伶人们如何创新与发展,将京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一些名家,不仅技艺高超,更是桃李满天下,他们的徒弟们,很多也成为了新一代的京剧名角,延续着梨园的血脉。 三、舞台内外,社会风情的人情百态 伶人,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活动,不仅局限于戏园,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将为您描绘近代京城伶界之外的社会图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戏园文化,市井生活: 戏园,是近代京城重要的娱乐场所,也是社会信息交流的集散地。观众们在戏园里,既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市井气息。本书将为您展现当时戏园的氛围,观众的构成,以及戏园与周边商业、民俗的互动。伶人在台上的光鲜亮丽,与台下的真实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 名伶与社会: 近代一些名伶,不仅是艺术家,更是时代的偶像。他们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商贾巨富、乃至政治人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将深入探讨这种联系的本质,以及它对伶人生态和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名伶的个人魅力,有时候甚至能影响到社会舆论和时尚潮流。 伶人的社会地位与困境: 尽管伶人技艺高超,受到部分观众的追捧,但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他们仍处于“倡优”的地位,受到一定的歧视。本书将深入探讨伶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他们在当时的法律、道德层面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一些伶人,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用艺术为社会进步发声。 四、历史回响,文化传承的思考 回顾近代京城的伶界风云,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简单叙述,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京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辉煌,也曾面临危机。 本书希望通过对近代伶界的深入描绘,让读者更了解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伶人们为京剧艺术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巨大贡献。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对当下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如何让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这本书,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与近代京城伶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曾经辉煌的梨园世界,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岁月,品味那份永不褪色的京华绝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仿佛能闻到纸墨的香气,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那个年代。我一直觉得,京剧不仅仅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特别是老北京的梨园,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子、甚至是语言习惯,都与众不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亚文化。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没有现代媒体的时代,这些伶人们是如何在观众的喝彩与挑剔中生存,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艺赢得尊重和地位的。这本书的作者,张文瑞先生,在我看来,一定是一位对京剧有着深厚情感和研究功底的学者。我期待他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京剧伶人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京剧的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的厚重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京剧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行当,特别是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伶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触摸到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是如何将京剧艺术发展壮大。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细节充满了期待,比如老北京的茶楼、戏园子里的氛围,伶人们的日常起居,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希望作者能够凭借扎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为我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旧日京城梨园图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的呼吸。

评分

这本书的手感和质感都极佳,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都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其中。我一直对京剧的魅力深感着迷,尤其对那个属于老北京的梨园时光充满了好奇。我总觉得,在那段岁月里,京剧伶人们的生活一定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艺术追求,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神秘而辉煌的时代,去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去感受那些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师们的风采。我特别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当时京剧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流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更希望能够窥见那些伶人们在那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评分

这套书的包装和印刷都非常考究,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作为一名对京剧艺术抱有极大热情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深入了解旧日京城梨园的佳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向导,带领我走进那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去感受那个时代伶人们的悲喜人生。我对书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作者的笔触,了解那些伶人们的艺术造诣,他们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我期待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京剧艺术的深刻见解,更希望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那个时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确实很精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颇有分量。我一直对京剧,尤其是老北京的梨园行当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里面藏着许多有血有肉的故事,是时代变迁的缩影。虽然我平时也看些京剧表演,听些京剧唱段,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对那个年代的伶人、行规、生活状态知之甚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旧日京城梨园世界的大门,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门艺术的魅力,以及那些塑造了它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我对书中的考据和史料真实性非常期待,希望能够读到那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了解当时艺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生存、挣扎、又如何将京剧艺术传承和发扬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对京剧的表演技巧、唱腔流派、以及各行当之间的互动有更深的认识,不只是看到台前的光鲜亮丽,更能体会到台后的辛勤付出和历史沉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