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

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并购
  • 中国
  • 报告
  • 2008
  • 经济
  • 金融
  • 投资
  • 企业
  • 市场
  • 行业分析
  • 商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79098
商品编码:2975520601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

定价:180.00元

售价:126.0元,便宜54.0元,折扣70

作者:全球并购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151790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280kg

编辑推荐


《中国并购报告》系列丛书记录中国并购的步伐已经迈过了第八年。专注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忠实的笔触,依旧在这本《中国并购报告2008》中延续。本书全面地记录了2007年国际国内并购市场的风云变幻,细致勾画了各行业的并购整合态势,总结分析了2007年并购相关的法律政策导向,对于并购行业的关注者和参与者来说,本书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中国的并购市场在更为夸张的尺度上展现了2007年这个历史的转折点——股本全流通激发了上市公司股东全面洗牌,整体上市和连续分拆的急速对流,海外市场和境内市场之间大刀阔斧的资产腾挪,撕开温情脉脉面纱的恶意,步履蹒跚但却剑拔弩张的海外大手笔等等全面展现在本土市场上,西方上百年并购与整合的历史聚焦中国……
  新版《中国并购报告》在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一片腾挪跳跃之势中踏步走来。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该系列丛书记录中国并购的步伐已经迈过了第八年。专注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忠实的笔触,依旧在这本《中国并购报告2008》中延续。
  本书全面地记录了2007年国际国内并购市场的风云变幻,细致勾画了各行业的并购整合态势,总结分析了2007年并购相关的法律政策导向,对于并购行业的关注者和参与者来说,本书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2008:繁荣背后的不安(王巍)
章 2007年国际、国内并购统计数据与分析(张金杰、喻鑫、孙贺志、刘国、潘伟、徐翌成) 
 节 2007年全球企业并购形势及其主要特点 
 第2节 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3节 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第4节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与并购 
 第5节 2007年国营企业并购回顾 
 第6节 2007年民营企业并购回顾 
 第7节 2007年跨国并购回顾 
 第8节 2007年中国并购指数 
第2章 全球企业并购趋势展望及预测(张金杰、王波、熊焰) 
 节 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多极世界的崛起 
 第2节 酝酿中的全球并购新格局 
 第3节 2008年全球并购市场展望 
 第4节 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全球并购新格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5节 中国并购环境的日益成熟 
 第6节 资本市场发展助推企业并购活动的进行 
 第7节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间并购创造了条件 
 第8节 产权市场成为实现并购的重要渠道 
第3章 2007年经济、政治环境对并购的助推效应(张晓森、邓露茸、张东平、祝传颂等) 
 节 国际经济环境对并购的影响 
 第2节 国内经济运行态势及其对并购的影响 
 第3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并购的影响 
 第4节 2007年并购立法回顾与展望 
 第5节 2007年——央企并购年 
 第6节 高层声音与相关政策信息 
第4章 并购中的法律与评估处理(孙月焕、关景欣、阮咏华、陈锡康) 
 节 并购中的法律技术处理 
 第2节 2007年并购法律技术创新 
 第3节 并购与评估师技术处理 
第5章 2007年并购热门产业分析(梁勇、杨钢等) 
 节 金融业 
 第2节 能源、矿产业 
 第3节 制造业 
 第4节 建筑业 
 第5节 TMT产业 
 第6节 运输业 
 第7节 零售业 
第6章 2007年中国并购大事记(王一霖、肖子楠) 
 节 2007年重大并购案例透视 
 第2节 2007年中国并购年会 
 第3节 2007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 
 第4节 2007首届并购专项奖 
附录 
 附录1 并购事件按月检索 
 附录2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简介 
 附录3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简介

作者介绍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简介:全球并购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并购交易网等单位联合发起,为适应全球企业并购浪潮而成立的非营利性专业研究机构。中心成立于2001年11月,现拥有由中外十余位并购领域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全球并

文摘


序言



中国并购市场: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2008年度回顾与展望) 2008年,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一系列剧烈动荡。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并购市场也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变革力量。本书《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旨在系统梳理这一年度中国并购市场的脉络,深入剖析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前瞻性地揭示未来走向,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份翔实、专业的参考。 一、 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并购图景 2008年,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外部需求减弱、通胀压力、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这种宏观经济背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并购决策。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中国经济相对独立,但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和海外投资带来的冲击,使得部分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趋于谨慎。跨国并购的难度增加,风险评估更加严峻。 国内经济政策的导向:中国政府在2008年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与国家政策导向一致的并购活动,例如在新能源、高科技、医药等领域的整合。 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为跨境并购带来了新的变量。升值可能增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但同时也为外资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提供了相对更低的进入门槛。 二、 2008年度中国并购市场特点分析 尽管面临挑战,2008年的中国并购市场依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数量与规模的波动:全年并购交易数量与总金额可能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大型交易推迟或取消;另一方面,在特定领域,整合需求依然强劲,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并购仍然得以顺利推进。 内资并购的活跃: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实力的提升,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企业寻求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技术升级、市场整合或产业链延伸,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外资并购的审慎与机遇:外资在中国并购市场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企业因全球经济危机而放缓脚步,审慎评估风险;但也有部分战略性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趁市场调整期寻找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优质资产估值下降时,外资并购可能迎来新的机遇。 行业热点与结构性机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并购活动依然受到关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加速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的整合:在一些成熟行业,如金属、煤炭、水泥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已成为必然趋势。 消费品与服务业: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品、零售、电商、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并购也展现出活跃迹象。企业寻求通过并购拓展品牌、丰富产品线、抢占市场份额。 TMT行业的整合:尽管在2008年,TMT(科技、媒体、通信)行业可能面临着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但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依然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等领域。 三、 并购交易的关键驱动因素 2008年,驱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实现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定价能力。同时,并购也有望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技术、渠道等,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获取先进技术与研发能力: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通过并购直接获取目标公司的技术、专利和研发团队,是许多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捷径。 拓展新市场与客户群体:对于寻求增长的企业而言,并购是进入新地域市场、接触新客户群体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建立全国性的业务网络。 优化产业链布局:企业通过并购向上游延伸以控制原材料供应,或向下游拓展以贴近终端消费者,从而实现对产业链的整体控制和优化,提升整体价值链的竞争力。 管理层对价值增长的追求:无论是在经济上行还是下行周期,优秀的管理团队始终在寻求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途径,并购作为一种战略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实现价值倍增的可能性。 四、 并购交易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参与者也必须正视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估值与支付难题:在市场波动时期,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过高的估值可能导致并购后的整合困难和回报不达预期。支付方式的选择(现金、股票、混合支付)也需要仔细权衡。 尽职调查的审慎性: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法律、业务、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是规避风险的关键。2008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尽职调查的难度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整合风险:并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文化冲突、管理层摩擦、系统不兼容、人员流失等都可能导致整合失败,最终功亏一篑。 政策与监管风险:中国政府对部分行业和交易的监管力度在2008年可能有所加强,如反垄断审查、外商投资政策调整等,都可能对并购交易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与市场风险: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资本市场的变化,都可能对并购交易的进程和交易后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五、 2008年度典型案例与经验启示 本书将深入分析2008年度中国并购市场中的一些典型交易案例,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交易。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们将提炼出以下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成功并购的关键要素:分析那些成功实现价值创造的交易,总结其在战略选择、标的筛选、尽职调查、交易结构设计、整合执行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失败案例的教训:从出现问题的交易中,吸取教训,了解常见的风险点和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为未来的并购决策提供警示。 不同类型并购的实践:如企业间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以及财务投资机构(如PE)的参与,分析其在2008年的具体实践情况。 跨境并购的策略与应对: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和外资在跨境并购中的策略调整和风险应对。 六、 展望中国并购市场的未来 基于对2008年度的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还将对中国并购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产业结构升级与并购整合将继续深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为并购整合提供更多机会。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将是并购热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将持续吸引资本关注,并购将成为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存: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的需求依然存在,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仍将吸引外资“引进来”,寻求投资机会。 监管环境的规范化与透明化:随着并购市场的成熟,相关监管政策将更加完善,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PE/VC在并购市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财务投资机构将继续在并购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专业的投资运作,实现价值创造。 结论 2008年,对于中国并购市场而言,是充满挑战但也蕴藏机遇的一年。本书《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正是希望通过对这一年度市场的全面透视,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并购市场的深层逻辑,掌握其发展脉搏,并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并购市场将继续是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而专业的氛围。报告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将目光聚焦于那个充满变革的中国并购市场,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渴望了解,在当年那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中国的企业究竟是如何在并购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的。报告是否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清晰地勾勒出当年并购市场的总体规模、行业分布、交易类型以及主要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深入分析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从企业战略、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乃至交易结构等多个维度进行解构?我尤其对那些跨国并购案例感兴趣,中国的企业是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陌生的国际市场中寻找目标、进行谈判、完成交易的?同时,那些在中国本土市场进行的并购,又反映了怎样的产业整合趋势和资本运作逻辑?我想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并购图景,理解那些数字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我就被它那深沉而略显厚重的名字所吸引——《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作为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战略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某个特定时期内中国并购市场脉络的书籍,而这本报告,似乎正是我期待已久的。2008年,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初露端倪,国内经济也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是走向整合与壮大,还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报告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动因、策略,以及最终的成败得失?我特别希望它能深入剖析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以及外资在中国并购市场的布局等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提供深刻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在特定宏观经济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时的复杂考量,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塑造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评分

作为一名渴望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观察者,《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无疑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资料。2008年,这个年份本身就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究竟呈现出怎样一种独特的景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当年中国并购市场的整体规模、主要驱动因素、以及那些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交易。报告是否能够深入剖析不同行业内的并购热点,例如,在房地产、能源、科技等领域,企业是如何通过并购来巩固市场地位、获取核心技术,或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我尤其期待看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快速崛起的并购案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在市场化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将体现在它能否为我们揭示出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发展趋势,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有着持续关注的普通读者,我被《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这个书名深深吸引。2008年,这是一个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国内经济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想了解,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的企业并购市场呈现出怎样的格局和特点?报告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让我看到当年并购市场的整体规模、主要驱动力、以及不同行业内的并购活跃度?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书中深入了解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分析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执行过程以及最终的市场影响。例如,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扩张、以及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并购,这些不同的力量是如何在中国并购市场中博弈和融合的?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将体现在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是如何运用并购这一工具来调整自身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商业发展史感兴趣的人来说,《中国并购报告(2008年)》这个标题本身就足以引起极大的好奇心。2008年,那一年留给我们的记忆是复杂的,全球经济的震荡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交织在一起。我想知道,在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中,2008年是一个怎样的节点?报告是否能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详尽的市场全景图,包括交易数量、交易金额、行业分布,以及最重要的——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并购案例?我特别希望看到书中对当年那些大型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的深入分析。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企业是如何做出并购决策的?背后又有哪些策略考量和风险控制?报告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企业是如何在应对外部冲击的同时,抓住机遇,通过并购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并最终塑造中国经济的未来格局?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一定在于它所提供的历史视角和案例分析,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在那个特殊时期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