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
定价:32.00元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506331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我喜欢亲近乡土的那种感觉和感受。它直通远古而依然活着的根脉,它在百姓中心深刻的精神之怕在,它不可思议的多样与斑斓,它醇正的、浓烈的、深厚而迷人的气息……
于是,甲申一年,我在各地奔波、在田野与山川的行走间,不断地寻找时间的缝隙,让自己的笔站在光洁而美丽的稿纸上。有一次,我忽然发觉稿纸的一排排横竖的小方格很像田畦。我的笔不也在这田野中走来走去,不也在思考,感动和叹息吗?
目录
癸未手记
南乡三十六村
内丘神马
拜灯山
打树花
王老赏
孤独的仁慈堂
四堡
客家土楼
革家·反排·郎德
四访杨家埠
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
縁起
现场考察
发掘
鉴定
榆次后沟村采样考察记
农耕的桃源
部民俗志
观音堂考古
大理心昨已
甲马上的本主们
解密阿姎白
长春萨满闻见记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作为一个对中国民间文化和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深入田野,捕捉真实生活气息的作品。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在我心目中,早已与这种严谨而富有深情的学术探索划上了等号。虽然我尚未阅读《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ISBN: 9787506331937),但我对他早年那些关于乡村变迁、民俗风情的著作印象深刻,那些作品中,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怀。我期待这部作品能够延续他一贯的风格,将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的民间智慧、信仰习俗,如同被重新点亮的火种,在读者心中重新燃起对家园、对传统的眷恋。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一种源自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当下社会发展中,某些被遗忘或忽视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提醒。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藏匿在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之中,而冯骥才先生,正是那双能够穿透迷雾,直抵人心深处的眼睛。尽管我还没来得及翻开《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但仅凭书名,我便对它充满了敬意和好奇。我想象着,在那两次具体的年份,“癸末甲申”,先生和他的团队,一定背负着沉甸甸的相机和笔记本,穿梭于乡间的阡陌之间,与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促膝长谈,与那些传承着古老技艺的匠人默契沟通。他们所记录的,绝非冰冷的统计数字,而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生命故事,是那些在时代浪潮中,依然顽强坚守的民间智慧和精神寄托。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关于土地的眷恋,关于自然的敬畏,关于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联结,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由内而外的“灵气”,它们如同古老的树根,深深扎进泥土,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者,我总是在思考,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保留了什么。当我在书店看到《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ISBN: 9787506331937)时,我的目光便被深深吸引。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值得信赖的长者,他的每一次发声,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爱意和对历史的敬畏。我猜想,这部作品,定然是一份扎实而珍贵的田野考察记录,它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最基层的民间生活,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角落。我想象着,在“癸末甲申”这两个特殊的年份里,先生的考察团队,如同辛勤的采蜜人,从广袤的乡村大地,收集了无数关于信仰、习俗、情感以及生活方式的珍贵样本。我期待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滋生,又世代相传的“灵气”,它们或许体现在一次祭祀的虔诚中,或许体现在一次节日的欢庆里,或许体现在一段口头传说的韵律中,而这些,恰恰是构成一个民族独特文化基因的基石。
评分读到《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这部作品的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广袤田野中辛勤耕耘的身影,以及那些伴随他们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古老传说和质朴信仰。冯骥才先生的文字,总是能有一种魔力,将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描绘得波澜壮阔,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展现出耀眼的光芒。我设想着,在这“癸末甲申”的两年间,他带领的考察团队,一定深入到了中国最原生态的乡土之中,聆听了无数口述历史,捕捉了最鲜活的民间情绪。或许,他们记录下了那些关于驱邪避灾的仪式,那些关于丰收祈福的歌谣,那些关于祖先崇拜的虔诚,甚至是一些随着时代变迁而日渐式微的民间技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灵气”究竟是如何在这些质朴的生命中流淌,又如何在一次次的田野考察中被发掘和呈现,为我们揭示一个更深层、更动人的中国乡村的灵魂。
评分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抱有深切关切的读者来说,《民间灵气:癸末甲申田野考察档案》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强大的吸引力。冯骥才先生,作为一位致力于记录和守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学者,他的作品总是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虽然我尚未阅读此书,但我可以想象,在“癸末甲申”这两个具体的年份里,他所率领的田野考察团队,一定深入到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他们所捕捉的“民间灵气”,绝非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根植于普通人生存智慧、道德观念、情感寄托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中。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行,却依然顽强保留着自身独特光彩的民间信仰,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甚至那些在生活中不起眼却充满智慧的细节。这不仅仅是一份考察报告,更像是一次穿越时光的旅程,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乡村最本真的生命脉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