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俗生活万年历
定价:76.00元
作者:韦蓉,刘广臣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59876
字数:
页码:87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婚嫁庆典 开业求财 远行交易 修房盖屋
乔迁新居 上官赴任 民俗历法 常识一本通
内容提要
万年历是民俗的载体,它不仅传授天文历法知识,指示农时、农事,服务于日常生活,也传承传统文化知识,讲解民间风俗禁忌,指点人情世俗。同时,万年历也提醒人们把握好自然规律,顺天应时,根据阴阳的盛衰、节气的流转调节生活,趋吉避凶,防灾渡厄。这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在民俗活动中利用万年历选择“吉日良辰”,比如举行结婚仪式时、修房盖屋开工动土时进行择日选时,既表示对活动本身的重视,也有图个吉利的心理因素,是一种民间风俗。
目录
前言
一、百年干支五行查询历(1915-2014)
二、百年预测择吉历(2015-2114)
三、天文历法常识
(一)宇宙和天体
地月系和太阳系
银河系和总星系
星座
黄道十二宫与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历法
公历
农历
阴历
(三)天象
朔望两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时间
古代的测时工具
时间的种类
国际日期变更线
(五)中国古代计时
纪年法
纪月
纪日
纪时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季节节律
梅、伏、九九
四、传统老黄历解读
(一)天干地支
干支原意
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
(二)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
纳音五行
四时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宫
(三)择吉神煞
年神类神煞
月神类神煞
日神类神煞
时神类神煞
方位类神煞
(四)历表解读
黄道吉日与每日吉时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轮值
二十八宿轮值
紫白飞星轮值
八卦历与利用
每日冲克与利用
三煞与利用
年表、月表、日表与利用
五、时历纂——清末民初的传统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觉道人择日捷法
六、谋生经营大要
旺财要诀
营谋小集(三十二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百年干支五行查询历(1915-2014)
二、百年预测择吉历(2015-2114)
三、天文历法常识
(一)宇宙和天体
地月系和太阳系
银河系和总星系
星座
黄道十二宫与日躔
三垣二十八宿
(二)历法
公历
农历
阴历
(三)天象
朔望两弦
潮汐
日食和月食
四季
(四)时间
古代的测时工具
时间的种类
国际日期变更线
(五)中国古代计时
纪年法
纪月
纪日
纪时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季节节律
梅、伏、九九
四、传统老黄历解读
(一)天干地支
干支原意
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
(二)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
纳音五行
四时五方
二十四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五行的寄生十二宫
(三)择吉神煞
年神类神煞
月神类神煞
日神类神煞
时神类神煞
方位类神煞
(四)历表解读
黄道吉日与每日吉时吉方836建除十二星轮值
二十八宿轮值
紫白飞星轮值
八卦历与利用
每日冲克与利用
三煞与利用
年表、月表、日表与利用
五、时历纂——清末民初的传统民俗生活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觉道人择日捷法
六、谋生经营大要
旺财要诀
营谋小集(三十二条)
这本《民俗生活万年历》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巧妙地将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我一直对风俗习惯、老黄历上的一些说法感到好奇,但又缺乏系统性的了解。《民俗生活万年历》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书中关于“吉日”、“冲煞”的解释,虽然不一定完全科学,但却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期盼和对未知的一种敬畏。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特定的日子里,人们会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和讲究。书中的“岁时风俗”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关于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提到了很多与驱邪避灾相关的习俗,比如悬挂艾草、饮雄黄酒等。这些细节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地方性民俗的介绍,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这本书的文字表达也很生动,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情味。我经常会翻阅其中的某些篇章,特别是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我会去书中查找相关的习俗和寓意,这让我感觉生活变得更加有仪式感和意义。
评分这本《民俗生活万年历》简直就像我老家那本古老的黄历一样,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生活的智慧。翻开它,仿佛穿越回了小时候,外婆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指着日历告诉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应该吃什么,做什么。书里的插图细致入微,水墨晕染的画风勾勒出的是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的喜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温馨。每一个节气、每一个传统习俗的介绍都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命力。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我以为已经淡忘的习俗,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祖辈们的生活轨迹,感受那种朴实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年代。书中的很多习俗,比如扫墓的讲究、祭祀的细节,我以前只是模糊知道,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解释,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义,也更加明白了这些传统对于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从未听过的节庆,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过节,家里总是格外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食物和喜悦,那种温暖的感觉,现在这本书又把它带给了我。
评分我原以为,《民俗生活万年历》只是记录一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但实际翻阅后,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时间”的哲学书,它以历法为载体,串联起了中国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情感寄托和价值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气”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农耕社会的生产日历,更是古人观察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结晶。书中将每个节气与相应的农事活动、民间谚语、甚至养生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小满节气,书中就详细介绍了此时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人们在饮食和起居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此外,书中关于“岁时百事”的记载,更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那些关于婚丧嫁娶的讲究,关于祭祀祖先的细节,虽然有些我已经不再遵循,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家族伦理、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民俗生活万年历》的出现,就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清流,让我得以慢下来,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传统之美。这本书的文字流畅且富有诗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日期和节日,而是用一种充满情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民俗画卷。我喜欢书中对每一个传统节日及其背后故事的细致描述,那些关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穿插,让原本枯燥的日期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书中关于七夕节的介绍,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还提到了乞巧、拜织女等习俗,让我看到了这个节日更丰富的一面。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一些传统习俗中可能存在的“迷信”色彩,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呈现,让我们得以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因素。这本《民俗生活万年历》不仅仅是一本“万年历”,它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智慧和生活哲学。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与祖先的精神连接更紧密了,也让我对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我耳边娓娓道来,让我体会到了那份历久弥新的温暖和力量。
评分我之前对很多民俗节日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觉得就是吃吃喝喝,放放假,但读了《民俗生活万年历》之后,我才惊觉自己错过了太多。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春节的除夕守岁、拜年习俗,到元宵节的花灯、猜灯谜,再到清明的祭祖扫墓、踏青,每一个节日都被细致地解读。它不仅仅列出了日期,更深入地探讨了每个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讲解,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每个节气对农事、生活、甚至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书中就提到了适合在这个时候食用的食物和一些养生小贴士。这种将自然规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智慧,让我感到非常受用。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巧妙,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有条理地将相关的习俗和知识串联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之前总觉得很多传统节日的意义已经越来越淡薄了,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它们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脉络,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