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杭州运河文化丛书:伞行天下
定价:38.00元
作者:陶学锋,陈述,王国平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810838832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伞是中国,是我们的先人根据斗笠、车盖、仪仗制度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件发明。它的正式出现时间约在夏商时期,到今天至少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当然,它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的,而是经历了改进和完善的漫长过程。其发明当然也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由众多古人的智慧凝聚而成的,这从历史文献所载的伞的众多发明者,如黄帝、姜尚、周武王、鲁班夫妇等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目录
前言
一、悠久历史
(一)伞的起源
1.从荷叶的启示到笠、簦等的发明
2.中国伞具的初始形式——盖
3.雨伞的发明
(二)伞的流行
1.秦汉时期的伞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伞
3.隋唐五代时期的伞
4.宋元时期的伞
5.明清时期的伞
(三)伞业的繁荣
1.杭州都锦生西湖绸伞
2.浙江余杭纸伞
3.湖南长沙油纸伞
4.江西婺源纸伞
5.福建福州纸伞
6.浙江温州油纸伞
7.四川泸州油纸伞
(四)传承创新的现代伞
1.花色品种迭出的现代伞
2.今日中国的伞业及伞文化
二、名人与伞
(一)“巧圣先师”鲁班
(二)用红油伞验骨破案的宋代法医学家宋慈
(三)明代周新巧破雨伞案
(四)自执雨伞的清代名臣戴敦元
三、文化礼俗
(一)伞与政治制度
(二)伞与民间风俗
1.伞与婚姻
2.伞与生育
3.伞与丧葬
(三)伞与宗教
1.伞与佛教
2.伞与道教
四、文学艺术
(一)伞与书画
1.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
2.宋佚名《杨贵妃上马图》
3.明戴进《钟馗夜游图》
4.明吕文纪《货郎图》
5.清上官周《执伞人归图》
6.清罗聘《鬼趣图》
7.清冷铨《仕女图》
8.清陈枚《月漫清游图》
……
五、伞的世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一、悠久历史
(一)伞的起源
1.从荷叶的启示到笠、簦等的发明
2.中国伞具的初始形式——盖
3.雨伞的发明
(二)伞的流行
1.秦汉时期的伞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伞
3.隋唐五代时期的伞
4.宋元时期的伞
5.明清时期的伞
(三)伞业的繁荣
1.杭州都锦生西湖绸伞
2.浙江余杭纸伞
3.湖南长沙油纸伞
4.江西婺源纸伞
5.福建福州纸伞
6.浙江温州油纸伞
7.四川泸州油纸伞
(四)传承创新的现代伞
1.花色品种迭出的现代伞
2.今日中国的伞业及伞文化
二、名人与伞
(一)“巧圣先师”鲁班
(二)用红油伞验骨破案的宋代法医学家宋慈
(三)明代周新巧破雨伞案
(四)自执雨伞的清代名臣戴敦元
三、文化礼俗
(一)伞与政治制度
(二)伞与民间风俗
1.伞与婚姻
2.伞与生育
3.伞与丧葬
(三)伞与宗教
1.伞与佛教
2.伞与道教
四、文学艺术
(一)伞与书画
1.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
2.宋佚名《杨贵妃上马图》
3.明戴进《钟馗夜游图》
4.明吕文纪《货郎图》
5.清上官周《执伞人归图》
6.清罗聘《鬼趣图》
7.清冷铨《仕女图》
8.清陈枚《月漫清游图》
……
五、伞的世界
这套“杭州运河文化丛书”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次终于有机会一窥究竟,真是让人激动。书中对于运河沿岸历史变迁的梳理,尤其是在近代化进程中,那些曾经繁盛的街巷、市集,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描写,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凝聚着老一辈人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从整体的编纂和选材来看,这套丛书无疑展现了出版方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推广的决心。那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及对文化根脉的挖掘,是现如今许多出版物所欠缺的。我设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再次漫步在杭州的运河边,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故事和感触,这得益于这套丛书所提供的深厚背景知识。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情感的连接,是将过去与现在巧妙融合的桥梁。我对书中能够揭示运河文化如何塑造杭州城市性格,又是如何与现代都市发展相辅相成的部分,抱有极大的期待。
评分这套“杭州运河文化丛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杭州这座城市是如何在运河的滋养下,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韵味和气质。书中对运河沿岸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年代,亲身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运河故事的叙述,那些传说、轶事,以及那些与运河相关的诗词歌赋,都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它让我明白,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作者们以一种非常平实却又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唤醒。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套书,去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去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和人文价值。因为它不仅是杭州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运河边长大的人来说,这套“杭州运河文化丛书”简直是一份厚礼。它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了我熟悉的运河。书中对运河沿岸地标的介绍,那些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街巷,那些我童年记忆里的老建筑,都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我看到了那些被岁月侵蚀的痕迹,也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们挖掘出的那些关于运河的民间传说、歌谣、戏剧,更是让我对家乡的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它让我明白,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并非只有眼前的风景,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运河,也让我更爱这座城市。我希望它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和珍视我们身边的运河文化,让这份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下去。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上的交通运输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杭州运河文化丛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它详实地记录了运河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漕运的兴盛到商贸的繁荣,从人口的迁徙到思想的交流,运河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特别关注书中对运河航运技术、船只类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介绍,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但我相信,这套书能够为我们展现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运河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揭示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它如何一次次克服困难,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运河,绝非仅仅是一条流淌的河水,它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一本厚重的文化百科。作者们显然花了很多心血去考证那些尘封的档案,去采访那些历经沧桑的老人,才将这些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贵故事串联起来。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运河在军事、商业、文化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感到震撼。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商号、那些承载着无数离愁别绪的码头、那些孕育出独特民间艺术的坊间,都通过文字的力量重新鲜活起来。我常常在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容易忽略脚下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套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被现代喧嚣所掩盖的角落,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关系。它不仅仅是给学者看的,更是给每一个关心自己家乡文化、渴望了解历史脉络的普通读者准备的。我期待着书中关于运河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讨论,因为我相信,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血脉永不枯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