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柳、王彦、杨忠著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 级联结构的传感特性及应用》系统地阐述了长周期光 纤光栅(LPG)传感器及其级联结构(LPGP)的传感 特性及应用研究,共分11章。
第1章介绍了LPG在通信和传感领域的应用以及国 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采用耦合模理论对LPG及LPGP进 行分析;第3章对LPG的主要参数进行频谱分析和仿真 ;第4章对LPG的基本传感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 研究;第5章研究设计LPG解调系统,实现对板结构振 动信号的监测;第6章应用LPG实现基于小波包能量谱 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第7章研究了LPG在土木工程结 构中耐久性健康监测的应用;第8章对LPGP的温度、 应变、弯曲和折射率传感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 ;第9章研究了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技术;**0章 用LPGP来实现对超声波的检测,获得相应的超声场的 参数;**1章提出了对LPGP减敏保护、温度补偿的封 装设计。本书是一本有关智能监测与控制方面的专著 ,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适合大专院校及 科研院所光纤光栅、智能监测与控制领域的高年级本 科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 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LPG的理论研究现状
1.3 LPG的制备技术
1.4 LPG的应用概况
1.4.1 LPG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4.2 LPG在传感领域的应用
1.5 LPG的发展趋势
1.6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LPG及LPGP的理论分析
2.1 光纤光栅的结构
2.2 耦合模理论
2.3 LPG模式耦合
2.3.1 纤芯基模有效折射率及其场分布
2.3.2 包层模有效折射率及其场分布
2.3.3 耦合特性分析
2.3.4 LPG的模式耦合方程
2.4 LPGP模式耦合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LPG及LPGP谱特性的仿真和研究
3.1 表征LPG的谱特性的参数
3.2 LPG对结构参数的敏感特性分析
3.2.1 光栅参数对频谱的影响
3.2.2 光纤结构参数对频谱的影响
3.3 LPGP对结构参数的敏感特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LPG的传感机理
4.1 LPG的温度传感
4.1.1 谐振波长的温度特性理论分析
4.1.2 损耗峰幅值的温度特性
4.1.3 温度特性实验研究
4.2 LPG的轴向应变传感
4.2.1 轴向应变理论分析
4.2.2 轴向应变实验研究
4.3 LPG的弯曲传感
4.3.1 弯曲特性理论分析
4.3.2 弯曲特性实验研究
4.4 LPG的折射率传感
4.4.1 折射率特性理论分析
4.4.2 折射率特性实验研究
4.5 LPG的横向负载传感
4.5.1 横向负载特性理论分析
4.5.2 横向负载特性实验研究
4.6 LPG的温度补偿技术
4.6.1 温度补偿方法
4.6.2 温度补偿实验
4.6.3 其他温度补偿方法
对于我这个偏向于光学工程背景的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级联结构”的探讨。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光栅往往只能测量单一参数,而多参数测量或复合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果书中能详尽介绍如何将多个LPG串联起来,形成级联系统,并有效解耦不同传感头的信号,那就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关于级联结构设计原则的深入分析,例如,如何避免不同光栅之间的串扰,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可靠的反演模型来解析复杂的级联光谱信息。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考验着作者对系统集成和信号处理的深刻理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这种级联系统在例如油气管道安全监测或生化过程实时监控中的实际表现和性能指标。
评分说实话,我对“应用”部分更感兴趣,毕竟理论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地。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应用案例,那就为它增色不少。我希望看到的不只是实验室里的高精度测量,而是那些在恶劣工业环境下依然能稳定运行的实际部署案例。比如,在深海探测、高压锅炉内部温度监测,或者高精度医疗诊断领域,长周期光栅是如何克服环境干扰,提供可靠数据的?书中对这些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比如光纤的封装、长期工作下的漂移问题,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现场标定——如果能提供一些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直线上升。毕竟,从“能做”到“好用”,中间隔着千千万万个工程细节。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材料科学角度来看,我对光栅的制作工艺非常好奇。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制备过程,尤其是如何精确控制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和耦合效率,是决定其最终性能的关键。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制作技术,比如紫外激光写入、二氧化碳激光刻蚀等方法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如果它能探讨不同光纤材料(例如锗掺杂光纤、氟化物光纤)对光栅传感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新型材料来拓宽LPG的测量范围或提升其抗疲劳能力,那无疑会让这本书的深度更上一层楼。毕竟,一把好的刻刀,才能雕琢出精美的艺术品,光纤制作的精度直接决定了传感器的上限。
评分作为一名偶尔需要进行科研报告撰写和文献综述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结构逻辑和信息密度。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从基础的光纤光学原理,过渡到LPG的基本理论模型,再到复杂的级联系统设计与信号处理,最后落脚于前沿应用,那么它将是一本出色的参考教材。我希望看到的是详尽的数学推导和清晰的物理图像,而不是空泛的概念描述。如果书中能对当前领域内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所提及,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那就太有启发性了。一本优秀的专著,不仅要总结过去,更要为未来指明方向,激发读者的探索欲。
评分这本《长周期光纤光栅及其级联结构的传感特性及应用》听起来就充满了硬核的科研气息,光是书名就让人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前沿发展充满了好奇。我最近在研究一些环境监测领域的新技术,正好关注到光纤光栅的一些应用。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长周期光纤光栅(LPG)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实现对温度、应变、折射率等多种参数的精密测量的,那就太棒了。特别期待看到关于其传感机理的详细阐述,比如模间耦合理论如何解释其光谱响应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光栅参数来提升传感灵敏度和稳定性。对于那些在实验室里和这些精密器件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工具书,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并优化实验设计,推动实际应用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