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二十年(1994-2014) 研究成果编
定价:60.00元
作者:黄筱玲,杨果,唐亚阳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66707406
字数: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网络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二十年(1994-2014) 研究成果编》收录了1994—2014年有关网络文化研究的论文、专著、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等,旨在通过梳理二十年的网络文化研究成果情况,为网络文化的学习、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使读者在阅读《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二十年(1994-2014) 研究成果编》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更好地进行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学术研究的工具书。
目录
研究论文
期刊论文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会议论文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学位论文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报纸论文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莅
2011年
20i2年
2013年
2014年
研究论著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研究课题
863项目
973项目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文化部立项课题项目
研究报告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移动互联网报告
青少年报告
农村报告
区域报告
社区报告
搜索报告
网媒报告
视频报告
网游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名中的“正版刚”这三个字,乍一看有些出乎意料,它似乎带有一种不同于寻常学术著作的个性化色彩,甚至可能暗示着一种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这让我不禁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刚”的特质融入到对网络文化发展的研究之中。是批判性的审视,还是对某些现象的鲜明立场?中国网络文化在过去二十年,无疑经历了诸多曲折和争议,有辉煌的创新,也有乱象丛生的时候。例如,在盗版、侵权问题曾经普遍存在的初期,如何看待“正版”与“盗版”在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复杂关系?而“刚”,是否也可能指代网络文化中那些坚韧不拔、敢于挑战权威、充满活力的精神内核?这或许是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来揭示的。我会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对那些推动中国网络文化发展、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创新和探索的个人或群体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他们是如何在“刚”的驱动下,克服重重困难,塑造了中国网络文化的独特面貌。
评分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和理论的阐述,更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对当下现实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记得到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偶尔去网吧上网,那种“慢”和“贵”的体验至今记忆犹新。后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我开始在BBS上和陌生人交流,后来有了QQ,有了MSN,再到后来的微信、微博,这些平台不仅是工具,更承载了我们的青春记忆和社交方式的变迁。这二十年,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社会心态、文化表达方式乃至价值观的深刻重塑。这本书的研究,无疑会触及到许多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会帮助我们理清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构建一个更宏观、更具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网络文化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中国社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比如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消亡,网络社群的形成与互动模式,以及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融合等,这些都将是极具价值的讨论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没有那些花哨的图样,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背后凝聚的严谨研究和深度思考。书名“正版刚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二十年(1994-2014)”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清晰地勾勒出了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和研究主题,即聚焦于中国网络文化这一极具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力的现象,并且跨越了整整二十载的宝贵历程。1994年,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它还一无所知,甚至充满了疑虑;而到了2014年,网络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信息传播、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乃至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二十年,是中国网络文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的关键时期,其间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其影响是深远的。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呈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是按照时间轴线性展开,还是围绕几个关键节点进行深入剖析?书中是否会涉及早期拨号上网的峥嵘岁月,还是直接跳跃到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平台?这些问题都让我对阅读过程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知,理解这二十年间中国网络文化的独特演变轨迹以及其背后驱动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中国网络文化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网络现象提供一个历史的维度。比如,如今备受关注的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治理、网络暴力等问题,都可以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找到其根源和演变轨迹。其次,对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宝贵资料和分析框架,将有助于他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中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此外,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了解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史,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网络世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更具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网络素养。这本书的“研究成果编”的定位,也预示着其内容将是经过严谨学术考证和深入理论探讨的,而非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这让我对它的学术价值充满信心。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第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其标题中包含的年份范围——“1994-2014”。这二十年,恰恰是中国从一个初步接触互联网的世界,到一个深度融入互联网社会的过程。这期间,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从最早的BBS、门户网站,到后来的博客、论坛、社交媒体,再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可以说每一年都在发生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本书将这二十年的发展浓缩成一个研究课题,其工作量和信息量必定是巨大的。我最想知道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网络文化”这个概念的?它仅仅是指网络上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还是包含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比如网络社群的形成、网络行为模式的演变、网络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等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清晰界定和深入探讨,从而帮助我构建一个关于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完整认知框架,理解它如何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一个边缘现象,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