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本土宗教研究(辑)
定价:89.00元
作者:王卡 汪桂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201175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包括创刊前言和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共有19篇文章,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目录
创刊前言【王 卡】/1
名家论坛
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熊铁基】/3
与中国哲学的突破【王 卡】/8
清代委羽山道教略述【尹志华】/15
七元散辉,冥慧洞耀——礼斗法的历史与近代抄本中的斗科【谢世维】/25
侯善渊思想浅析【〔日〕山田俊】/50
摄召追魂——宋元道教拔度科仪中的“破狱”法事【姜守诚】/68
图中春秋——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中的法派意图【赵 伟】/106
经典解读
道教灯仪的来源与发展初探【陈文龙】/121
金龙驿传,上达九天——道教投龙简仪源流略考【易 宏】/132
中古道教仪式中的两种辩论活动及其渊源——以两件敦煌遗书资料为中心【曹 凌】/174
东晋、南朝时期道经的出世及相关问题【王皓月】/187
历史钩沉
南宋时代道士之头衔——经箓的法位与“道法”的职名【〔日〕酒井规史】/221
论元朝道教事务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内容【林巧薇】/238
《清会典》中所见张天师【张维祺】/264
田野调查
中国民间宗教与佛教关系新探【李志鸿】/283
明代全真龙门派的传承与分布【张 方】/304
研究动态
如何描述道教【王宗昱】/321
追思与反思 问学与问道——谨以此文纪念王卡同仁【孙 波】/332
作者介绍
王卡,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汪桂平,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像是一部文化地图册,引领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那些深植于我们文化基因中的古老信仰体系。对我而言,阅读它最大的收获在于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框架——它让我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随机的习俗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精密且古老的文化逻辑。作者的分析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将本土宗教视为落后的、需要被现代性取代的东西,而是将其置于动态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周围世界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多了一层深度和敬畏,对于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核,这本书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排版简洁却不失厚重感,那种墨绿色的主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仿佛能闻到纸张经过岁月沉淀后的那种特有的书卷气。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看得出出版社在用材上是下了功夫的,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很舒服,字迹印刷得清晰锐利,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侧边裁切的工艺,边缘处理得非常平整光滑,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那种粗糙的摩擦感。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不至于过于笨重。细节决定成败,从外到内,这本书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其中的内容,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尊重,在现在的出版界中已经不多见了,绝对是收藏级别的佳作。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资料搜集和交叉印证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整本书的论据扎实得像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堡垒,你几乎找不到可以被轻易攻破的薄弱环节。作者显然花费了数年时间,足迹遍布各地,不仅查阅了大量的馆藏古籍,更深入到了一线,记录了许多正在消逝的口述传统。我注意到,书中对某一特定地域祭祀活动的描述,不仅引用了早期的文字记载,还巧妙地穿插了近现代的人类学观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分析,极大地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这种“爬梳史料,穷尽真相”的研究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学者的责任感,更是一种对文化遗产近乎虔诚的守护之心,让我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深度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动辄抛出大量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演,让人望而却步。相反,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和叙事张力,即便是处理那些比较沉闷的田野调查记录或档案文献,也能被他提炼成生动的故事。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清晰的场景,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亲眼目睹那些仪式正在发生。这种将“研究”转化为“体验”的能力,是很多学者欠缺的。而且,作者在引用和注释上的处理也相当得体,脚注清晰地标注了来源,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一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所折服。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学者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向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后辈传授毕生所学。尤其是在探讨几个关键概念的界定时,作者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敏感度,他总能在看似水火不容的两种理论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框架,一下子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篇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在参与一场精彩的思想交锋。书中那些历史事件的选取和论述角度,也极其新颖,总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侧面切入,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肌理,让人读完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值瞬间飙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