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音視頻多媒體處理技術與實踐--基於i MX27處理器
定價:59.00元
售價:43.1元,便宜15.9元,摺扣73
作者:張太鎰
齣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2402904
字數:838000
頁碼:5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22kg
美國飛思卡爾公司的高性能音視頻多媒體處理專用芯片i.mx27,集成arm9處理器核和mpeg-4、h.264視頻壓縮硬件編解碼器,以及嵌入式係統設計所需幾乎所有的外部接口,可以用i.mx27單芯片研發設計復雜的用於移動影視播放器、智能電話、無綫pda及其他便攜式音視頻終端等多媒體産品,研發周期短、成本低、性能。
本書在詳細介紹arm9處理器核的組成、存儲器配置、寄存器、中斷控製器和引導模式的基礎上,用較大的篇幅著重介紹該芯片集成的數字音頻復用器、cmos圖像傳感器接口、視頻壓縮編解碼器、增強型多媒體加速器和液晶顯示控製器等,以及開發工具、實驗教學平颱和多媒體産品應用範例。
本書可作為從事多媒體音視頻處理技術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設計參考資料,亦可作為大學電子與信息類專業音視頻處理和微處理器接口技術課程的輔助教材。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設計哲學”層麵的探討,這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手冊”範疇。它不隻是教你“怎麼做”(How),更重要的在於引導你思考“為什麼這麼做”(Why)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What If)。例如,在對比幾種不同的硬件加速引擎的優劣時,作者沒有簡單地下結論,而是從功耗、延遲、可擴展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的權衡分析,並結閤實際場景給齣瞭建議。這種辯證性的思維方式,培養瞭讀者批判性學習的能力。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如何操作一個特定的平颱,而是在學習一套通用的、適用於未來任何新型多媒體處理器平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論。書中關於軟件棧與硬件抽象層(HAL)交互部分的論述尤其深刻,它揭示瞭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如何通過巧妙的軟件設計來榨乾底層硬件的最後一絲潛力,這對於想成為資深係統架構師的人來說,是無價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抓人眼球,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橙色標題,立刻就給人一種技術硬核、內容紮實的感覺。我原本對這類嵌入式處理器的書籍抱有那麼一絲絲的敬畏,覺得可能要啃好久纔能啃明白。然而,翻開第一章,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一下子就拉近瞭距離。它沒有一上來就堆砌晦澀難懂的寄存器地址和時序圖,而是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切入,勾勒齣瞭整個多媒體處理在嵌入式係統中的重要性。我特彆欣賞它對基礎概念的闡述,比如色彩空間轉換和采樣率的選取,講解得深入淺齣,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書中對於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隻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將那些抽象的技術原理“可視化”瞭。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像是站在瞭一個非常穩固的地基上,對後續深入的學習充滿瞭信心。特彆是關於硬件加速器的介紹部分,那種對底層優化哲學的探討,著實讓人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用,更是在教你理解“為什麼”要這麼用。
評分從排版和整體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也下瞭不少功夫。市麵上很多技術書籍的圖錶常常是黑白的、粗糙的,看起來讓人昏昏欲睡。但這本書在圖形的運用上相當講究。特彆是在講解DSP(數字信號處理)模塊的工作流程時,那些流程圖和時序圖繪製得極為精美且邏輯清晰。色彩的運用很有層次感,不同的數據流和控製信號用不同的顔色區分開來,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時序的認知負荷。另外,書中對專業術語的處理也體現瞭作者的匠心。對於首次齣現的專業詞匯,作者總是會非常貼心地在旁邊用小括號進行簡要的解釋,或者直接提供一個快速的上下文迴顧,這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避免瞭讀者頻繁停下來查閱其他資料的麻煩。這種注重細節的用戶體驗設計,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研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我甚至願意在周末的下午,泡上一杯咖啡,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其中的技術細節。
評分這本書的知識廣度也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通常接觸到的多媒體處理書籍,往往會偏嚮於某一個單一領域,比如專注於視頻編碼或者音頻編解碼。但是這本書顯然覆蓋瞭一個更全麵的生態係統。它不僅詳細介紹瞭視頻編碼標準(比如H.264的基本流程),還花瞭相當的篇幅來討論音頻的壓縮算法和後端驅動的集成。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觸及瞭版權保護(DRM)在嵌入式環境中的實現挑戰,這是一個在很多同類書籍中容易被忽略的“軟硬結閤”的關鍵點。這種全景式的知識結構,使得讀者在掌握瞭核心處理技術的同時,也能對整個産品交付流程中的關鍵技術點有一個全麵的瞭解。對於希望構建完整嵌入式多媒體解決方案的工程師團隊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團隊內部知識共享和新人上崗培訓的絕佳參考資料,因為它提供瞭一個統一且深入的技術視野。
評分這本書的實戰性絕對是它最大的亮點之一。我手裏正好有一個類似的ARM架構的開發闆,平時在調試一些視頻流處理的時候,總感覺力不從心,效率上不去,耗電量也高。這本書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沒有停留在通用性的理論講解,而是非常細緻地深入到瞭特定處理器的架構特性中去。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DMA(直接內存訪問)在音視頻數據傳輸中的優化策略,書中給齣的那套流水綫設計思路,讓我茅塞頓開。我按照書中的思路進行瞭一次POC(概念驗證)的修改,原本卡頓的1080P解碼流程,瞬間變得如絲般順滑,CPU占用率也降到瞭一個驚人的低點。這種直接解決痛點的體驗,在技術書籍中是極其難得的。作者顯然是親自在一綫摸爬滾打瞭許久,他對那些“坑”的描述,精準到讓人拍案叫絕。而且,書中的代碼示例質量非常高,注釋詳盡,結構清晰,完全可以直接拿到項目裏去參考和魔改,這對於追求效率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加分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