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 李太白文集
原大影印 宣纸包背装 1函7册
出版:中国书店
函册:1函7册
装帧:宣纸包背装
开本:16开200mm×315mm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版次:一版一次
书号:ISBN 978-7-5149-0711-7
定价:2000.00元
● 底本 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御览,曾经两次覆校、两次补遗,收书全、校勘优、缮写精、保存完整,学术界公认文渊阁本是《四库全书》中、有价值的版本,受世人关注。
● 精选书目 特邀研究专家,依据打造时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选《四库全书》中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
● 原大影印 选用有“千年寿纸”之誉的特制手工徽宣,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
● 手工打造 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手工续纸印刷、手工装订。全书300余道制作工序,除少数几道工序,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
● 皇家气度 封面采用天然蚕丝织成的耿绢,按原书红、绿、蓝、灰四色配染,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黄色团龙花绫,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皇家气韵,极富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
《四库全书》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书按照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为儒家经典,史为历代史书,子为诸子百家,集为各种诗文辞典。全书共36375册,收书3461种,79309卷,分装6144函,总页数238万余张,总字数近8亿,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历史价值之高和版本价值之巨,堪称无与伦比。故该书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满足喜爱传统文化典籍的读者需要,打造当代新善本藏书,三希堂藏书隆重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特邀学术名家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遴选出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传统包背装。为忠实典籍原貌,再现原书风华,特依照原书规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出版。
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新审视。李白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在当代社会压力之下,显得尤为治愈和振奋人心。反复吟诵那些关于友情、离别、对酒当歌的篇章时,仿佛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找回内心深处那份不受拘束的“仙气”。我发现,这本书的重量和分量,不仅体现在纸张和印刷上,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精神重量上。每当感到疲惫或迷茫时,翻开随便一页,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局限,却始终带着一种包容和鼓励。这套书,是陪伴我度过无数个夜晚的良师益友,它用最美的语言,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生命的热情与不屈。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装帧典雅,纸张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尤其是内页的排版,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古朴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但很多版本的文字排布总是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但这本《文集》的版式设计,很巧妙地平衡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每一个字仿佛都带着历史的温度,仿佛能触摸到李白盛唐的气象。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重要篇章旁留白的处理,那种疏朗感让心灵得以沉淀,让人可以慢慢品味诗句的精妙。而且,作为“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的一员,它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那种对原貌的尊重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着实让人感动。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把玩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甚至会特意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伴着烛光(虽然是现代灯光,但意境自己造),来细细摩挲这些文字,感受那个辉煌年代的诗意流淌。
评分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这套书的装帧细节,特别是考虑到其“珍赏系列”的名头和定价,我原本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实际拿到手后,感觉惊喜远超预期。书脊的设计既坚固又美观,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松散或损坏。装帧材料的选择,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那种触感是普通印刷品无法比拟的。它似乎在无声地告诉我,这本书值得被珍藏,而不是快速翻完就束之高阁。更棒的是,它对于细节的关注,比如一些题签、扉页的处理,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这套书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阅读”这一行为的仪式感的一种肯定。它提醒着我们,好的书籍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呵护,去用心体会。对于任何热爱图书、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套《文集》绝对能成为书架上的镇宅之宝。
评分说实话,我对古典诗集的“可读性”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版本过于晦涩,或者注释过于繁琐,反而冲淡了原作的意境。但这套《文集》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它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而是以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李白的豪迈与飘逸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近在读其中几篇关于游历山川的篇章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景象,文字的画面感极强。那些看似随性而成的诗句,背后蕴含的却是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融入。尤其是那些篇幅稍长的乐府歌行,它将长短句的韵律把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简直可以吟诵出来。这让我体会到,李白的作品,其魅力绝不仅仅在于辞藻的华丽,更在于那股喷薄而出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于初次接触李白或者想重新找回那种阅读激情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口。
评分我得说,这个系列的选材和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看得出是下过大工夫的。作为一个有点“较真”的读者,我对古籍的准确性非常看重。以往读过一些版本,总会发现零星的错讹或者不同的异说,让人阅读时总有些许出戏。但翻阅这套《文集》时,那种扎实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考据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它似乎在努力还原一个最接近李白本人的声音,不加多余的脂粉气,也不做过度解读的拔高。每一次停下来思考某个字词的微妙差别时,都能感受到编纂者背后的心血。这种对“真”的追求,使得阅读过程不仅是享受文学的愉悦,更是一次对古典文献学知识的间接熏陶。它让人明白,伟大的文学作品背后,是无数代人对文字的守护与传承。这种尊重传统的做法,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