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走向文化创意时代 | 作者 | 郭万超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579590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由多篇“文化产业”相关的论文集合而成,紧紧抓住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很强的可读性,对于提高当前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需求具备重要作用。 |
| 作者简介 | |
| 郭万超,男,籍贯山东,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知名学者。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现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与新媒体、城市发展等。:中央宣传部专家、国家科技部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评价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广东省创意产业协会顾问、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首都社会综合治理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网专家、天合产业发展(北京)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商学院首席顾问等。出版专著10部;诗集1部;另主编或参编书12部;在《求是》《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数百万字。多项成果获中央及北京市领导的重要批示或被《中办专报》刊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中央委托课题等国家项目6个;主持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获国家人事部、人民日报和中央统战部等10多项奖励。曾到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访问。数百次应邀在国际或全国性论坛、大学、机构做报告或提供咨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凤凰网等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过报道或采访。 |
| 目录 | |
| 目录 一、理论争鸣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2 文艺对社会进步的功能18 大数据技术普及将如何影响艺术21 巧用产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2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30 从世界视野看我国文化产业的三大软肋33 把脉文化创意产业40 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四个新态势43 加快培养我国文化创意人才队伍50 壮大文化出口从哪做起?57 文化产业集聚区竞争力提升策略61 刺激文化消费从引导开始68 培育文化消费应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71 众创空间之路怎么走?77
如何释放文化企业正能量82 呼唤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群的崛起86 文化企业要善于品牌培育与营销89 遵循文化产业特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92 商业创意有时比文化资源更重要97 创意让音乐如此美妙100 报业入股银行 创文化产业投融资新模式 文化品牌保护助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106 “大黄鸭”有什么?109 四、体制政策
文化大部制改革思辨114 破除体制之困建设文化强国120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123 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探索137 如何完善动漫产业税收政策142 六大方向推动文化金融145
世界文化强国如何引导多元主体推动文化发展148 探究西方发达国家如何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155 看国外如何提升文化消费力158 六、北京文创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评估与发展对策173 文化发展创新与北京城市转型189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204 北京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与路径探讨207 北京市传媒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214 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24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翻开《走向文化创意时代》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引人入胜的开篇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的文化创意新世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创意火花在碰撞,无数的文化基因在重组,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时代洪流。书中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既有对宏观趋势的洞察,也有对微观实践的细致描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能够将看似分散的文化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挖掘出其背后深层的逻辑和驱动力。例如,在探讨文化创意如何与科技融合时,作者不仅列举了当下流行的应用,更前瞻性地指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还注意到,书中似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理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特点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激发灵感的思想读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领略作者的思想魅力。
评分阅读《走向文化创意时代》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次充满惊喜的文化探索之旅。我惊叹于作者对于文化内涵挖掘的深度,以及将之转化为创意价值的巧妙手法。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创意点子,而是更侧重于揭示“为什么”和“如何做”。我感觉作者在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创新元素,从而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创意”这一概念的界定非常清晰,它不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经过系统性思考、巧妙设计和有效执行的过程。我在阅读中,也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是否真正具备了“创意”的特质。此外,作者在书中对不同领域文化创意的跨界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这些都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无限的可能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文化创意认知框架,并为我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
评分在我看来,《走向文化创意时代》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化与创意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特质,并引导我们去思考未来的方向。我从中体会到,文化创意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书中对“时代”的界定,也让我开始审视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变革,以及文化创意在这个变革中的角色。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描述具体案例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他能够从细小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创意思维。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文化创意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也更加确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创意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评分《走向文化创意时代》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前瞻性和启发性。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审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描述当下,更是在指引方向。书中对于“文化”的理解,超越了狭隘的艺术范畴,而是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方面面。而“创意”的提出,则为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找到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提供了思路。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书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视角所吸引,也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如何能够更好地将文化元素与创意方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也让我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这股力量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这本书的9787802579590这个标识,也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性著作,我期待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
评分我最近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走向文化创意时代》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就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产品,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的绝佳契机。我猜想,它或许会从宏观的视角审视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格局,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脉络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深入探讨创新思维在文化产业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如何通过跨界融合、技术赋能来激发新的创意火花,甚至颠覆传统的生产和传播模式。更进一步,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提及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意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来揭示成功的关键要素,从而为我的个人思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这本书的出版信息,9787802579590,也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经过精心策划和打磨的作品,我很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场关于文化与创意的思想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