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 | 作者 | 老伍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672384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老北京风物写生画为主体,图文结合展现北京之美。本书的调性定位于“怀旧”,充满感彩,所绘场景有近一半已然变化甚至消逝,更引人思考。所以本书的文字内容以“写生志”概念,为每一幅作品建一个索引,详细写明每一写生场景的位置,过往历史要点,变迁情况,汇集起来,犹如一本民间风物志,具纪录意义。配手绘地图标明位置。 |
| 作者简介 | |
| 老伍(伍佩衔),1942年生于北京皇城根,爱北京、画北京的人。60岁退休前是:重型机床装配钳工、广告专业摄影师、企业形象设计师。1954年接受画家张平良、杨先让两位教授,做人作画理念:“用真善美的心,绘真善美的画”。自2005年起,重拾画笔,历经十余年,游走于京城街巷、皇家园林,用 普通的签字笔,坚持实地实景写生作画。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一城逝去谁追念, 是光阴可捡拾。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次偶然翻到一本讲北京胡同变迁的书,书名有点雅致——《{RT}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虽然书名点出了胡同,但我对它真正能展现的细节充满好奇。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能不能细腻地描绘出那些曾经的街巷景象,不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而是能让你身临其境,仿佛能闻到老北京特有的烟火气。比如,老式的门楼、雕花的窗棂、石板路上的青苔,甚至是清晨巷子里叫卖声的远近高低,都能构成一幅鲜活的画面。我期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历史的罗列,更像是穿越时空的一扇窗,让我能透过它,看到那些被时间冲刷过的故事,感受到人情冷暖。我最怕看到的是那种干巴巴的陈述,缺乏温度和细节,让人读完后脑海里依旧一片空白。所以,这本书能不能在字里行间注入灵魂,让那些消逝的风景重现,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当我看到《{RT}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个书名时,脑海中闪过无数关于老北京街巷的画面。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北京胡同灵魂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我非常关心作者如何处理“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之间的地域和时间跨度,是仅仅作为地名出现,还是能够深入挖掘它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人踪”二字,让我对书中人物的描绘充满了期待。我希望看到那些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片段,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命运如何与这些街区紧密相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同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建筑和街道的介绍,更是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故事。
评分《{RT}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北京胡同变迁的兴趣。我一直认为,胡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街巷,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殊空间。我非常好奇“老伍”这位作者,将如何描绘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条路径上的城市肌理演变。我期望看到书中能够细致地展现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街巷功能的变迁,以及伴随这些变化而发生的人口流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踪”的出现,更让我对书中人物的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看到那些生活在这些街巷中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坚持,他们的生活如何受到时代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被遗忘的细节,用生动翔实的笔触,还原出北京胡同曾经的繁华与宁静,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故事。
评分这本《{RT}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关于城市记忆的读物。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街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北京那些充满故事的胡同。这本书能够从“粉坊琉璃街”这样一个听起来就很有年代感的地方,一路讲到“如意胡同5号”,这种跨越性让我很好奇。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这些曾经的街区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人踪”的出现,则更是点睛之笔,意味着作者不仅仅在描述风景,更在描绘生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街区肌理的演变,房屋建筑风格的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的迭代。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生动、翔实的笔触,将这些抽象的变迁具象化,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时间在这些街巷中留下的印记。
评分对于《{RT}鹊问人踪: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它的副标题“从粉坊琉璃街到如意胡同5号”似乎暗示着一条具体的叙事线索,而“老伍”这个署名,让人联想到可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长期观察的积累。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老北京人,娓娓道来,而不是生硬地堆砌史料。我关注的是那些“人踪”——那些生活在这些街巷中的普通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市井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如何随着时代的洪流而改变的。这本书能不能让我们看到,粉坊琉璃街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静谧,如意胡同5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故事,这些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我担心的是,如果仅仅是泛泛而谈,对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的简单介绍,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它能挖掘出更多鲜活的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折射出整个北京的城市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