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心愿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宿世累积的智慧成就中国传统文化纹饰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吉祥条目图案制作

凡俗心愿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宿世累积的智慧成就中国传统文化纹饰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吉祥条目图案制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传统文化
  • 吉祥图案
  • 纹饰艺术
  • 民俗文化
  • 传统工艺
  • 文化艺术
  • 图案设计
  • 历史文化
  • 装饰艺术
  • 中国纹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临池学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7088
商品编码:29756087698
丛书名: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原著成书于一九二七年,且由陈宝琛署名,段祺瑞题词,王贤宾、阚铎等人题跋。原书由常年居留在中国的日本人野崎诚近辑录而成,书中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至今无人企及。

2. 全书图文并茂,共收入400余幅吉祥图案,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图案寓意和具体用途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从历史与文化出发,解读吉祥图案;从生活与日常出发,去疑释义,雅俗共赏,是一部集学习、研究、欣赏、收藏、应用为一体的生活文化教材。

3.  吉祥图案经千年传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和标志性符号,揭示着古典中国文化的精髓。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全书用400余幅精美吉祥画,生动呈现传统装饰艺术,表达中国人骨子里的厚道与美好,带你重新认识中正典雅、温柔敦厚的古典中国。

4.  封面由书装设计师操刀特别设计,和全书古意盎然的风格相呼应。全彩印刷,色泽温润,双封设计,美观的同时也可以对书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装帧轻巧,唯美珍藏。

5.   随书附赠特别定制的一套八幅“万事胜意”精美主题祈福画,所选图片分别是“和合如意”“飞鸿延年”“连钱”“天中”“同偕到老”“五福和合”“喜从天降”“指日高升”,单幅尺寸为8cmⅩ14cm,116克超白大地纸高清印制,可作装饰、书签和表白礼物使。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是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以日本人野崎诚近关于中国风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图案解题》为底本整理、编译而成。内收传统吉祥图案400余幅。题材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各个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它通常应用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器物和字体等形象,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凝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作者简介

野崎诚近(1884~?)

日本人,生于日本金泽。清末民初即在我国居住,精通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曾在天津开设古玩铺。本书是他留居中国数十年间辑录整理而成,他对中华民间吉祥图案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至今难以企及。

 

译者简介

 

郑灵芝

日语专业研究生,从事日语相关工作多年。热爱笔译,已出版译著《养狗记》(太宰治作品)、《青梅竹马》(樋口一葉作品)等。随夫外嫁,现居美国。

 

目 录

目录      

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阅读引导

平安如意         / 001

事事如意         / 006

百事如意         / 009

万事如意         / 010

新韶如意         / 015

吉祥如意         / 017

和合如意         / 018

竹报平安         / 019

岁岁平安         / 022

四季平安         / 024

马上平安         / 026

双福             / 027

五福捧寿         / 028

五福和合         / 030

纳福迎祥         / 031

榴开百子         / 033

华封三祝        / 037

多福多寿多男子      / 038

多福多寿         / 041

福在眼前         / 042

福寿双全        / 050

翘盼福音        /053

三多九如        /054

平安五福自天来     /056

福寿如意        / 057

福禄寿三星     / 062

双喜            / 064

同喜            / 070

竹梅双喜        / 072

报喜图         / 073

喜在眼前        / 075

喜相逢         / 076

喜上眉梢       / 077

喜报春先        / 078

欢天喜地        / 079

喜从天降        / 080

岁寒三友        / 082

天地长久         / 087

天地长春         / 088

长生不老         / 089

长春白头         / 090

万代长春         / 091

杞菊延年         / 092

延年益寿         / 095

寿图            / 098

百寿图         / 100

八仙庆寿         / 103

八仙过海         / 107

八仙仰寿         / 108

群仙祝寿         / 109

群仙拱寿         / 110

群芳祝寿         / 112

芝仙祝寿         / 113

齐眉祝寿         / 115

天仙拱寿       / 116

天仙寿芝       / 117

仙壶集庆       / 118

蟠桃献寿       / 119

瑶池集庆       / 120

麻姑献寿       / 122

东方朔捧桃    / 125

海屋添筹       / 126

嵩山百寿       / 128

寿山福海       / 129

必得其寿       / 130

贵寿无极       / 131

春光长寿       / 133

万寿长春       / 134

代代寿仙       / 135

寿居耄耋       / 136

八吉祥        / 137

龟鹤齐龄       / 143

松鹤长春       / 147

百禄           / 148

鹤鹿同春       / 151

国色天香       / 152

官居一品       / 153

富贵长春       / 154

长命富贵       / 155

功名富贵       / 156

富贵寿考       / 157

白头富贵       / 158

正午牡丹       

富贵耄耋       

富贵万代      

富贵平安       

神仙富贵       

满堂富贵       

玉堂富贵       

荣华富贵      

一路荣华      

金玉满堂      

和合二圣      

因何得耦      

同偕到老      

夫荣妻贵      

子孙万代      

瓜瓞绵绵       

早立子       

早生贵子      

连生贵子      

鸳鸯贵子      

麒麟送子       

宜子孙        

宜男益寿       

宜男多子      

兰桂齐芳      

福增贵子      

寿献兰孙       

三纲五常      

伦叙图      

教五子      

五子登科      

苍龙教子     

聪明伶俐      

伶俐不如痴   

三元及第      

连中三元      

喜报三元     

喜得连科      

一路连科       

状元及第      

状元祝寿     

一甲一名      

雁塔题名       

杏林春燕       

青云得路      

春风得意      

平升三级       

太师少师     

一品当朝       

带子上朝      

丹凤朝阳       

官上加官       

加官晋爵       

指日高升     

翎顶辉煌      

加官受禄      

封侯挂印     

马上封侯       

辈辈封侯      

冠带传流     

英雄独立    

英雄斗志      

君子之交      

同心之言     

大人虎变      

君子豹变

一品清廉    

一琴一鹤    

唯吾知足   

家家得利     

年年大吉       

年年有余       

连年有余       

渔翁得利        

和合万年        

吉庆有余        

本固枝荣        

刘海洒钱        

羲之爱鹅        

洞天一品        

尚书红杏        

牧童遥指杏花村    

玉树临风        

松菊犹存        

八骏马         

福缘善庆        

百鸟朝王        

天官赐福         

天中         

天中集瑞        

百事大吉        

弯弯顺         

室上大吉   

九世同居        

安居乐业       

举家欢乐         

九秋同庆        

三阳开泰       

九阳启泰         

太平有象        

河清海晏         

 

题名索引       

 

 

前 言

解读中国传统风俗的一点研究

 

关于中国研究的必要性,时至已无可辩驳。值得研究却尚未有人着手的材料,简直多不胜数。

我在中国已有二十年,日常生活中近在眼前的一事一物无不可用来作为研究的资料。且这些研究的根本意义应当首先指向中国人的国民性。现下,中国逐渐觉醒,蜕旧壳,迎新生,正是见证万般世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身处混乱局面而欲探究其国民性,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静观之下,可发现积习之力仍是决定新生方向的指南。四千年培养起来的传统国民精神形成一条水脉,无论在何等澎湃的激流之中仍能凸显其鲜明的存在感。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中国研究的步,也是其。

传统的国民精神又形成共同的趣味嗜好,表现多端。对于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稍离的衣食住行当中普遍使用的设计图案,溯其起源,知其发展,作为国民性研究的有力资料,想来并非我一已之偏见。

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吉祥图案的研究亦是中国国民性研究的捷径,故兢兢业业多年,编此一书。本书搜集图材四百余种,虽仍有遗漏,但一般图案已基本网罗在内。

请允许我略述一二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中国人在宗教上信奉的是儒、道、释三教。在道德上自然是以儒教为本体,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教之影响也颇为深远,其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诚然,儒释二教的精髓在部分学者隐士中间得到哲学上的研读推究。但是,生于中国育于中国的道教与民族性和民族感情为契合,早早便对二教进行吸收和同化,终高举所谓三教归一这个标语成为举国信仰,希求富贵、梦想不老、渴望神秘、憧憬仙界,只消略看一看这些图案,你大约就能同意这些欲望是何等强烈。

而且,这些信仰要说是因道教而发生,恐怕也不尽然。《书经》中的《虞书·益稷篇》有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在郑玄的注中这样写道:

“会读为绘,谓画也。絺读为黹、黹紩也,谓刺也。宗彝,虎蜼也、谓宗庙之郁鬯尊也。粉米,白米也。自日月至黼黻凡十二章、天子以饰祭服。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于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六者紩以为绣施之于裳也。”

结合该注,可知人们早在尧舜之世已崇拜天文,视山河为神灵,看重吉祥。道教萌芽于这些先天信仰之上,又经释儒二教的培育,成为的模样。总之,道教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固有性格本身披上宗教的外衣,因此我们可将的中国国民性看作以道教为经、儒教为纬、更以佛教点彩的绫锦,这一点在这些图案当中展示无遗。

日本虽无道教的庙观道士,但经大陆文明着色之后进入日本的佛教已吸收了道教的特色,道教的感化早已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大量痕迹,在现代日本人的生活中不断形成深刻的波纹。且看我们衣食住行当中的创意图案上接受了多少中国传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的这点小小研究不仅可用于了解中国,还可帮助人们了解日本自身。总而言之,在这方面也能深切认识到源自同一个文化苗圃的同文同种的两个民族之间的密关系。

此外,我们日本人认为中国是文字国家,只觉得汉字是用眼睛看的文字。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同时也是需要用耳朵去听的文字。声音是中国文字史上不可忽略的要素,形声在仓颉造字法则、亦即《六书》中位列其一。《说文》九千三百字中,专属于形声一类的共七千有余(根据吴锦章的《六书类纂》)。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乾嘉年间,将声韵之妙用于经传训诂的做法经高邮王氏父子流行开来,清朝小学家对此无人不知。然而在我国,埋头研究宋学的学者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只要大家看到本书所列图案材料中异字同音如何得到重视,就可认识到一个不可动摇的事实,即汉字也是应当用耳朵去听的文字。

中国有大量非常独特的文献和艺术,人民有大国国民的素质,即使某段时期国家动乱,政治腐败,一旦机运到来,便又能奋然勃兴。

我还想说一句,本书所收录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图案,此外应该还有不少钟鼎器物上出现过的比一般创意图案略为高尚、同时也是本书所收图案之源泉的图案。希望他日能将这些图案也汇编成书,以此书为彼书之通俗篇,彼书为此书的博古篇。

野崎诚近写于20世纪20年代

在线读

平安如意◎ 花瓶中插一柄如意的图案或花瓶的瓶耳呈如意形状的图案。

瓶与平同音同声,内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如意随佛教一道从印度传来(梵语阿那律)。传说僧侣讲经时,为避免忘词,常将要点写于其上。今菩萨像往往手持如意,为佛具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制作了一种器物,可兼作后背发痒而手又够不到时的手指状蚤杖和文官上奏时用于书写启事要文备忘的笏板,同时还可用于指挥或护身。此器物因其功能,取名为如意。后随着道教的兴盛,改仿灵芝(参照P054、P113)或祥云(参照P225)的形状,又因名称和形状寓意吉祥,遂成颂祝之物。

|应用|

家具、什器、建筑等。另,白玉、木、竹等制成的如意作为寿礼使用多。

|附记|

如意(或如意头)和花瓶也可分开,分别用于家具、建筑的饰边或生活器具、衣料纹样等。

 事事如意两个柿子或唐狮子两头和如意一般绘灵芝代表如意的图案。

柿与事同音同声,两个为柿柿,寓意事事。

柿有七德,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曰:“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一是树木的寿命长,二是树荫多,三是鸟不筑巢,四是不生虫,五是红叶可供赏玩,六是能结华美的果实,七是落叶尤其阔大。)可雅俗共赏。

狮亦与事同音异声,狮子为百兽之王。(参照P233)

|应用|

衣料、家具、什器、饰品等。此外,在生日、婚礼的花簪等上也较多使用。

|附记|

柿蒂用于各种纹样,尤其在建筑图案中多有应用,因《尔雅翼》有云:木中根固者惟柿为。俗谓之柿盘。(在诸树之根中,以柿树为稳固,俗称柿盘。)寓意地基坚固、扎实。

 

 

柿蒂纹

百事如意百合花或百合根、柿子或唐狮子及灵芝的图案或柏树盆栽配以柿子和灵芝的图案。

百合与百事有同一个百字。柿与事同音同声。狮与事同

音异声。灵芝(参考P001,P006,P054,P113)柏与百同音同声,是不老长青之嘉树。

|应用|

画稿、家具、什器等。此外,在生日及婚礼的花簪等上也较多使用。

 

 

万事如意万年青和灵芝或卍字和如意的图案。

万年青与万事有同一个万字。

传说卍或卐原非汉字,而是梵字,则天武后于长寿二年将其录为文字,定读音为万,意为吉祥万福聚集之地。一般作为万的变体字。

灵芝(参照P001,P006,P054,P113)

|应用|

画稿、衣料、家具、什器等。在婚礼的花簪等上也较多使用。

|附记|

卍字向四方纵横延伸,互相连锁,形成各种纹样,取不断长久之意,称作卍锦、长脚卍字或富贵不断头(参照P161)(也与变体寿字组合,称作团万寿字、万寿锦等)。在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为饰边也有颇多应用。

另有一种相似的图案是象征闪电的雷纹(俗称回纹)。雷纹以雷的象形文字为胚胎,多见于钟、鼎、彝等。雷雨是滋润万物的元素,又因其形状寓意不断长久,颇为吉祥,有各种变体,在建筑、家具、什器、衣料等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与拐子龙(参照P203)连锁形成各种纹样。

此外,回字大量排列,称回回锦,其形肖似雷纹。


《吉祥纹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密码》 一、 何为吉祥纹饰? 吉祥纹饰,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腾与线条的组合,更是承载着中国人古老智慧、美好愿望与价值观念的视觉语言。这些图案,从远古的陶器、青铜器上初露端倪,历经秦汉的磅礴、唐宋的雅致、明清的繁复,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渗透在衣食住行、建筑装饰、节庆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根植于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美、对和谐社会的期盼,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到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万事万物皆可化为吉祥的符号,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祈求福禄、健康、长寿、平安、子嗣昌盛、事事如意的美好心愿。 《吉祥纹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密码》一书,正是致力于拨开这些精美纹饰层层叠叠的表象,深入探寻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不是一部简单罗列图案的图录,而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解读,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视觉探索。 二、 探索吉祥纹饰的渊源与演变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吉祥纹饰的起源。我们将在史前文明的遗迹中,发现那些 proto-纹饰如何萌芽,它们如何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具象的自然物象,逐渐演化出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从仰韶文化的鱼纹、龙纹,到红山文化的玉龙,这些早期符号已然蕴含着对生命繁衍、图腾崇拜的朴素追求。 继而,我们将进入更为辉煌的时代。青铜时代,那些雄浑壮阔的饕餮纹、夔纹,不仅是权力和神秘力量的象征,也隐喻着对秩序与和谐的渴望。秦汉时期,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吉祥纹饰呈现出更为宏大、生动的气象。“祥云纹”开始出现,预示着吉祥的到来。“蟠螭纹”、“连珠纹”等也愈发精美,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吉祥纹饰的多元化与精致化。“宝相花”、“团花”等雍容华贵的纹样,与佛教、道教文化的融合,使得纹饰更具宗教意味与哲学思考。“海水江崖”纹的出现,象征着江山稳固、万寿无疆。宋代瓷器上精美的花鸟纹,则将自然之美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 明清时期,吉祥纹饰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庞大、种类之繁多、寓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龙凤、蝙蝠、桃子、石榴、如意、万字等,以及各种谐音吉祥的图案,如“福寿三多”(蝙蝠、寿桃、石榴)、“连年有余”(莲花、鱼)、“吉庆有余”(鸡、鱼)等,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装饰元素。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些纹样的发展脉络,分析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载体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含义。 三、 解读吉祥纹饰的视觉密码与文化内涵 《吉祥纹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密码》不仅仅停留在图案的辨识,更深入地挖掘每一个纹样的“字面意思”和“引申含义”。 自然之灵: 许多吉祥纹饰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龙”象征着权力、神秘与变化,“凤”代表着高贵、祥瑞与和谐。“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学业有成。“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莲花”则代表着纯洁、高雅与连生贵子。本书将一一解析这些图案与自然界万物的联系,以及古人如何通过观察与想象,赋予它们超越物质本身的美好寓意。 哲学与宗教的渗透: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山”、佛教的“因果轮回”等,都深刻地影响了吉祥纹饰的形成。本书将探讨“祥云纹”中蕴含的道家云游四海、超然物外的意境,“回纹”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学思考,以及佛教题材如“八吉祥”、“法轮”等在纹饰中的应用,揭示纹饰如何成为承载和传播中国哲学与宗教思想的独特载体。 社会伦理与价值观念: 吉祥纹饰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如意”纹象征着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寿”字纹和“福”字纹,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和幸福安康的渴望;“平安扣”、“铜钱纹”则寄托了人们对平安、财富的美好祝愿。本书将分析这些纹饰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家庭和睦、子孙满堂、安居乐业的普遍追求。 民俗风情与节日庆典: 吉祥纹饰与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密不可分。春节的“福”字倒贴,元宵节的灯笼图案,端午节的艾草纹样,中秋节的月亮图案,都与特定的习俗和祈愿相关。本书将通过对各类节日庆典纹饰的梳理,展现吉祥纹饰在活态文化中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如何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 四、 吉祥纹饰的艺术表现与现代意义 本书将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的追溯与文化的解读,还将关注吉祥纹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技法与风格的多样性: 从丝织品上的绣纹,到陶瓷上的釉彩,从建筑梁柱上的雕刻,到家具器皿上的彩绘,吉祥纹饰以其多样的表现技法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湛与魅力。本书将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不同材质、不同工艺下吉祥纹饰的独特美感,分析其构图、色彩、线条的艺术特点。 构图的智慧: 吉祥纹饰的构图往往饱含深意。对称、均衡、重复、组合,以及虚实相生、移花接木等构图手法,不仅营造出视觉的和谐之美,更蕴含着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例如,“缠枝纹”象征着生命的绵延不绝,“博古纹”则汇集了各种珍贵器物,寓意着富贵与学识。 色彩的寓意: 吉祥纹饰中的色彩运用也极具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喜庆、热情与活力;黄色象征着皇权、尊贵与富饶;绿色寓意着生命、生机与和平;蓝色则代表着天空、海洋与宁静。本书将解析这些色彩在吉祥纹饰中的搭配与运用,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与寓意。 当代传承与创新: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吉祥纹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书也将探讨如何让这些古老的纹饰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吉祥纹饰的元素,使其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成为连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桥梁。 五、 结语 《吉祥纹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密码》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史料、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美的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装饰中的深刻寓意,去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阅读本书,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纹饰艺术的一次深度体验,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寻根。它将帮助您理解这些古老符号背后的逻辑,洞察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真的做到了“集大成”这个词的精髓。我之前对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一直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觉得它们很美,但具体有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却知之甚少。《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走进这个古老而又迷人的艺术世界。书中对不同吉祥条目图案的制作讲解,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制作者,但从中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严谨和精妙。每一个图案的构成,每一个元素的比例,都透露出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和对和谐之美的追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回避一些相对冷门的图案,而是同样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这使得这本书的知识面非常广阔,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充满了惊喜。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只是零散地接触到一些,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则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心底最深切愿望的史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吉祥图案背后故事的深入挖掘,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祝福,以及对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敬畏。书中将这些图案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年代,感受那些朴实而又真挚的愿望。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色彩,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对美的极致追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符号,如今都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评分

作为一个对民俗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这本书绝对是我的“心头好”。它以一种极为温和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吉祥图案呈现在我面前。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录了多少图案,更在于它如何将这些图案“活化”。它没有将它们仅仅作为静态的符号来展示,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图案与生活、信仰、哲学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书中对“福”字的多样化写法及其背后的祈福含义的阐释,让我对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吉祥图案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种朴素的哲学,一种对生命最美好的祝愿。这种挖掘和梳理,让这本书不仅仅是收藏,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读物。

评分

不得不说,《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对中国传统纹饰艺术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图案的书,更像是一部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于简单地复刻,而在于对其背后精神的理解和发扬。这本书正是这样做的。它通过对“凡俗心愿”的解读,将那些原本可能被视为陈旧符号的图案,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在描述图案时,常常会引用古籍中的诗词歌赋,或是民间传说,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那些图案不再是冰冷的图案,而是与情感、故事、信仰紧密相连的活的载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对他们如何通过艺术来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愿望,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收获。

评分

第一次翻开《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内里精致的装帧所吸引。随后的阅读更是让我沉醉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由图案构成的奇妙世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枯燥地罗列图案,而是将它们置于深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从“年年有余”的鱼纹,到“花开富贵”的牡丹,再到“龙凤呈祥”的组合,书中层层剥茧,揭示了这些图案如何从自然界的事物,经过历代人民的提炼和升华,最终演变成承载着丰富寓意的吉祥符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图案细节的考究,那些微小的变化,往往蕴含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演进。例如,书中对不同朝代龙纹的演变分析,就让我看到了不同时期统治者对权力和祥瑞的不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图案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生动写照,充满了令人回味的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