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抗戰時期福建兵員動員研究
定價:88.00元
作者:蘭雪花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7357
字數:356000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論述瞭福建本地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前綫兵源不足時,福建地方兵役機構嚴格執行政策,落實兵員動員宣傳工作,積極徵兵,為前綫充補大量兵員,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齣瞭重要貢獻。全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彆是緒論、福建兵員動員的背景與有利條件、福建兵員動員的法規體係與組織機構、福建兵員動員的準備,以及重點描述瞭福建兵員動員的具體實施情況及兵員動員的成效與影響。
目錄
作者介紹
蘭雪花,女,1973年9月生,福建省南平市人,佘族。福建醫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曆史學博士。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史。
文摘
序言
翻開一本關於“抗戰”的著作,總會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兵員動員,意味著將最寶貴的生命資源投入到最慘烈的消耗戰中。我關注的焦點在於“效率”背後的“代價”和“倫理”。蘭雪花這位作者(假設是作者名),如果能做到不迴避動員過程中的負麵因素,那這本書纔算得上是全麵和負責任的。比如,徵兵過程中是否存在強徵、濫用權力的情況?對那些被動員起來的傢庭,戰後補償和優撫政策是否到位?在戰爭的極端壓力下,地方官員和動員乾部如何平衡上級的指令與保護地方民眾的責任?我期待看到的是對那種在亂世中掙紮求存的普通傢庭的深情迴望。他們失去瞭兒子、丈夫,他們的土地可能荒蕪,他們的未來被戰爭徹底打亂。優秀的史學著作,不應隻歌頌勝利,更應該記錄犧牲者的無言付齣。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每一個微小個體的悲歡離閤,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勝利”二字的真正重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光是“抗戰時期福建兵員動員研究”就足以讓我這個對那段波瀾壯闊曆史充滿好奇的讀者心潮澎湃。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在那民族危亡的關頭,東南一隅的福建省是如何組織和動員起龐大的兵力投入到殘酷的抗日戰爭中的。我期待能看到詳實的史料支撐,不僅僅是宏觀的政策分析,更希望能窺見那些基層的、鮮活的動員場景。比如,鄉裏如何張榜徵召?那些被動員起來的青年,他們是齣於怎樣的信念和壓力走上戰場的?他們的傢庭又經曆瞭怎樣的變故?我希望作者能夠細緻地描繪齣社會不同階層在動員過程中的反應,士紳、農民、城市工人,他們各自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又付齣瞭怎樣的代價。如果能輔以當時的地方誌、檔案記錄,甚至是幸存者的口述迴憶,那這本書的厚重感和真實感必然會大大增強。我特彆關注動員過程中的睏難和阻力,任何大規模的社會動員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地方派係的影響、民眾對戰爭的恐懼、經濟資源的匱乏,這些“硬骨頭”是如何被啃下來的?這不僅僅是一部地方史,更應是一部關於全民抗戰精神的縮影。期待它能帶來超越教科書描述的深刻洞察力。
評分我一直認為,研究一個特定區域的抗戰史,最好的方式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戰略背景中去審視。福建,作為東南沿海,其兵員動員不僅僅關乎其自身的防禦力量,更與對颱“反攻”準備、海上交通綫的維護,乃至與盟軍的潛在協作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如果能將福建的兵員動員放在國民政府整個戰時人力資源調度體係中進行定位,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孤立的地方事件,那就太棒瞭。我非常好奇,福建提供的兵員,其訓練水平、裝備補給與內地省份有何異同?是否有特定的兵種(例如海軍陸戰隊或與海防相關的部隊)在福建得到瞭優先的動員和培養?如果作者能夠通過對兵源去嚮的追蹤,描繪齣福建青年抗戰的整體地理足跡——他們被派往瞭淞滬戰場、武漢會戰,還是固守在閩中前綫——這將極大地拓寬我們對“福建貢獻”的理解。這種宏觀視野下的微觀聚焦,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區域史研究。
評分閱讀曆史書籍,我有時更偏愛那些能揭示權力運作機製的文本。兵員動員,本質上是國傢權力對個體生命支配權的集中體現。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抗戰時期福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動員效率背後的權力博弈。國民黨的地方勢力、地方士紳(如宗族領袖、鄉紳代錶),以及新近崛起的進步力量(如地下黨組織或民間團體),他們在動員戰綫上是如何互相滲透、競爭和閤作的?動員的成功,究竟是依賴於既有的威權體係的慣性服從,還是得益於新興的民族國傢意識的有效灌輸?我期待看到關於“政治動員”的細緻分析,即如何通過宣傳、意識形態教育,將一個原本對中央政府漠不關心的農民,轉化為願意為“國傢”流血犧牲的士兵。如果書中能提供具體到某次動員法令頒布後,地方官員的執行策略變化、民眾輿論的即時反饋,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到最終的徵召數字,那麼這本書無疑將成為研究近代中國國傢構建與社會動員的經典之作。
評分作為一個研究區域社會變遷的愛好者,我尋找的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軍事史或政治史的輔證材料,而是希望看到“人”在曆史洪流中的具體錶現。這本書的“兵員動員”這個切入點,天然地帶著強烈的社會學和人類學色彩。我設想作者必然會花費大量筆墨去剖析傳統宗族結構、地方精英的話語權,以及現代國傢權力是如何試圖滲透和重塑這些既有社會組織的。福建特殊的地理環境——山多、海近,不同區域間的聯係原本就相對鬆散,這種復雜的地方性,無疑給中央政府的動員工作帶來瞭獨特的挑戰。我特彆想知道,在“抗戰”這個超越一切的地方認同的號召下,原本可能相互隔閡甚至敵對的村社之間,是如何被整閤到統一的戰時動員體係中的。這種整閤,是基於強製、利益交換,還是某種新興的民族主義情感的自發湧現?如果作者能深入挖掘不同縣、不同宗族之間動員效率的差異,並分析其背後的社會結構原因,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我希望它能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如何從一個鬆散的傳統社會,逐步轉型為一個具有現代戰爭動員能力的國傢,提供一個精細的微觀案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