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套装全3册)
定价:290.00元
作者: 万树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9219
字数:
页码: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清万树撰,是编纠正《啸余谱》及《填词图谱》之讹,以及诸家词集之舛异,谓上声人声有时可以代平,而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谓古词抑扬顿、挫,多在拗字,其论尤前人所未发。至:于考调名之新旧,正传写之然,辨元、人曲词之分,斥明人自度之谬!考证尤一一有据。唐宋以来倚声度曲之法,已十得其九矣。
目录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1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2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3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1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2
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3
最近的生活节奏有点快,需要找一些能让自己慢下来的精神食粮。这套《词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不是那种快消式的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一字一句去体味的学术珍品。我特别喜欢这种“套装”的形式,感觉内容上会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不会因为章节的拆分而显得零散。我个人更偏爱那些经典汇编中的“校注”和“解析”部分,因为原著往往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和某些特定语境,后人的解读和梳理能大大降低我们理解的门槛。我期望这套书能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提供富有洞察力的现代性阐释。读这些古老的格律,就像在和几百年前的文人对话,去探究他们是如何在严格的声律限制下,爆发出无限的艺术创造力的。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美感,是现代创作中很难寻觅的。能拥有这样一套工具书放在案头,时常翻阅,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评分说实在话,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词曲的入门门槛往往被那看似玄奥的格律吓退了。我自己也有过这种经历,看着那些平仄、粘对、拗救,头都大了。所以,我非常看重这套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给专业研究者准备的,更能成为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精进技艺的阶梯。如果它能用清晰的图表或者对比的方式,把那些拗口的规则讲明白,那就太棒了。比如,区分一个词牌的“正格”与“变格”,并明确指出哪些是必须遵循的红线,哪些是可以灵活处理的“笔误”,这对于实际创作太有帮助了。我可不想写出来的东西,被行家一看就说“格律全错”,那可太尴尬了。这套书,我希望能把它用到“烂”为止,真正把它变成我的“工具箱”,而不是仅仅摆在书架上充当装饰品。期待它能带来的是切实可见的创作能力的提升。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封面设计典雅又不失庄重,很符合它作为经典文献的身份。我个人对古典文学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深入探究格律和音韵的作品,总觉得那是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这次入手《四库全书词曲类:词律》,就是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在词曲创作和鉴赏上的知识盲区。从目录上看,内容编排得非常细致,从基础的平仄划分到复杂的句法结构,似乎都有详尽的阐述。我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古人对音乐性和文字美感结合的精妙把握。要知道,词和曲是中华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两朵奇葩,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动和旋律的载体。能够静下心来研读这样一套严谨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深入体验。书的装帧质量也令人满意,纸张和印刷都体现出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拿在手里摩挲,都觉得心绪沉静下来。希望阅读后,我的词作能更上一层楼,真正领会到“声韵之美”的奥秘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背后的“四库全书”这个金字招牌。那种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学术气势,总能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写好词曲,光凭感觉是不够的,必须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词律》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将提供的是一套规范和准则。我最近在尝试将一些现代的意象融入到传统的词牌中,但常常因为不熟悉格律的细微差别而感到力不从心。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像一把精准的尺子,帮我校正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细节之处,比如对于不同词调的特定禁忌和惯用手法,往往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万树先生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规则梳理得清晰明了。如果能借此掌握一二精髓,哪怕只是对一首苏轼或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那这次投入也是非常值得的。比起那些只是罗列范例的选集,这种着重于“律”的专著,才是真正能提升功力的大道。
评分这次选择购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传统文献的尊重和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追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心阅读一部关于格律的专著,本身就是一种对“慢”的艺术的回归。我常常想,为什么古人能把声律和情感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词律》无疑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线索之一。我更关注的是书中对不同词调的起源和演变是否有深入的探讨,因为格律的形成往往与音乐的兴衰息息相关。如果能了解其历史脉络,想必在填词时能更有底气,填出来的句子才不会显得生硬和机械。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真正体会到词曲艺术中“音乐性”和“文学性”是如何完美共生的。这是一次对中华古典韵味的深度挖掘之旅,相信它会给我带来许多惊喜和醍醐灌顶的时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