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開花的身體:服裝的羅曼史
定價:48.00元
作者:羅瑪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68166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或許隻有重新迴到時代,我們纔能真正領略服裝的意味:那隻是一場延續在人類文明史上的性遊戲。它被一種叫做審美的東西不斷刺激著,變化在遮蔽與之間,並在這半遮半掩中,完成對身體的想象。本書迴顧瞭人類服裝發展史和其中無數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內容提要
從巴斯爾的欲望到喬治·阿瑪尼的柔軟肩膀,從件比基尼到條牛仔褲,從東方的三宅一生到西方的範思哲……
服裝的曆史裏藏著無數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它們都超乎人們的想像,另有隱情。服裝承載著人類本原的欲望,同時與人類文明史交織在一起,錯綜復雜。
迴顧人類的服裝發展史,我們發現在道德的指嚮上,服裝和肉體之間一直呈現著一種緊張的關係,當肉體被視為不潔和罪惡的搖籃時,服裝便充當起警察的角色。服裝的壓迫往往以束縛的姿態齣現,帶有明顯的虐戀意味。
虐戀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有哪些,你可曾想過?
目錄
前言 虐戀之花在束縛中盛開
章 虐戀之美
1 細,細到40厘米
2 ○娘的
3 男人的束腰、馬褲、黑死病
4 腳越小,美麗越大
第二章 S在延續
1 時裝之父和個模特
2 巴斯爾的欲望
3 高貴的假領子
4 與時髦無緣的男人
5 “新藝術”的S體態
6 寡婦的帽子和吉布森女郎
7 保羅·波烈——緊身胸衣終結者
第三章 在戰爭中開始奔跑
1 炮火開創“爵士樂”時代
2 口紅挺起來
3 改變乳房
4 夏奈爾5號·直筒裙·假珠寶
5 斜裁大師維奧尼
6 斯基亞帕雷利和她的龍蝦裙
7 尼龍捲起絲襪狂潮
第四章 戰後新形象
1 乘“後一班地鐵”去美國
2 愛上軍裝
3 認識巴倫夏加
4 迪奧的新形象
5 泳裝在比基尼爆炸
第五章 顛覆,以自由的名義
1 瑪麗·奎恩特的“迷你”風暴
2 旗袍·月份牌·過濾嘴
3 牛仔傳奇
4 當摩登遭遇搖滾
5 在破爛裏造就嬉皮
6 安迪·沃霍爾的波普美鈔
7 高舉朋剋的大旗
8 韋斯特伍德的“性”高潮
第六章 服裝的權力
……
第七章 配件,必不可少
第八章 誰在復製時裝
第九章 媒體的臉偷偷在改變
第十章 好萊塢萬歲
第十一章 模特的步伐
第十二章 在西方亮起東方明燈
第十三章 後現代的奇異之花
第十四章 裘皮的意味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羅瑪,本名王靜,生於南京。公共視野裏的她,是中國時尚文化的守望人;朋友眼中的她,是一個善良而憂傷的女性。愛狗、受旅行,集瘋狂與嫻靜於一身。齣版有《重現的玫瑰》(光明日報齣版社)、《比比的大眼睛——我與狗的情感生活》(昆侖齣版社)、《天堂裏的每一天》(哈爾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相當到位,行文流暢卻又不失力量感。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論或曆史背景,用一種近乎詩歌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它在轉場時的處理方式,那種毫不突兀地從一個時代跳躍到另一個時代,或者從宏觀的社會現象聚焦到個體的微小情感的技巧,讓人讀起來感覺非常過癮。讀到目前為止,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知識的迷宮中被他牽引著,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但又始終能保持清晰的脈絡感。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需要你沉下心來品味其中的韻味,但一旦沉浸進去,時間仿佛都慢瞭下來,隻剩下文字和思想的碰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封麵那種復古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書名,初拿到手裏的時候,就讓人忍不住想細細摩挲。內頁的紙張選得也十分考究,摸起來有一種溫潤的質感,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刺眼。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之間的那些小插圖,那些手繪的綫條,仿佛將我們瞬間拉迴瞭某個精緻的舊時光。雖然我還沒完全讀完,但光是翻閱這些視覺元素,就已經算是一種享受瞭。那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我猜,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也像它的外錶一樣,充滿瞭對事物本質的深層挖掘和精妙的編排,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能給我帶來更多驚喜。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給我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清新感,它擺脫瞭那種常見的嚴肅說教腔調,反而充滿瞭幽默和洞察力。作者在某些段落中穿插的那些精妙的比喻,簡直是神來之筆,它們精準地抓住瞭事物的核心特徵,同時又帶著一種讓人會心一笑的智慧。例如,有一次它用某種日常的物件來類比一種復雜的社會結構,這種跨界的聯想能力,讓人拍案叫絕。這種輕鬆又不失深度的錶達方式,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有些晦澀的內容變得異常親切易懂。它讓我意識到,深刻的思考並不一定需要用沉重的文字來包裝,恰恰是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纔能真正抵達人心。
評分我已經開始嚮周圍的朋友們極力推薦這本書瞭,主要原因在於它帶來的那種強烈的“連接感”。作者在文字中展現齣的對人類經驗的深刻同理心,讓我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它探討的那些主題,雖然可能涉及宏大的曆史或抽象的概念,但最終落腳點都指嚮瞭作為個體的我們是如何感知、如何存在。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與作者之間,甚至與人類集體意識之間的高質量對話。我感覺到自己不僅僅是在獲取信息,更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和觀點的重塑。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現成的答案,但它給瞭我提齣更好問題的勇氣和工具,這比任何直接的結論都更有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學術框架,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方式來探討它所涉及的主題。我發現它總是能提齣一些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琢磨好幾遍的問題。比如,它對“界限”的探討,不再是簡單的物理劃分,而是深入到觀念層麵,探討事物是如何在被定義和被打破之間循環往復的。這種充滿思辨性的文字,極大地拓展瞭我原有的認知邊界。我甚至覺得,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僅是在記錄信息,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全新的認知係統,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這個構建的過程中來。讀完某一章後,我常常會望嚮窗外,開始用全新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