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孝经正译
定价:25.00元
作者:赵缺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53802978
字数:
页码:1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孝经》是儒学十三经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曾参之间的问答,阐述了“孝”的意义以及古人行孝的方式。
《孝经正译》作者赵缺针对现代社会的“孝”义,对《孝经》进行了一番新的阐释。这些阐释构成了这《孝经正译》的上半部分。
《孝经正译》的下半部分,附以赵缺根据《孝经》之义创作的《新治家格言》。《新治家格言》以九十九组骈句向世人讲述了为人处世的种种道理,以求使人在读懂《孝经》之后,也能明白在现今社会如何奉行孝道。
目录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正译
开宗明义章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附录 新治家格言
原文
注释解析
作者介绍
赵缺,字无咎,生于上海,客居北京,身无长物,惟诗词、骈文,继往开来、独步当代。著有《无咎诗三百》、《新千字文》(合著)、《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等。现任燕堂诗社常务理事、同明德国学馆学术总监。
文摘
《孝经正译》:
老师说道:“天地生养着万物,人类是其中高贵的生命。孝是人类基础、关键的品行,人类大的孝行无疑是——令父亲更加尊贵、更加庄严,想令父亲更加尊贵、更加庄严,的表现方式便是令父亲伴随着苍天一起接受祭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那就是周公啊!从前,周公在南郊祭祀苍天时,以他的祖先后稷配享,在明堂祭祀上帝时,以他的父亲文王配享。于是,海内诸侯各尽本分,献来贡品,协助王朝祭祀。如此看来,圣人的各种美德,又有哪一种会比孝更呢?人们在儿时就会亲近、喜爱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女逐渐懂得了礼貌,不仅能侍奉、供养双亲,对父母的尊敬也会与日俱增。由于凡人都会尊敬父母,圣人便顺着人心,教导大家应该怎么‘敬’,由于凡人都会亲近父母,圣人便顺着人心,教导大家应该怎么‘爱’。圣人教育百姓,无须严厉便能成功,圣人治理国家,无须峻刻便能造就和谐、安定的局面,他们所依从、所凭借的——正是人的本性。父子之间必然相亲相爱,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父亲是尊严的,儿女是恭敬的,父亲是家中的君主,承担着君主应有的责任,儿女是家中的臣子,承担着臣子应有的责任。父母生养儿子,延续祖宗的血脉,父子关系、母子关系——那可是人世间重要、稳固、恒久的关系啊;家中的君主、亲爱的父母——垂顾着儿女,没什么恩德会比父母的大恩大德更为厚重了。因此,若是有人不曾关爱父母,却去关爱他人,对于这样的人,只能说他是在败坏道德;若是有人不曾敬重父母,却去敬重他人,对于这样的人,只能说他是在败坏礼仪。当政者本该顺应民心、遵循天理,以身作则,敬爱父母,如果,他违背了天意人愿,自己先忤逆不孝,那么,他治下的臣民就再也找不到足以学习的楷模了。一个人不能怀着善心生活,却总是抱着的品质度日,即使他侥幸得志,身处高位,君子还是会轻视他、厌弃他。至于君子,那就和前面所说的那种当政者不一样了,君子说话前,会先想一想,觉得可以说,那才会说;君子做事前,也会想一想,觉得做了之后能让人心悦诚服,那才会做;君子心怀美德、身行正义,值得人们推崇敬仰;君子所发明的、所倡导的、所建立的、所做出的一切,都值得人们效法;君子仪表堂堂,值得人们仰望;君子的举止、作息,完全符合礼节、法度,值得人们取法,因为,君子凭着以上的条件俯视着、面对着他的臣民,所以,他的臣民既敬畏他、又爱戴他,同时,将他视作榜样,对他进行效仿。因而,君子能够成功教化臣民,改善臣民的品德修养,并且还能顺利地施行政策、法令。《诗三百》说得好:‘善人、君子,始终都能保持着美好的仪态。”’解析当今某些青少年,平时在家中目无尊长、出言不逊,任凭父母怎么穷困,都不肯节省半点花销;任凭父母怎么劳累,都不肯分担半点家务。然而,只要他们进入了学校,见到了老师,就立刻变得温文尔雅、毕恭毕敬,并且,还会争先恐后地“学雷锋、做好事”,表现出一副“助人为乐”的样子。
另有一些富人、名流,经常出钱出力,支持慈善事业。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曾关心过父母,对于生活贫苦的叔父、伯母,更是极其冷淡,恨不得与之断绝来往、划清界限,以免受到连累。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在孔子看来,以上这些人是在败坏道德、败坏礼仪,比一味作恶的真小人更加可恨。
“孝”是诸德之本、百善之先,是一切华人都应奉行的基本守则。假如,一个人不敬父母,只“敬”上司,那么,他的“敬”就是溜须拍马,就是伪敬;假如,一个人不爱父母,只“爱”外人,那么,他的“爱”就是沽名钓誉,就是伪爱。
爱人、敬人,必须从敬爱父母开始。否则,便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
序言
我曾经尝试过其他版本的类似书籍,但总觉得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读完之后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难以落地生根到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理论框架构建得很清晰,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那些思考路径和行为准则,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实际。它没有高高在上地宣扬一套脱离现实的道德标准,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实践这些智慧。这使得阅读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探讨,而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南,让我觉得学有所用,对指导我的为人处世有了切实的帮助。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传统经典类书籍的阅读体验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会遇到过于晦涩难懂的古文或生硬的翻译,读起来像是在啃石头。然而,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语言处理得极其考究,既保留了原典的精神内核,又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释,读起来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作者在关键概念的剖析上,似乎下足了功夫,总能用最简洁却又最深刻的语言点明要义,让人读完一句就能回味很久。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部分,作者的解读角度新颖,仿佛是为我这个现代读者量身定制了一把理解古人智慧的钥匙,让我感到豁然开朗,而不是被困在字句的迷宫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字本身。我注意到它在附录和注释部分做得异常详尽,这对于我这种希望深入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脉络的梳理,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典故和引申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边界。每次我被某一章节触动,都可以立即查阅到相关的补充材料,这种即时的知识反馈机制,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立体和充实。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包含丰富研究资源的工具书,让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个通往更广阔学术领域的入口。
评分说实话,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它不会催促你快速前行,而是鼓励你停下来,去感受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沉静的力量。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时,不自觉地放慢了语速,甚至会经常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复盘刚才读到的观点。这种慢下来的状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多么奢侈啊。它像一股清流,洗涤了平日里被各种碎片信息裹挟的心灵,让人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与家庭、与自身的相处之道。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进行了一次内省,让人感到平静而踏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品味,简约而不失庄重,那种淡淡的古朴气息一下子就能抓住我的眼球。内页的纸张质地摸起来非常舒服,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留白处理,给人一种呼吸感,不至于让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在一起显得压抑。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装帧的工艺也相当扎实,感觉能伴随我很久,甚至可以作为家里的一个收藏品来摆放。看得出来,他们对“经典”二字的理解,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的,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