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
定价:38.00元
作者:王振良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28045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记忆的碎片(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收录文稿约90篇,均为作者王振良为师友*述所写的序言或跋语。全书分为故籍翻新、耆老鸿踪、师友随谈、析津旧迹、闲言碎语五个部分。首有*名学者张元卿所写的序言。全书文章大多短小,但却融入了作者对天津文化的多方面深入思考,内容涉及到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等方方面面,对进一步开展天津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传播,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无
目录
序言:综汇群芳开盛业/张元卿编例故籍翻新 一生悲苦话王樾* ——《双清书屋吟草》整理说明 八里台的当年风雅* ——《城南诗社集》整理前言 文情雅趣展重阳* ——《城南诗社集》编后记 “奇赏共欣”钟韵长* ——《蟑香馆诗钟》整理前言 啮余残纸剩蟫香* ——《蟫香馆别记》整理前言 说“良心话”的人* ——《(中华画报)白羽佚文》前言 李琴湘之骈词偶语* ——《择庐楹联录》整理说明 “两个家族”的纸上印记* ——《延古堂李氏族谱》编后记 珍视民间史料的发掘 ——《一九四九年一月之天津——解读徐天瑞日记》编后记 嗣响流芳在津门* ——《七二钟声》编后记 “不以诗鸣”的郭霭春* ——《残吟剩草笺补》编后记 打开历史真实大门的管钥 ——《战争与天津史料编年》编后记耆老鸿踪 纷纭众口话严公* ——“严范孙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号”编后记 说不尽的王氏家族 ——《王仁安与王君直》前言 作为文艺家的李金藻* ——《金声琴韵录》编后记 文字的生命力* ——《刘云若逝世甲子纪念集》编后闲弹……师友随谈析津旧迹闲言碎语附录
作者介绍
王振良 笔名杜鱼,网名饱蠹鱼。祖籍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先后就读怀德镇第二中学、公主岭市**中学和南开大学。现为今晚报社**编辑。*有《稗谈书影录》《荏苒芳华:洋楼背后的故事》等,编有《天津记忆》《问津》等内部资料。大型天津历史文化丛书“问津文库”主编。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天津大学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档案馆近代天津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摘
无
序言
无
终于读完了《津沽记忆:百年风华录》,这本书像一部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初拿到书时,其厚重的封面和充满历史感的书名就吸引了我,仿佛能嗅到一丝久远的津门气息。翻开书页,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津沽大地百年来的变迁与发展。从昔日的海港风情,到近代工商业的崛起,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巨变,每一个时代的节点都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书中穿插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这些“碎片”如同镶嵌在时光长河中的宝石,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让我得以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力令人惊叹,无论是对码头工人的辛勤劳作的描绘,还是对洋行商贾的谈判场景的刻画,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未将历史简单地呈现为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了时代的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沉浮。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那些小人物的坚韧与智慧,构成了津沽百年风华中最动人的篇章。读完这本书,我对天津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一段不朽的传奇。
评分《津沽风物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津沽的文化寻根之旅。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又带着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将津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细致地梳理和呈现。那些关于传统手工艺的篇章,让我对“津沽制造”的辉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无论是泥人张的泥塑,还是杨柳青年画的雅致,亦或是十八街麻花的香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承载着时代印记和匠人心血的文化符号。作者在描述这些物质载体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工艺,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在谈到杨柳青年画时,他不仅介绍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分析了其如何反映民俗风情、社会思潮,甚至成为民间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此外,书中对于津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曲艺、戏剧、传统民俗活动等,也有着详尽的记述。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致的描写,让这些濒临消逝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仿佛能听到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感受到那锣鼓喧天的热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它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
评分《津沽光影:近代风云录》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并非那种流水账式的历史记录,而是充满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书中对于津沽近代史上那些关键性的转折点,如海禁的开放、租界的设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试图去探究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们对津沽乃至中国近代史所产生的长远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艺术形态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津沽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所经历的巨大变革。那些关于新式教育的兴起、报刊杂志的繁荣、以及文学艺术的创新,都让人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如何努力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者对他们的评价也显得尤为客观和 nuanced,既肯定了他们的贡献,也指出了他们身上的局限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了解津沽近代史的一扇窗口,更是一次关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
评分读完《津沽掠影:人物与故事》,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盛宴。这本书以人物为线索,串联起津沽百年的沧桑巨变,展现了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与这座城市共同谱写的动人篇章。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以人物传记的笔触,深入描绘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时而又以社会风貌的视角,勾勒出特定时期的人文景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那些在津沽创业的商界巨贾、在文化领域独领风骚的文人墨客、以及那些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叱咤风云的传奇,有的是温婉动人的日常,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温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灵动性。他能够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梳理得清晰明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他们与时代洪流之间的互动。这本书让我对天津这座城市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无数鲜活生命在此生长、奋斗、留下印记的生动载体。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读了会“上瘾”的书——《津沽记忆:岁月留痕》。作者像是那个坐在时光机里的观察者,用他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津沽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无数“碎片”般的信息。这些“碎片”可能是一段街巷的名称,一个古老建筑的细节,一次偶然的文献发现,抑或是一段口耳相传的传说。作者将这些看似零散的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天津卫”一些古老地名的考证,以及对那些已经消失的街市、建筑的追溯。这些内容,填补了我过去阅读时的一些空白,让我对天津的地理变迁和城市肌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叙述时,文风多变,时而严谨求证,时而又充满人文关怀。他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总是能触及人性的深处,让我们看到在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挣扎、选择与坚守。读这本书,不像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像是在与作者一同进行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发现新的宝藏。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尘封的往事,而是与我们当下息息相关的鲜活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